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对称性和最小作用量原理
我在知乎上,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力和能量哪一个更为本质?
对于这个问题,你会怎么思考?就是这个问题,引导我进行了一些思考,然后就有了后面的论述。
知乎上的朋友怎么回答的,我摘录一个大家看看【会有改动】:力和能量,其实都不是最根本的。在牛顿力学里面,力是一个最直观的概念,但一旦进入场论,力就只是相互作用的一种“表象”。比如电磁力,它本质上就只是带电粒子和电磁场的相互作用。
![]()
能量看起来比力要更为根本,但从数学上讲,能量只是“时间平移对称性”的产物。能量守恒之所以成立,是因为自然界在时间上具有均匀性,而不是因为能量本身是某种根本的存在。
“时间平移对称性”我们后面还会提到,有必要给做一个通俗的解释。“时间平移对称性”这个概念,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其直观含义,二是其深刻的物理意义。
一、时间平移对称性是什么?
1. 直观定义: 时间平移对称性,顾名思义,指的是物理定律在时间上的平移(即时间的流逝)下保持不变。
换句话说,无论你今天、明天还是一年后做同一个实验,只要初始条件完全相同,你得到的结果也会完全相同。物理规律不会因为时间是“2023年9月5日”还是“2024年9月5日”而改变。
例子1: 万有引力定律。苹果从树上落下,无论是在牛顿时代还是在今天,它都遵循F=GMm/r² 的规律下落。引力常数G不会随着时间改变。
例子2:真空中光速不变。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始终是 c≈3×108 m/s,这个值不随时间变化。
如果物理定律不具备时间平移对称性,那么科学实验将无法重复验证,整个科学体系也会崩塌,因为我们无法根据过去的实验预测未来的结果。
![]()
2. 深刻的物理意义(诺特定理):这是这个概念最精彩的部分。时间平移对称性不仅仅是一个哲学观念,它直接导致了物理学中一条极其重要的守恒定律。
诺特定理指出:每一种连续对称性都对应着一个物理量的守恒定律。
· 空间平移对称性(物理定律在空间各处相同)对应动量守恒。
· 空间旋转对称性(物理定律在空间各个方向相同)对应 角动量守恒。
· 时间平移对称性(物理定律不随时间改变)对应 能量守恒。
因此,时间平移对称性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正是能量守恒定律的根源。宇宙的基本规律不随时间流逝而改变,这一事实保证了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
1. 谁提出了“时间平移对称性”这一思想?这个思想其实非常古老,隐含在早期科学家的思考中。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的绝对时空观就为这种对称性提供了舞台。在他的经典力学体系中,时间是一个均匀、不断流逝的背景参数,物理定律在这个背景下成立。所以,可以说是牛顿力学体系本身就蕴含了时间平移对称性的思想。
2. 谁发现了其与能量守恒的深刻联系(即理论化)? 这位科学家是埃米·诺特(Emmy Noether),一位德国的杰出数学家。
1915年,诺特受邀来到哥廷根大学,在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 和费利克斯·克莱因(Felix Klein) 的邀请下,帮助解决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能量守恒问题。
1918年,她发表了她里程碑式的论文,提出了现在被称为 “诺特定理”(Noether‘s Theorem) 的伟大发现。这个定理精确地证明了时间平移对称性必然导致能量守恒。
因此,时间平移对称性作为一个基本事实,其思想早已存在(如牛顿力学)。但是,是数学家埃米·诺特在1918年以其著名的“诺特定理”,首次深刻揭示并证明了“时间平移对称性”与“能量守恒定律”之间的必然因果关系。
![]()
在现代物理学中,“对称性”和“作用量原理”才是最本质的。对称性决定了守恒量,比如能量、动量、电荷等等的守恒。作用量的最小化原则又决定了运动方程。力是从作用量推导出来的一个次级概念,能量也是从对称性和作用量中推导出来的概念。换句话说就是,力和能量都不是最根本的,它们只是深层规律的一个衍生品。
