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昆明,盘龙江鬼市
谁也不知道,当你走完这沿河边,两千多米的市集,你的视觉又会受到什么冲击,心灵又会得到什么样的升华,世界观又能怎么滇覆。
![]()
这两年,昆明从云南中转城市,成为网红目的地城市。但当观光客,站在洱海边喂那些现实挑食的海鸥,在翠湖边吸取被稀释得像米汤般的所谓能量,在南屏街头戴流水线制作的鲜花环,这些simple行为,以为触及了这座城市的灵魂。
只有盘龙江鬼市,日复一日地在守卫着这座西南城市,气质荒诞的狂野滇味。
![]()
正是“昆明若有十分癫,九分在盘龙江鬼市”。这街上出现的货,已成为春城昆明的一大都市传说。
![]()
诚然,「鬼市」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盘龙江鬼市也不像其他城市鬼市都在半夜出摊,而是在傍晚出摊,就点就收。此处,「鬼」字并不仅仅隐喻时间,更暗示一种精髓,叫作「净卖些鬼迷日眼的东西」。
走进这令人错乱又松驰的市集,宜在吃饱喝足的傍晚六点。
虽说“傍晚”,天色仍然大亮。
抵达盘江西路,头先经过江岸小区时,猛扑入鼻腔一股炒干巴菌的诱人味道,此刻已被两岸的清甜桂香涤荡。
放眼而去,悠闲了一下午的钓鱼佬已收竿准备回家吃饭,而鬼市沿江岸正悄然滋长。
![]()
此时你会见到一个神秘现象。沿着街摆放着,散发出神秘气息的大包小包,却不知道包主在哪,也许先去吃饭了。
![]()
某些个风骚物件被随手暂放一侧,引人注目。让人很难不浮想联翩又似在暗示其主人摩拳擦掌、急切接管江畔世界的野望。
![]()
这摆摊的前戏就已足够诱人,顿觉,今晚我就是能撞见一高人在这大破一珍珑残局也未可知......
![]()
幾樣來路不明的物件,被隨意棄在江畔石縫間,卻靜靜散發著奇異的光暈,大概知其完整原貌,仍无从猜测它究竟从何处来……
![]()
今天来此摆摊的人,正用这种原始又充满信任感的方式展开着新一轮的占位与布局。
物件们临时的主人─鬼市众摊主,以云南人、东北人和四川人三分天下。除极少数灵活就业的年轻朋友说是来这线下咸鱼赚几碗米线钱,大多都上点年纪。
![]()
而甭管是谁,身上都好像或多或少带着点迷惑气质。
有来昆定居已10年的辽宁大姐,一边跟我唠她这人随和、在哪都好生活;下一秒张口就道她只是提前来占个位——「这里要晚上9点才给摆,你来老早了。」(明明到晚上9点都临近收摊了好伐)
![]()
大姐卖起货也是张口就来:「大南瓜,大丰收,老好了」、「杯子,一对的,买回去成双又成对」
也有昆明大爹,见我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他那本《驾考通关技巧》一眼,忙不迭招呼:「照下来克(去)网上买一本嘛。自己学学就可以克考驾照啦!」(?!)
![]()
当然,并非每个摊主都欢迎你拍照。
有些比較委婉,如倒卖单位笔记本的事业单位在职员工,一再解释她们会开得实在太多、笔记本发得实在太多,「实在是用不上,不过你千万别把照片发网上哦」。
直率党,直接开骂。我在昆明的盘龙江鬼市1晚上被骂了6回......老奶(nāi)人超凶,但讲起话来蛮有创意和建设性的——
照喃样照?!
要照回你自己家拿几样来照!
事实上,我回到家后深刻反思,竟真没啥拿得出手的东西,能配得上此地三分魔幻、三分怪诞,三分狂野中又透露出一分春城昆明地气的独到美学气质!
![]()
![]()
这地方,不像市场,也不像博物馆。更像是一个华丽而散漫的春城梦。
东西贵杂不贵精。重点在于:要能在漫不经心间营造出一种辩证效果。
![]()
那位始终沉默不言的摊主好像在告诉你,好好吃饭、好好工作、好好爱自己,这三个好你都平衡到了幺?
而这,大抵是在影射:童稚与老成、天真烂漫与血腥暴力间,往往只得一线之隔。
![]()
总之,冲突与对比,就是盘龙江鬼市第一大特征。
要不羁!要癫!要飞!要敢于叛逆,充分发散你久被压抑的另类思维!
