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谈战略不谈周期,就像航海不看潮汐。”
对于企业而言,制定战略、预判市场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我们回望历史,不难发现,历史正如潮汐运转自有规律,企业的发展也绕不开三大周期:宏观波动周期、产业生命周期和企业生命周期。
你的企业现在处于哪个发展阶段?该激进扩张还是收缩聚焦?是存量升级还是增量开拓?答案全在周期里。
9月19日—21日,“2025·吴晓波激荡讲堂”秋季课之《周期与中国企业战略范式》在辽宁大连精彩开讲。伴随着潮汐的起伏,吴老师以诸多新鲜企业经营案例为引,推演中国企业发展战略范式,通过对三大周期的逐一拆解,探讨行之有效的应对法门。
我们特别邀请到张伟俊老师,他是中国大陆首位把提升企业一把手领导力作为全职工作的“总裁教练”。 他以沉浸式案例演练的方式,带领同学们解析经济底层逻辑和规律,共同探寻企业的发展之路。
这次课程是激荡讲堂开办三年以来听讲同学人数最多的一次。除了有连续三年打卡的“资深同学”,邀请亲友、伴侣共同进步的“团体型同学”,我们还迎来了多位热情向学的95后,更有同学专程从澳大利亚飞到大连上课。
跨越年龄、跨越地域,同学们在这次美好的相遇中邂逅同频、同价值的同行人,激发出诸多感悟:
“我跟着吴老师去了很多地方,他是能让我牢牢坐在位置上耐心听课的老师。这次来到大连,我又收获良多,两个字总结:真香!”
“这次我是从澳洲专程回国来参加激荡讲堂,最大的收获是关于‘企业多元化运营’的思路,这让我对商业逻辑和IP落地都有了新的想法。”
“我是激荡讲堂的老学员,这次来大连,我还带上了企业的另一位经营者,也是我人生的伴侣,希望我们夫妻能在这里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激荡讲堂。上一次我带着学到的知识回去经营企业;这一次我带着一年的经历重听课程,如同照一面‘动态镜子’,会看到自己在哪里踩了坑,哪里错过了窗口。”
“我是激荡讲堂的老学员,第三次来参加秋季课,不仅能听到吴老师的最新分享,更能接触到很多优秀的同学,从他们个人身上、他们的企业运营中都能学到很多新思路。”
“我是先去佛山听了吴老师的思享课,感觉很有启发性,因此果断报名了这次的激荡讲堂,受益匪浅。”
“听吴老师讲课,能站在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回看中国的历史、经济发展的规律,这让我感觉减少了很多的焦虑,人生都突然变得美好。”
“好的课程就像海浪,每次拍打礁石,都会露出新的贝壳,我听到了更多关于‘企业如何活下去’的真实答案。”
潮起潮落,风起浪涌。新的时代呼啸而至,卷起汹涌波涛,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也必将带来新的变革,诞生新的可能性。小巴整理了吴老师和张伟俊老师的部分课程精华,愿大家在狂奔的浪潮中校准坐标,锚定新的航向。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吴老师和张老师的分享。
点击按钮▼与吴老师同行
![]()
吴晓波
财经作家、吴晓波频道创始人

宏观波动周期与当前的困境
当前,中国处在康波周期的第三阶段“结构调整与经济突围”。在这一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将会趋于理性,机会将留给更加优秀的企业。
改革开放四十七年来,我们经历了三大周期红利: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制度周期”;最大人口国的“人口周期”;从短缺经济到过剩经济的“供需周期”。
从这个视角看,未来仍然值得被期许。中国的生产力并未得到完全释放,制度周期有破局点;基于人口红利,中生代市场和银发经济依然有潜力;中国还有很多新的需求亟待满足,供需周期始终存在。
宏观波动周期有一定的规律性,由时间、供需、制度和技术四大要素决定,通过学习来预判周期的波动,我们可以思考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
在当下的宏观波动周期,中国企业正面临4大企业战略挑战:
1.如何在中低速周期中谋求高速发展?忘记GDP,关注自己有没有认认真真做好企业。中国在未来仍然是一个非常有投资机会、创业机会和创新机会的国家。
2.产业全球化突围的可能性:国内的产业升级、全球化的企业出海,如何进行突破?
3.如何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4.如何实现财富沉淀及二代传承?

产业生命周期的五个战略角度
▶▷角度一:当行业转折点到来
很多重要的战略调整,都发生在这个时候,会出现大规模并购、新专利申请井喷、陌生人出现、风险投资涌入等现象。
我一直都推崇创新、推崇变革,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任何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必须建立在现实的核心能力之上。
今天,很多企业都处于行业的转折点,怎么穿越过去?企业家需要先问自己四个问题:
1.你的团队是否有创新能力?