那什么是“作用量原理”?作用量原理,也称为最小作用量原理或稳定作用量原理,是物理学中一个描述系统随时间演化的普遍法则。
1. 核心思想:大自然在演化时,似乎总是选择一个“最经济”或“最有效率”的路径。这个“效率”不是由能量或速度决定的,而是由一个叫做“作用量(Action)” 的物理量决定的。
该原理可以表述为:一个物理系统在所有可能发生的真实运动路径中,其作用量取极值(通常是最小值,但有时是最大值或驻值)。
![]()
2. 关键概念:
作用量(Action, S): 这是一个标量(一个数字),其大小取决于系统整个路径的形态。它不是一个点上的函数,而是整个路径的函数之函数(泛函)。对于经典力学,作用量通常定义为拉格朗日函数L 对时间的积分:S = \int_{t_1}^{t_2} L(q, \dot{q}, t) dt
其中,L = T - V,即动能减去势能。q 是广义坐标,描述系统的位置。
变分法(Calculus of Variations):这是数学上寻找泛函极值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为整个路径求导”。应用变分法来寻找使作用量 S 取极值的路径,就可以推导出系统的运动方程。
3. 一个直观的类比:想象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折射。
它为什么不走直线?因为水中速度慢,直线路径虽然距离短,但“花费”的时间并不是最少的。
它为什么不垂直下落?虽然在水里待的时间最短,但总路径又太长。
光实际上选择了一条“折中”的路径,使得总的旅行时间最短(这本身就是一种作用量原理,费马原理)。
作用量原理就像这个故事的升级版:系统不是在最小化时间,而是在最小化一个更抽象的“作用量”。
![]()
4. 为什么它如此强大和优美?
统一性:它用一个简单的公式δS = 0(作用量的变分为零)就可以推导出整个系统的所有运动方程(如牛顿第二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场方程等)。
普适性:从经典力学到电磁学,从量子力学到相对论,几乎所有的物理基本定律都可以从作用量原理中导出。它是现代物理理论的标准表述方式。
深刻性:它暗示自然似乎有一种“目的性”或“经济性”,并且为理解对称性和守恒律(通过诺特定理)提供了最自然的基础。
作用量原理的发现和发展是一个跨越几个世纪的漫长过程,并非一人之功。以下是其中的关键人物:
1. 皮埃尔·德·费马 (Pierre de Fermat) - 1662年
提出了费马原理,指出光在两个点之间传播的路径是所需时间最短的路径。这可以说是作用量原理的最早雏形,但仅限于几何光学。
2. 皮埃尔·路易·莫佩尔蒂 (Pierre-Louis Maupertuis) - 1744年
首次提出了一个更一般的“最小作用量原理”。他认为自然界的运动发生时,一个叫做“作用量”(他定义为动量×距离)的量应取最小值。他的动机带有哲学和神学色彩(证明上帝设计的宇宙是“最经济的”)。虽然他的数学表述不完全正确,但他命名并推广了这一思想。
3. 莱昂哈德·欧拉 (Leonhard Euler) - 1744年
与莫佩尔蒂同期,欧拉独立地发展了变分法,并为处理这类极值问题提供了严格的数学工具。
4. 约瑟夫-路易·拉格朗日 (Joseph-Louis Lagrange) - 约 1760年
他是真正将作用量原理数学化和完善化的关键人物。他明确了作用量S 是拉格朗日函数 L 对时间的积分,并表明通过变分法 δS = 0 可以系统地推导出所有力学系统的运动方程(即欧拉-拉格朗日方程)。他的著作《分析力学》完全基于这个原理,无需借助牛顿的几何矢量分析。
5. 威廉·罗文·哈密顿 (William Rowan Hamilton) - 1830s
他进一步抽象和推广了拉格朗日的工作,提出了哈密顿原理,这是现代形式的作用量原理的最终表述。他还发展了哈密顿力学,将能量(哈密顿量H)置于中心地位,这为后续的统计力学和量子力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
因此,作用量原理由莫佩尔蒂提出核心思想,经欧拉和拉格朗日之手数学化并完善,最终由哈密顿完成其现代表述。其中,拉格朗日的贡献被视为最关键的一步。
最早人们对运动的理解非常朴素,你推一个东西,就能感受到力,牛顿就是在这样的直觉基础上建立的经典力学。但后来发现,用能量描述问题,往往会比力更简洁、更普遍。
