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太子等了三年,终于等到皇帝驾崩,他匆忙赶到宫中,行完哀礼,站在熟悉的班次上。
大臣宣读遗诏,百官跪拜新帝,可龙椅上坐着的,不是他。
1224年的那个夜晚,改变了整个南宋的命运。
——《壹》——
权力游戏中的棋子
1207年十一月,玉津园血案震惊临安,韩侂胄正准备上朝,几个刺客突然冲出来,刀光剑影中,这位权倾朝野的太师倒在血泊里。
![]()
头颅被割下,装进木盒,送往金国,这是史弥远的杰作。
杀死韩侂胄后,史弥远接过权柄,从此,南宋进入史弥远时代,史弥远很聪明,他知道单纯的武力夺权撑不了多久,真正的权力控制,要从制度入手。
他改变了奏对制度,以前,大臣可以直接向皇帝奏报。
现在不行了,所有文书必须先过宰相这一关,史弥远把信息流彻底切断了,皇帝宁宗只能听到他想让皇帝听到的消息,更狠的是改变文书格式。
史弥远下令,各级官员不许用"奏状",只能用"申状"。
奏状直达皇帝,申状只到宰相,这一个字的差别,彻底断了臣僚与皇帝的联系,赵竑从小就看不惯史弥远,他本来是个远房宗室,距离皇位十万八千里。
但命运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
1206年,沂王赵抦病死,临终前请求宁宗选个宗室子弟过继给他,赵竑被选中了,从此,他成了皇帝宗法关系最近的侄子。
![]()
1217年,真正的机会来了,皇太子赵询突然病死。
宁宗没有儿子,赵竑顺理成章成了新太子,但赵竑很快发现,这个太子当得憋屈,史弥远派美女给他,名义上是伺候,实际上是监视。
赵竑的一言一行,史弥远都知道。
有一次,赵竑指着地图上的海南岛说:"我将来得势,就把史弥远发配到这里去。"这话很快传到史弥远耳朵里,还有一次更直接。
赵竑在府中亲手写下八个大字:"弥远当决配八千里"。
意思是史弥远应该被流放到八千里外的荒蛮之地,史弥远收到消息,心中杀机渐起。
——《贰》——
寻找替身
史弥远开始暗中物色新的皇位继承人,他看中了一个叫赵与莒的少年,这孩子出身更卑微,更好控制,赵与莒是宋太祖十世孙,但已经沦为平民。
![]()
父亲只是个县尉,七岁就死了。
母亲带着他和弟弟回娘家寄居,日子过得很苦,史弥远的门客余天锡路过绍兴,遇到大雨,在全保长家避雨时发现了这兄弟俩。
得知他们是赵氏宗族后,余天锡眼前一亮。
这就是史弥远想要的完美棋子,1221年,赵与莒被带到临安,改名赵贵诚,立为沂王后,史弥远对他很好,给他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待遇。
但有一个条件:绝对服从,此时的赵竑还不知道,自己的替身已经准备好了。
1224年八月,宋宁宗病重了,史弥远频繁出入宫中,名义上是探病,实际上在布局,他知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如果不趁宁宗病重时动手,等赵竑真正即位,自己就是死路一条。
史弥远开始最后的准备,他先让郑清之和程佖进宫,以宁宗名义发布密诏,诏书内容很简单:立赵贵诚为皇子,赐名赵昀,这是假诏书,宁宗根本不知道这件事。
但纸面上,一切都合法合规。
史弥远还需要搞定一个人:杨皇后,杨皇后是宁宗的皇后,也是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没有她的支持,政变很难成功。
![]()
史弥远派杨皇后的内侄杨谷、杨石去做工作。
杨谷对姑母说:"内外军民都已经归心新帝,如果不立他,必定会有祸乱,杨家也没有立足之地。"这是半威胁半劝说,杨皇后听懂了。
她如果不配合,史弥远就会让她死无葬身之地,杨皇后妥协了。
1224年闰八月三日,宋宁宗驾崩,赵竑接到消息,立即赶来,他以为父皇驾崩,自己要即位了,但从进宫那一刻起,他就发现不对劲。
每过一道宫门,禁卫就拦住他的随从,最后只剩他一个人。
史弥远亲自迎接,脸上带着诡异的笑容,"太子请到灵柩前行礼。"史弥远的声音很平静,赵竑没有多想,他跪在父亲灵柩前,泪流满面地行哀礼。