2.你的技术是否可控?
3.你所面临的市场,容积量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4.你的风险管控力如何,手上有多少现金流?
▶▷角度二:存量与增长的抉择
![]()
对今天绝大多数还在牌桌上的中国企业家而言,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话题。
中国现在的供应链模式,让市场出现了一种新的景象:积木式创新。企业通过单点式的创新,把市场的口子撕开。从这一点来看,中国是全世界最好的创新创业国家之一。
企业对价值观的坚守和团队的认同感,决定了增量改革的成败。在行业大变局时期,存量升级与增量开拓的判断及执行力,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非大破不能有大立。
在增量改革的时候,建议企业坚定地执行“三新原则”:新团队、新治理、新资本。
▶▷角度三:多元化的机遇与陷阱
多元化战略有很多优点:分散单一产业的中长期风险;在既有产业外,寻找第二增长曲线;通过多产业经营,获得非线性的资本回报;获得企业信用及资本的溢出性收益。
缺点也不容忽视:削弱原有的产业投入,造成管理层的注意力分散,进入新产业后的学习和试错成本,内部经营管理的整合风险陡增。
多元化经营是很难的一件事,需要绕开“被夸大的陷阱”。
流量容易被夸大,资本的力量容易被夸大,但是有一件事情是值得被尊重的,那就是产品。如果你想做多元化,要非常地热爱产品。
▶▷角度四:先发优势的确立和丧失
![]()
在特别大的变革发生时,即便你是先发者,也有可能变成先烈。所以,我们现在讲,要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所有的长期主义都是被逼出来的,逼着你慢慢想细节。品质怎么做?制度怎么管理?技术怎么创新?要不断地去思考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考虑清楚“城墙”和“护城河”。
城墙要做得足够高:核心技术开放、产品创新迭代;护城河要挖得足够深:无形资产、转换成本、成本优势、网络效应、资本梯级护卫(盯住、夹住、吃下)。
先发优势的巩固与拓展,取决于企业家的战略规划力和团队的高效执行力。
▶▷角度五:速度的魔力与脆弱
企业发展会面临很多的管理问题,但只要保持高速增长,今天的问题到明年就不是问题,发展本身会消解很多你当下无法解决的问题。
“将军赶路不杀兔子”。遇到问题用发展来解决,这就是速度带来的魔力。
速度也很脆弱。有速无度会失控;有度无速会失势。“速”是往前走,“度”是节奏,就像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做企业,最关键的就是有人踩油门,有人踩刹车。
速度可以掩盖或冲决管理上的粗放,但是会考验忍耐力和现金流,再快的速度都无法掩盖战略方向的错误。
总结来看,产品的生命周期有四大战略要点:
1.行业选择第一,去有吸引力的行业中寻求有效对峙。
2.警惕转折点,尤其是在高增长中随时保持警惕。
3.组织的灵活性。今天,中国所有的企业发展都适合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如果你有很多事情想不明白,可以试试局部创新。
4.个人决策决定组织命运,企业家的认知高度决定了企业的命脉。

企业生命周期里的六个中国式陷阱
1.初创期,容易犯六大错:入错行、梦太大、伪需求、盈利难、人同质、追风忙。最难识别的错误是“伪需求”,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人同质”。
2.青春期,会产生四大迷恋:速度、规模、自我、资本。
3.百年企业梦:“百年企业”是一个不可追求的目标,没有一个企业是不死的。抵抗死亡的唯一战略是不断地自我革命。大家一定要非常努力,坚持日益精进。
4.创新者的窘境:在“破坏性创新”时刻到来时,越是管理卓越的公司,就越难以摆脱困境,所有的新技术都是对你既得利益的一次侵略,你不敢放弃现在的利益。
5.资本化的魔咒:上市仅仅是企业一个新的增长周期的开始,或者,在某种意义上,是新的灾难的开始。野心太大、杠杆性太强,是行不通的。
6.政商关系的破局:中国的商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在中国,政府是最重要的资源配置者,企业家是最重要的商业创新者,两者之间要建立健康的亲清关系。
*以上内容节选自吴晓波《周期与中国企业战略范式》
在“吴老师,我想问”的互动环节。同学们面对面向吴老师请教了当下的困扰,有关于企业经营的卡点、关于未来方向的疑惑,还有对人生和内心的迷茫。
“宏观不乐观,微观不悲观”,吴老师认为,未来不是属于流量的时代,更重要的是产品。在我们即将迈入的人工智能时代,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你会找到答案。
点击按钮▼与吴老师同行
![]()
张伟俊
总裁教练“第一人”
私董会教练“第一人”
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战略,引领企业穿越三大周期?换言之,企业家要如何才能避开陷阱,保障基业长青?
