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阳区流亭街道白沙河与墨水河入海交汇处,一片充满生机的湿地正悄然书写着生态保护的动人篇章。这里不仅是东北亚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每年有上百万只、160余个品种的鸟类在此停歇、觅食,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见证。近年来,城阳区通过生态修复、志愿服务、制度保障、宣传教育等一系列举措,为鸟类打造了安全舒适的栖息环境,也让湿地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
充满生机的湿地。
>>>荒岛焕新
“青春鹭岛”的生态逆袭
在白沙河海河交汇处,11处曾经荒芜的河心岛,如今有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名字——青春鹭岛。回溯2017年底,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首次发现这些小岛时,岛上满目疮痍,周边居民在此种菜种粮,大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不仅让候鸟失去了落脚的屏障,更对白沙河水质造成了污染。看着迁徙而来的鸟类无处栖息,协会成员们下定决心,要让这些荒岛重焕生机。
保护行动从基础管护开始。协会首先制作了警示牌,明确划定保护区域,同时在岛上安装红外线相机,实时监测鸟类活动和岛屿动态。2018年3月,协会带领志愿者们开始在岛上种植植被。面对盐碱化的土质,工作人员一次次筛选、试种,不断调整种植方案。协会还创新性地尝试种植玉米、小麦等食源性植物,专门为鸟类“种粮”。湿地周边的蔚蓝群岛社区、怡海社区以及赵红路小学、白沙湾学校等社区学校的志愿者也加入其中,开展植绿筑巢、宣传宣讲等活动。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20年,曾经光秃秃的小岛终于披上了绿装,一片片新绿为岛屿带来了生机,也为鸟类提供了初步的栖息遮蔽。
![]()
青春鹭岛。
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协会与志愿者们齐心参与,从开始修复至今,已有超过3000多名志愿者登上岛屿,参与植被种植、环境清理等工作。由于城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参与修复的志愿者中青少年占比极高,青春鹭岛的名字也由此而来,既体现了志愿者的青春活力,也寓意着岛屿充满希望的未来。
![]()
如今在青春鹭岛上,草木葳蕤,鸟语花香。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青春鹭岛也迎来了新的生机。“三年前,我们第一次发现有30多只苍鹭在岛上栖息越冬的时候,有的人当场就激动哭了。”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徐立强说道。如今在青春鹭岛上,30余种野生植物在这里茁壮成长,60多种鸟类在此繁衍生息,草木葳蕤、鸟语花香的景象成为常态。
2023年11月底,城阳白沙河墨水河入海口湿地候鸟重要栖息地成功获评国家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青春鹭岛”生态修复志愿服务项目也斩获第三届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金奖。这份荣誉,是对所有守护者辛勤付出的最佳认可,也为白沙河鸟类栖息地保护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多方守护
湿地生态的全方位屏障
白沙河鸟类栖息地的保护,从来不是单一区域的孤军作战,而是覆盖全流域、多维度的系统工程。从上游的芦苇荡到入海口的滩涂,从打击非法行为到建立长效机制,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当地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为湿地生态筑起了全方位屏障。
在青春鹭岛上游约500米的白沙河湿地中,一片面积超6万平方米的芦苇荡,一直是鸟类重要的栖息和觅食场所。然而,施工单位在河道清淤过程中,曾计划将这片芦苇荡清除,这一消息让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心急如焚。芦苇不仅是鸟类躲避天敌的 天然庇护所,其粗壮的根系还能起到净化水质、稳固河岸的作用,一旦被清除,将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协会第一时间联合流亭街道,本着“把好事办好”的原则,将情况紧急反映给城阳区政府。在多方重视下,有关部门对开发项目进行了两轮方案优化,最终成功保住芦苇荡的自然底色,留住了鸟类的“家园”。这次“湿地芦苇荡保卫战”,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的胜利,更体现了当地在“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坚定态度。
![]()
志愿者们清除地笼网。
除了守护现有生态资源,打击破坏行为、改善湿地环境也是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白沙河与墨水河交汇处,退潮时裸露的滩涂是鸟类重要的食物来源,随着生态环境改善,周边鱼虾蟹贝数量增多,却吸引了部分居民下地笼网非法捕捞,严重威胁鸟类的食物安全。为解决这一问题,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联合流亭街道等相关部门加大巡查力度,一方面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向居民普及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令人欣慰的是,不少曾经的“猎捕人”在了解到保护意义后,主动转变身份,成为了湿地的“巡护队员”,从生态的破坏者变成了守护者,形成了“保护—受益—参与”的良性循环。如今,这里已成为海鸥等鸟类的天然餐厅,每年都有大量鸟类在此栖息觅食。
![]()
流亭街道组织人员清理河道卫生。
制度保障是生态保护长效化的关键。流亭街道还不断推行“林长制”“河长制”护“河常治”模式,以全面实施林长制为抓手,推进林长制各项工作,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开展森林、湿地管理保护联合执法行动,对现有的公益林实地摸排,科学造林绿化,坚决杜绝毁林毁绿的情况发生,街道总河长带头推进巡河工作,28名街道级、社区级河长分工明确,对辖区内白沙河、墨水河等9条河道开展不间断巡查,管护河道总里程达58.14千米。同时,街道还加大资金投入,今年以来,总计投入240余万元用于河道卫生保洁和管护。一系列扎实的举措,为白沙河湿地生态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和物质保障。
>>>科普先行
湿地保护理念的生根发芽
生态保护不仅要守护好眼前的绿水青山,更要让保护理念深入人心,培养更多生态守护者。在白沙河鸟类栖息地保护过程中,城阳区始终注重科普教育,通过建立志愿服务基地、成立教育联盟、举办主题活动等方式,让湿地保护知识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让更多人了解湿地、热爱湿地、参与湿地保护。
![]()
流亭街道蔚蓝群岛社区联合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开展野生鸟类保护宣讲主题活动。
流亭街道与城阳团区委携手建立了城阳区青少年生态文明志愿服务基地,成为了开展科普宣传的重要平台。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志愿者们定期组织为鸟安家、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清网行动等主题活动,让青少年志愿者通过近距离接触湿地生态,观察鸟类生活习性,深刻理解湿地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
白沙湾学校组织学生走进湿地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2023年,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还发起成立了白沙河流域生物多样性教育联盟,进一步扩大科普教育覆盖面。联盟以整个白沙河流域生态系统为天然课堂,打破传统课堂界限,带领孩子们走进湿地,通过实地观察、标本制作、生态调查等互动式、体验式教学,让孩子们了解湿地的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特点以及保护湿地的紧迫性。截至目前,联盟已吸引城阳8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参与,其中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等21所学校还获评“中国湿地学校”,成为传播湿地保护理念的重要阵地。
今年1月,青岛市2025世界湿地日主场活动暨中国湿地学校交流活动现场会在流亭街道举行,为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搭建了更高平台。活动现场,城阳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城阳区湿地保护工作的成果与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五所湿地学校代表分别就湿地保护及湿地学校建设方面的经验进行交流分享,碰撞出更多科普教育的新思路。
![]()
从青春鹭岛的荒岛蝶变,到芦苇荡的成功守护;从“林长制”“河长制”的长效管护,到教育联盟的科普赋能,白沙河鸟类栖息地保护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七年时间,这里一步步变成了如今的“鸟类天堂”,成为国家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这份成绩的背后,是无数守护者的坚守与付出,更是城阳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未来,城阳区还将继续深入推进保护工作,以更坚定的决心、更科学的方法、更广泛的参与,守护好这片湿地,守护好迁徙鸟类的家园。
半岛全媒体记者 葛梦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