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进军工商业,设计霸占荣宗敬和张謇的产业

分享至

杜月笙作为旧时的上海滩一霸,战争时期也为国家出过不少力气,颇有民族气节,将其称为爱国者也不为过。

可杜月笙自始至终是混迹黑道的人物,虽有做善事时,但因时代特殊、社会地位特殊,免不了要做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勾当,所以他就算为抗日拼尽全力,蒋介石也当他是个“夜壶”,用着的时候称兄道弟,用不着的时候就赶紧藏起来。



杜月笙以黑道起家,黄赌毒行行都沾。但随着政府禁毒运动的盛行,杜月笙的人脉已经渐渐打入上流社会,这让已经富得流油的杜月笙开始慢慢考虑自己的未来——要不继续做流氓头子,一辈子躲在暗处,要不走实业,进军工商业,成为真正的上流阶级。

看多了话本听多了戏剧的杜月笙,自然选择名声!他计划自己的产业明面化,像鸦片这种东西是万万不行的,见不得人的东西只能隐藏在地下,他计划从事时下流行的金融和实业。

金融业有人脉不愁,到了实业杜月笙犯了难,当时上海各个实业,基本已经被垄断,外人很难打进内部,没什么赚头。



杜月笙苦思许久,终于寻得一个机会,那便是荣氏家族经营的面粉行业,荣氏在上海被誉为面粉大王,上海各个地方的面粉,全是荣氏包揽,因此家产极为丰厚,看得杜月笙十分眼红,和自己的智囊团商议如何借荣氏进军实业。

荣氏之所以发展庞大,是因为上海面粉交易所的理事长位置,掌握在出身荣氏家族的荣德生手中,荣氏面粉的当家人荣宗敬正是他的哥哥,兄弟两个同心协力,才有了荣氏今日的辉煌,只可惜被他们的家产杜月笙惦记上了。

对于夺走荣氏面粉这个产业,杜月笙打算徐徐图之,做事不操之过急,他先是成立了一个小型面粉厂,并高薪聘请荣氏企业的工人,简单点来说就是挖人墙角。

1931年,国家提出税改,但税改制度没有造福商人,反而加重了负担。



不少商人对此大为失望,杜月笙虽是商人,但对他的影响不大,不过却让他找到了好机会,他凭借自己多年构建的人脉,说动国民政府一众高官,减免面粉行业百世之五十的税收,杜月笙本身也做面粉生意,所以当他提出这个请求,没几个人觉得奇怪,毕竟是为自己图谋利益,可无人猜出,他竟要借此打压荣氏。

杜月笙的提议,很快被批准下来,他本人更是成了面粉商家的救世主,一大帮商人拥护他,原本是理事长的荣氏兄弟,无奈下把位置让给了杜月笙。

不过杜月笙对荣氏也并没有赶尽杀绝,他对荣氏兄弟十分客气,表面上依旧是合作关系,得到自己想要的之后,也没有再为难荣氏之人。



相对于荣氏,张謇的独子张孝若就比较可悲了。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张家生意涉及范围很广,但是当家人张謇去世之后,撑起家业的后继者只有张孝若。

当时,张謇主要的纺纱产业集团已经走向颓势,张謇的大达轮船公司也在亏本经营。

张孝若没有父亲的手段,有着20多年历史的大达轮船公司眼看着就要倒闭,公司最大的债权人陈光甫去找杜月笙帮忙,杜月笙就在等这个机会。

杜月笙想要进入大达轮船公司内部,绝大部分的人是同意的,但是当年和张謇一同打江山的大佬吴寄尘对杜月笙看得很透,知道他一旦进来,张孝若的地位就岌岌可危。



杜月笙也不着急,而是用了几个计谋让大达轮船公司转亏为盈,一时间,杜月笙在大达之中的名望和呼声就高了起来。

杜月笙通过自己的手段一点点蚕食大达轮船公司,吴寄尘急在心里,已经无力回天。

而在名义上作为大达轮船长总经理的张孝若,已经被架空了权力,大达轮船各部门都是杜月笙的门徒,人人唯杜月笙马首是瞻。

而即便杜月笙已经成了董事长,已经将大达轮船公司完全掌握在了手心,但对于几乎手无缚鸡之力的张孝若,杜月笙并不打算放过。

杜月笙通过自己的门徒收买了张孝若的仆人吴义高,要知道吴义高可是张孝若的心腹,在张謇在世之时,吴义高就备受张家照顾。

吴义高将张孝若暗杀之后饮弹自尽,他的背叛张孝若根本想不到,自然是防不胜防。



因为张孝若本人是一位非常简朴的儒商,为人正直善良,社会各界对他十分尊重。张孝若这样的人死在自己仆人手中,杜月笙的不择手段令人心寒。

张孝若死后,大达轮船公司无论是名义上还是实质上都改姓了“杜”,但是大达轮船公司在杜月笙手上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四年后抗战开始,杜月笙为了响应蒋介石堵住江阴要道的号召,将所有大达轮船公司的船全部沉在了江阴。

他在策划杀死张孝若之后,并没有掩饰对凶手遗孀和子女的庇护,他似乎一直在用这种虚虚实实的手段告别人,青帮并不好惹。

这种威望虽然对他竭力营造的良好形象有所损坏,但是从一定程度上为他避免了很多麻烦。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