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水运以其运量大、耗能低、运价廉的独特优势,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安徽提出“向海而兴,借船出海”战略定位,“水运安徽”建设正在加快步伐。
宣城交通聚焦服务船舶“建造-检验-运营-拆解”全生命周期,成立党建“书记项目”工作室,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水运业务核心,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延伸服务、攻坚克难,为水运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聚焦“书记领航”,开启检验服务最初一公里
船舶检验是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关口,也是船东接触海事服务的“最初一公里”。“书记项目”工作室直击痛点,成立郎溪船检工作站,推出系列便民利企举措:定制“一站式”船检服务,全面推行“申请即检”模式;对定埠港、广利川等重点区域船舶提供预约上门、集中检验服务,极大缩短船舶待检时间。同时,与安徽省皖江船检局签订“两优两扶”试点协议,协调其为新建船舶提供建造检验服务,有效解决船厂、船东异地奔波之苦,显著缩短办证周期,赢得服务对象高度认可。
攻坚“船舶拆解”,抵达先锋作用最后一公里
面对2025年241艘老旧营运船舶拆解及超1.6亿元补贴资金发放的艰巨任务,工作室以党员为主体成立现场监督机动组,立下“攻坚月”军令状,深入拆解船厂生产一线,确保拆解过程真实、合规、安全;优先保障补贴资金临近“滑档”期的船舶拆解。同时,纪检部门全程监督,着力推进“拆解补贴”阳光流程,优化申请、审核、发放各环节,坚持“拆解一批、公示一批、发放一批”,并提供全流程政策咨询与指导,确保国家惠民惠企资金精准、高效落实到每一位符合条件的船东手中,将党的好政策打通至“最后一公里”。
强化“政策引导”,助推运力结构升级
引导航运业向绿色、低碳、智能化方向发展,是国家战略所需,也是行业转型所向。党员干部主动充当“宣讲员”,通过发放文件、召开座谈会、面对面解答等多种形式,向服务对象精准解读“两新”政策、报废更新补贴标准、船舶建造新规范等内容,帮船东算好经济账、安全账、环保账,积极引导其主动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老旧船舶,选择节能环保的优良新船型;同时,为新能源船舶登记、发证等开辟绿色通道。
畅通“民情民意”,构建和谐发展环境
“书记项目”工作室开通“船企民情”直通车,在工作站设立“党员服务岗”和“民情热线”,常态化收集船厂、船主、渔民在船舶建造、检验、拆解、运营等各个环节的诉求与困难。工作室建立详实的民情台账,由专班党员负责限时协调、跟踪解决、及时反馈。这座“连心桥”不仅畅通了沟通渠道,更将组织的温暖与关怀精准送达服务对象,凝聚行业共识,营造和谐共赢的发展环境。
拓展“区域协同”,提升综合服务能级
工作室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通过升级“长三角船检通检”服务,强化郎溪工作站作为区域通检互认节点的作用,优化服务流程,为过往芜申运河船舶提供便捷高效的检验服务,提升区域航运便利化水平;同时,积极搭建“金融+”船舶贷款渠道,扮演“红娘”角色,通过组织银企对接会、协助补贴申报发放等方式,切实为“拆旧建新”的船东解决资金难题,展现党组织整合资源、赋能发展的强大能力。
宣城交通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的探索与实践,生动诠释了“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深刻内涵。党员通过参与各类检验、拆解复核、矛盾调解等一线工作,解决问题、服务群众和攻坚克难的能力得到提升,进一步彰显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为“水运安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陈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