张伟俊老师给出了“深度探询”的解题方案。他以在场同学们的企业为例,引领大家沉浸式地推演,输出共创结果,启发企业挖掘更多的突破口。
▶▷宏观波动周期:美国“制造业回归”VS中国“企业出海”
当下,美国正在推动“制造业回归”,挽救“铁锈带”。与此同时,中国的企业却正忙于出海,这是否也是一种周期的体现?我们怎么理解这个周期的变化?不出海的中国企业还要不要做?未来是否还有市场?
首先,大家要认识到一点,“周期”是一个时间概念,但是不同地域的企业,所处的康波周期是不同的。我们这几天主要讲的是中国企业所处的周期、中国企业的战略范式,位于美国“铁锈带”的制造业企业跟我们显然不适用同样的康波周期阶段。
其次,企业需要学会从不同视角看待周期。当下,中国企业的重点在于区分有无海外业务。
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一定要出海,这是个可选项。不出海的企业可以深耕中国市场,中国仍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内需市场。如果你的企业有出海业务,那么你就要学会从国际眼光来看这个问题。
第三,除了极少数行业(如光刻机、芯片),大多数行业仍然处于一个非常蓬勃的全球化时代,跟资本、技术、市场、设备、人才都有很大的关系。
▶▷产业生命周期:创业期,盛年期,还是衰退期?
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
每个企业因为所在的产业不一样,会分别处于不同的周期。有的产业还在创业期、盛年期;有的已经进入成熟期,还有些已经迈入衰退期,这需要企业根据自身发展仔细研判。
刚才我们统计了一下,在座有超过1/2的同学认为所处的产业是处于创业期,目前是蒸蒸日上;还有差不多1/5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产业进入了盛年期;还有的同学名下有多家企业分布于不同行业,有的处于初创期,有的已经进入了衰退期。
根据不同企业的发展,大家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处于衰退期的企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就是生存乏力,与创业期企业的强流动性形成了鲜明对比。当然,这与整个的大环境、创新体系有很强的关联。
关于这一点,我强烈建议大家回去后跟高管讨论一下,你的企业处于哪一个时期?当大环境无法改变的时候,我们自己可以做点什么?
▶▷企业的生命周期:重点关注,避开陷阱
企业生命周期中的六个中国式陷阱,每个企业都不免会踏入其中一二,要提高警惕,及时自我检视。
值得警惕的是,“创新者的窘境”通常也是创始人的陷阱。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在你们的企业中是做了很多决策的,尤其是在企业经营上,大家是有想去努力开拓一些事情的。
但是,每个人在每个阶段的认知能力是不一样的,会出现什么问题呢?有的人想谨慎一点,不要冒进,那么,你在无意中成了企业创新发展的最大阻碍,不知不觉中就踏入了这个陷阱。
有一位同学的分享非常有哲理,做企业一定不能好高骛远,不要去做自己够不到的事情,只要你能认认真真地把当下做的每一件事情做好,保证自己“活着”,那么你就有更多的机会留在牌桌上。
过去,企业成功一是胆子大,二是运气好。现在,做企业不能再靠运气,要靠智慧。企业管理者应提升自身素养,如多参加课程学习,多与同行交流,多多去参与实践。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有勇敢的心,积极应对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借鉴失败经验,采取措施避坑,保证企业基业长青。
【*以上内容节选自张伟俊老师分享】
两天课程后,第三天是特色社群文化日。同学们一起深入大连,在旅顺实地感受“半部近代史”,前往旅顺博物馆欣赏东西方文化碰撞出的璀璨光芒,打卡肃亲王旧府回望历史遗篇,登上白玉山俯瞰渤海之滨的浪漫风光……
“当时,这里的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0%。”吴老师即兴“加餐”,以移动课堂的形式讲述了旅顺的变迁史,并延伸至近代中国的百年变革与现代化建设。
从渔港的盐渍,冰期的礁石,到拱廊下的俄日铭文,怀古望今,每个人都对历史、对自我有了更多的体悟,对即将来临的时代挑战有了从容应对的底气。
![]()
![]()
![]()
![]()
![]()
![]()
![]()
10月30日—11月1日,专题课《财富增长与未来规划》即将于杭州开讲。经验丰富的实战导师邓伟岩老师联合一线导师,深度解读经济趋势、世界变局、投资未来与财富防御。
水宽鱼大,浪急行险。欢迎你来到“吴晓波激荡讲堂”,在不确定性中找到更多的可能性,探寻新格局中的生存法则。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