![]()
但不管怎么说,冰棒的出现还是过于震撼了
这里出现冰棒,它既是食品,又是哲学问题。买与不买,你都已经参与了市场供需关系的终极辩证。
又或许,卖的什么其实并不重要。
寻宝如同在采菌子,物件与物件、摊位与摊位间,总是轻易便能够形成互文,自动连成故事。
《欲望简史》
![]()
还能见到一些金融衍生商品
![]()
毕竟,这里啥都有——五光十色、包罗万象、足以满足每一种潜在或显性的需求,正是盘龙江鬼市的第二大特色。
![]()
从衣食住行到精神建设,从大众娱乐到医疗保健,一条龙全包。
![]()
![]()
就是莫问这药都过了期究竟谁会买,毕竟二手市场的精髓在于“用了一半”。
![]()
当然,这里也有很多精神文明物件,毕竟粗鄙的人只见得到粗鄙的东西,像我这种眼神有光的正能量男士,与正能量物件之间互相吸引。
![]()
![]()
反正,东西就放这,任君翻看、公正透明,不骗不抢、愿打愿挨。
![]()
错乱的时空感就是盘龙江鬼市第三大特点。
九月中旬的高原,临近8点天色也只刚擦黑。明灭交替的晦暗暧昧,时常一不小心就会被某块凝固的时代切片吸引,然后,一头坠进某段久被尘封的旧年旅途。
![]()
![]()
满是岁月痕迹的老布绣花,摊主卖50,心想这搁上海主理人店不得要价500?
![]()
当某热心摊主向我介绍起传说中的薄膜唱片该用什么设备播放,我天真可爱:等下正好去其他摊位淘一台。
![]()
「怎么可能还淘得到?!」,她脸上忽然绽放谜一般的笑。
但是,我淘到了台谜一样的调音台!问卖家这是干嘛的,答曰:「我也认不得」。正因为无法定义,它具备了最高艺术价值。适合放在客厅,专治亲戚乱提问题。
![]()
谜,是的,那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是谜。盘龙江鬼市的第四大特点。
摊主就像古早RPG游戏里的NPC,你千万别问“这是什么”,否则会触发摊主哲学三连:“我也不认得”、“你猜”、“买就完了”!
![]()
![]()
盘龙江鬼市经典伴手礼出现了─喝了一半的饮料。我刚以为自己解开了一个谜:那种网传甚嚣的「用剩半瓶の酱油」、「喝剩半瓶の饮料」,其实里面装的大概率都是酒!
![]()
红的是葡萄酒,白的是白酒——「我自己泡药酒还剩的点,好得很,纯粮食酒哩」,老奶解释到。
转头,被另一位老奶拦住去路。她推销一大袋指甲油。
![]()
「这都被用过了......」
「某(没有),都是我前几年开店剩下来呢存货」,边说边掏出抹布细细擦拭。
但你知道,无论她怎么解释,我都只觉可疑。每一瓶都承载着一个创业梦想的破灭与重生。
一辆载满不知所云货物的三轮车刚靠近,老奶一涌而上,东翻西翻看里头有些啥,硬是把福袋拆开。
![]()
任何商品,一但进入这里,它的价值就取决于故事扯得多圆,供需关系由玄学决定。
盘龙江源于昆明市北郊的崇山峻岭之中,而后由北向南纵穿昆明城而过,在东风广场边的得胜桥成昆明四城区的分界线。之后再向南流,最后在南郊汇入滇池。与昆明的历史文化密不可分。
盘龙江
![]()
没人讲得清江畔鬼市何时出现,他的来由,本身就是昆明的传说。
有说90年代初,在江岸小区仍未建成、江岸的景观还是农田一片时,这条花子街就在了;也有说是在十多年前。
每个时点,都对应着一则《盘龙江鬼市起源说》。证据是旁边就挨着个油管桥殡仪馆。
![]()
隐语就是,这地传统上就是专卖死者遗物\陪葬物的。
而另一说法听起来要合理得多—它围绕河对岸早在2011年便被拆除完毕的张官营二手市场,据说是当年西南地区最大的旧货市场。形成了一条清晰的脉络。
一桩旧年销赃案件,这里亦曾是昆明最著名的销赃市场
![]()
2008-2010年,昆明的城中村改造规模空前、如火如荼,作为张官营村改造的一部分,张官营二手市场被认定为违法建筑,到期商铺不再续租。囤积有大量旧货的商贩们面对拆迁不得不另寻出路。
一部分,早早流徙至城市的缝隙、这临江的背街小巷,原本在这桥头也就常有人来卖点蔬菜、水果啥的,鬼市初成型。
如今逛鬼市,见四周不出百米,废品收购站、垃圾中转站林立,便知多是当年四散的星火。
![]()
你瞧着光怪陆离,但来的人,自有其逻辑。
围观来人对什么感兴趣、都会买些什么,是我逛鬼市的另一大乐趣。于是便凑了好些个热闹、听见或进行了很多场对话。
![]()
「居然喊15块,鬼扯,我最多给2块」
「1块!」
一旁另一老倌(老头)声如洪钟附和道
不得不承认,在这种鱼龙混杂的地方,老头老太太永远是真正的高级玩家。
![]()
他们目光如炬,他们杀伐果断,他们总能在一堆“垃圾”中刨到点真能用上的实惠物件。
2块钱的玻璃花瓶、5块钱的插板......还有这种喊价10块1大包的中药。
![]()
原是固定装袋的小包药材,就像药包界的盲盒,挑起来和菌子混炒一样刺激,经大妈之手就地倾到、重新洗牌。你只要黄芪,我只要白芍,摊主胆敢来干扰
「你刚刚葛是喊5块一包?」
「就5块一包卖我嘛」
右边阿姨眼神不大好,小包小包递给我帮她看是什么,看了好久
我发现她只想要红花,但每包只有一袋
但他们也不是说就专门是奔着要买某样东西而来的,只不过鬼市既是一种消遣,亦常能提供“意外的生活解决方案”——这一点,对于那些以家庭为单位的饭后散步大军,同样非常适用。
![]()
至于那种被本地人垄断的古玩摊位,通常被中年男子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我总好奇地挤进去,「这是什么石头啊?」
对方总回答:「我也看不出来,你帮我看看?」
![]()
我要有这眼力,还能天天码字如牛马?