礼毕,史弥远说:"太子请到外面等候,马上要宣读遗诏了。"
——《叁》——
龙椅上的陌生人
百官入殿,准备听遗诏,夏震把赵竑引到他平时站立的班次上,赵竑愣住了,"今天的事,我怎么还能站在这个位置?"他感觉不对劲。
![]()
夏震笑着说:"没宣读遗诏前,太子还在原来的位置,宣读完遗诏,您就该移驾龙椅了。"
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赵竑放下戒心,殿中点起无数蜡烛,烛光摇曳中,气氛庄严肃穆,遗诏开始宣读了,司仪官展开圣旨,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朕不豫日久,深思宗庙社稷之重……特立皇子赵昀为皇太子,即皇帝位……"
赵竑的脑子嗡的一声,赵昀?谁是赵昀?他看向龙椅方向,烛光中坐着一个年轻人,面孔陌生,但穿着龙袍,那不是他。
"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齐声高呼,纷纷跪拜新皇帝。
只有赵竑站着不动,夏震低声说:"太子,该行礼了。""我为什么要拜他?"赵竑的声音颤抖着,夏震不再客气,他一把按住赵竑的头,强迫他跪下磕头。
赵竑挣扎,但没用,几个禁卫围过来,他只能屈膝跪拜。
膝盖触地的那一刻,赵竑明白了一切,史弥远赢了,他输了,龙椅上的赵昀战战兢兢地接受百官朝拜,杨皇后走过去,拍拍他的后背:"你现在是我的儿子了。"
![]()
仪式结束后,赵竑被单独留下。
史弥远走到他面前,脸上再无伪装的笑容:"从今天起,你是济王。湖州有座府邸,你去住吧。"这是软禁令,赵竑咬牙问:"我父皇真的立他为太子?"
史弥远不回答,只是冷笑,"带济王去休息。"史弥远挥挥手。
赵竑被带出宫门时,回头看了一眼,这座他生活了多年的皇宫,从此与他无关了,九月,赵竑被押送到湖州,从太子到阶下囚,只用了一个月。
——《肆》——
绝望中的最后一搏
湖州城里,有人为赵竑打抱不平,渔民潘壬兄弟听说济王的遭遇后,愤愤不平:"史弥远这老贼,竟敢废立皇储!"潘壬、潘丙、潘甫三兄弟开始密谋。
![]()
他们联系山东的红袄军首领李全,希望得到军事支持。
1225年正月,行动开始了,但李全的军队没有来。潘家兄弟只能靠自己,他们召集了一帮太湖渔民和巡卒,总共不到一百人。
正月十五夜,潘壬等人摸进济王府。
赵竑听到动静,以为是盗贼,吓得躲进水窖里,"济王殿下,我们是来救您的!"潘壬大声喊道,赵竑被拖出来,带到州衙。
潘壬取出一件龙袍:"请殿下登基称帝,我们拥戴您回临安!"
赵竑看着眼前的龙袍,号哭不止,"我不能这样做!"他拼命拒绝,但潘壬等人不依不饶,软硬兼施下,赵竑只能答应。
赵竑穿上龙袍,被簇拥着坐上临时搭建的龙椅。
湖州知州谢周卿率领官员前来朝贺,潘壬以李全名义发布榜文,历数史弥远罪状,这是南宋版的"黄袍加身",天亮了,现实很残酷。
赵竑环视四周,发现拥立他的"精兵二十万"竟然是一群渔民。
赵竑瞬间清醒了,这不是复辟,这是送死,他立即改变策略,一方面派王元春向朝廷报告实情,表明自己是被迫的,另一方面调动州兵追捕潘家兄弟。
![]()
史弥远接到消息,立即派彭任率军前来镇压,但等大军到达时,叛乱已经平息了。
史弥远表面上表扬赵竑平叛有功,暗地里却起了杀心,正月二十六日,余天锡进入济王府,他拿出圣旨,对赵竑说:"圣上有旨,请济王自尽。"
赵竑彻底绝望了,他做错了什么?
但他已经没有选择了,赵竑在州衙中自缢身亡,年仅24岁,赵竑死后,朝中正直官员纷纷上书申冤,理学大师真德秀、魏了翁等人冒死进言,要求为济王平反。
但史弥远权势熏天,这些声音都被压制了。
直到1233年史弥远病死,真相才逐渐浮出水面,1234年,宋理宗下诏为赵竑平反,追复官爵,但人已经死了九年了。
赵竑的妻子吴氏削发为尼,终生为丈夫守节。
宋理宗每月给她一百贯钱维持生计,算是对这个家庭的一点补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