比如在热力学领域,根本不好去谈“力”究竟是什么,反而是“能量”这样概念贯穿始终。再比如说,在电磁学领域,电场力、磁场力其实都有能量表达式,整个体系用能量来处理,比用“力”更加自然。
当物理学进入拉格朗日力学、哈密顿力学的时候,“力”几乎被完全地边缘化了。你根本不需要先定义一个力,如上文所述,只需要写出能量函数就可以推导出运动方程。
所以物理学家们意识到,能量比力更接近本质。无论是在相对论还是在量子力学里面,能量守恒都是最基本的规律。但数学家诺特告诉我们,能量守恒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自然界的规律在时间上是不变的,也就是所谓的时间平移对称性。通俗的说,如果今天的自然规律和明天的自然规律完全一样,那么能量就一定是守恒的。
能量看起来更本质,其实它只是“对称性”这个深层规律的结果。所以现在的物理学家们普遍认为,力不是最根本的,能量也不是最根本的,他们都来自一个更深的层次,那就是对称性和作用量原理。
对称性是大自然最深层的秩序,它决定了哪些东西必须守恒。比如时间的对称性就决定了能量守恒,空间的对称性决定了动量守恒,旋转的对称性决定了角动量守恒。作用量原理就像是宇宙的规则,它规定所有物理系统的演化都会沿着使得作用量最小的道路进行。这个规则一旦确定,力和能量都能从里面推导出来。力和能量都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工具,但它们并不是宇宙最根本的原理,对称性和作用量才是。
![]()
为了照顾更多的读者,我来详细解读一下。
1. 力和能量在物理学中的角色
力:在牛顿力学中,力是描述物体运动变化的原因(如 ( F = ma )),它是一个直观的概念。但当物理学发展到场论(如电磁场、广义相对论)时,力不再是最基本的。例如,电磁力被理解为带电粒子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而场本身由更一般的方程(如麦克斯韦方程)描述,这些方程可以从作用量原理导出。
能量:能量是一个守恒量,但它的守恒性源于更深层的原理。根据诺特定理,每一个连续对称性都对应一个守恒定律。能量守恒源于时间平移对称性(即物理定律在时间上均匀)。因此,能量是对称性的产物,而不是原始实体。
2. 对称性和作用量原理的本质性
对称性:现代物理学(如量子场论、广义相对论)强调对称性的核心地位。对称性决定了所有基本守恒定律,如能量、动量、角动量、电荷等。例如,标准模型中的规范对称性定义了基本相互作用。
作用量原理:物理系统的行为通常由作用量(action)极值原理(如哈密顿原理)决定。作用量是拉格朗日量对时间的积分,运动方程(如欧拉-拉格朗日方程)可以从其导出。力往往作为势能的梯度出现,而能量是哈密顿量或拉格朗日量的组成部分。
3. 物理学发展的视角
牛顿力学:力是核心,但它无法解释所有现象(如电磁现象)。
分析力学(拉格朗日、哈密顿形式):强调能量和作用量,力成为派生概念。
![]()
场论和现代物理:对称性和作用量成为理论基础。例如,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不是力,而是时空弯曲的几何效应;在量子场论中,粒子通过场相互作用,作用量包含所有动力学信息。
现代物理学的共识:力和能量都是次级概念,而对称性和作用量原理更为根本。这并不意味着力和能量不重要——它们在实用计算和直观理解中极其有用——但它们的根源在于更深层的物理原理。
摘自独立学者,作家灵遁者科普书籍《信息与关系》
![]()
作者简介:灵遁者,中国独立学者。原名王银,陕西绥德县人。1988年出生,现居西安。哲学家,艺术家,作家。代表作品《触摸世界》《行者乾坤》《探索生命》《变化》《相观天下》《手诊面诊色诊大全》《笔有千钧》《非线性波动》《见微知著》《探索宇宙》《伟大的秘密》《自卑之旅》《云淡风清》《我的世界》《牙牙学语》等。其作品朴实大胆,富有新意。
个人座右铭: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探索。
灵遁者热读书籍有:科普六部曲,国学三部曲,散文小说五部曲。
科普五部曲分别为:《变化》《见微知著》《探索生命》《重构世界》《观自在大千世界》《信息与关系》。
国学三部曲分别为:《相观天下》《手诊面诊色诊大观园》《朴易天下》。
散文小说五部曲分别为:《伟大的秘密》《非线性波动》《从今往后》,《云淡风轻》《我的世界》《春风与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