不过大哥多潇洒之辈,「其实就百把块钱,主要买个喜欢,是吧」,说罢转向摊主:「下次有那种红白色呢,你先打(电话)给我」,显然主顾之间彼此早已熟络。
这里有各种性感的奇人异士
![]()
而我的到处探头探脑脑、拍这拍那,终究也吸引到了奇人的注意。遂发生对话如下:
“你是网红?”来者一大哥,又高又壮
“不是,写稿的”
“写稿......”不屑状
“我18岁就是昆明作家协会的了,你看看现在混成什么样!”
“看你是在收字画?”
“嗯,我挨你讲,这个地方藏龙卧虎得很。”
“怎么说,有真东西?”
“你葛看见那边那个大哥了?”迅速一指(讲真,完全没看清)
“他有宋代的画,我出50万他不给,非要80万......”
不是这幅
![]()
大哥给展示他的收藏
![]()
大哥翩然而来翩然而去,深藏功与名,留我人群中独自恍惚。他的一番发言,10个字有9.9个我都不信。
毕竟鬼市的交易逻辑实乃后现代行为艺术,钱货两清反倒落了俗套。
但没法不保留那1%!毕竟半个钟头前,我才在这鬼市上,生平第一次见识到了正儿八经的大象皮!
![]()
大象皮没有人会在翠湖自杀,也没有人会在鬼市追问。欢迎来到荒诞比传说更真实的世界。汪曾棋要是逛过盘龙江鬼市,《人间草木》说不定都多能写几篇。
再回首,夜色已浓。
我看着有老人打起手电,探索起独属于他(或说他们那一朝人)的休闲娱乐。
![]()
「你多试试,刷抖音嘎嘎好」,声音传来,一扭头,只见隔壁摊位上小年轻们正一边试玩苹果,一边和老板砍价。
![]()
小伙对鬼市电子产品颇有经验,告诫我卖家若出价极低还不让试玩,那就是在「打黑锤」。其东西买回去百分百有问题还不能退货,只能哑巴吃黄连
只那老板,不知为啥,明明说的是东北话,听起来却已经带上了点昆明的口音,我猜他的灵魂早已被这鬼市吞没。
![]()
昆明自古便与市集相依。货与人同来同往,多民族在此交会,商品、机会与讯息如水般流转。昔日马帮于此整装出发,各种货产在此转口,北上中原,南下东南亚印度洋...。
市集,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更是昆明社会生活的缩影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盘龙江鬼市成型于一波波城市改造计划中,被驱散又聚集,再被驱散,又再度聚集,从来也没消失过,但它一度在2021年(疫情又撞上昆明创建文明城市)规模缩小至原来的1/5不到。
![]()
也许像我们这怀着猎奇之心的外来闯入者,见到那些用了一半的柴米油盐,吃了一半的各种药品,来路不明的杂牌面包....也许觉得很荒诞,但细细思想这些货品为什么存在,背后肯定是有真正需要这些廉价商品的群体。
2021年我正好有一朋友沉迷此地,天天来这做人类学研究,在小贩、城管黑白二道里都有了熟识的人。
彼时,小贩忧心匆匆跟他说鬼市要就此消失了。因为2022年全球生物多样性大会还会在昆明召开,到时候领导可能要来。
反倒城管跟他讲这个市场不可能消失“他看到的是摊贩的生存需求以及江边旧货市场的社会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