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乌克兰战场上的导弹大战,总让人觉得这事儿不简单,尤其是2023年5月那会儿,乌克兰突然放话,说他们的爱国者系统把俄罗斯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全给撂倒了。这消息一出,网上炸了锅,特别是咱们这边,有些人直呼中国东风-17的战略优势要泡汤了。
东风-17被军迷们捧为“杀手锏”,速度快、机动强,本来是用来对付美军防空网的,现在乌克兰用爱国者就把俄罗斯的类似玩意儿给截了,这不是明摆着说高超音速导弹也没那么神?
![]()
基辅拦截战的来龙去脉:从首杀到全胜神话
2023年5月4日那天夜里,基辅上空来了一波俄罗斯导弹袭击。乌克兰空军司令奥列舒克在电报上发帖,说他们用刚到手的美国爱国者系统,成功干掉了一枚Kh-47M2“匕首”导弹。这可是头一遭,高超音速导弹被拦截的实锤。
俄罗斯那边呢,普京之前还吹嘘过“匕首”无敌,现在脸打得啪啪响。没过几天,5月16日凌晨,又来了一轮大场面,俄罗斯扔了六枚“匕首”,加上九枚“口径”巡航导弹和三枚陆基弹道导弹,总共十八来头。乌克兰官方宣称,全都给截了,爱国者PAC-3导弹发了三十来枚,阵地附近还炸了几下,但系统稳如老狗。
美国那边也没闲着,五角大楼官员私下承认,爱国者确实干得漂亮,但也说可能有一两部发射架轻微受损,没彻底报废。俄罗斯国防部则在电报频道上硬扛,说攻击目标全毁,“匕首”直击爱国者雷达和五部发射架。两边各说各话,典型的信息战。
2024年7月,乌克兰空军又发文,说自2023年5月爱国者上场以来,针对基辅的二十多枚“匕首”导弹,全被拦截,一发没漏。
![]()
你看,这战果听着多硬气?爱国者从德国和荷兰运来,本来是给乌克兰补防空洞的,现在直接成了“匕首克星”。
爱国者PAC-3是专门打弹道导弹的,末段拦截精度高,能在高空抓轨迹。其次,乌克兰的雷达网也升级了,整合了纳斯卡和S-300,提前预警时间拉长。
俄罗斯的“匕首”虽快,但发射平台是米格-31K,从黑海上空扔,轨迹基本是抛物线,没啥花样。美媒《战区》分析过,拦截成功率高,是因为“匕首”本质上就是个加速版弹道导弹,不是真能满天飞的滑翔器。
![]()
2024年到2025年,这拦截战没停。2024年11月,福布斯报道,乌克兰又截了六枚“匕首”,总计数破二十。2025年6月,挪威防空网网站汇总数据,说爱国者对“匕首”的实证成功率高达95%,首杀那次是最高信心验证。
甚至2025年7月,特朗普上台后承诺多送爱国者,乌克兰空军说这能进一步堵住导弹窟窿。俄罗斯呢?他们也没闲着,2025年8月,美国情报确认,俄罗斯升级了弹道导弹,爱国者开始吃力,拦截率掉到八成左右。但对“匕首”来说,爱国者还是老大哥。
这波战果听着解气,但你得问问,这真能一棍子打死所有高超音速导弹的威风?乌克兰的成功,更多是针对特定目标的,饱和攻击一上来,库存就跟不上了。
2025年1月,基辅还发过求援信,说防空弹药告急。说白了,这拦截神话靠的是美援堆出来的,俄罗斯要是多扔几轮,乌克兰也扛不住。咱们看热闹,得看到骨子里,这事儿考验的不是单兵种,而是整个体系的韧劲。
![]()
“匕首”标签的尴尬:高超音速还是老瓶装新酒
2018年俄罗斯服役这玩意儿时,吹得天花乱坠,说是空射高超音速导弹,速度10马赫,射程2000公里,能带核弹头,普京亲自在电视上炫。听起来牛吧?但专家们一扒皮,就现原形了。
布鲁金斯学会都点明,“匕首”其实是“伊斯坎德尔-M”短程弹道导弹的空射改版,重两吨,从米格-31K肚子里扔出去,末段加速到5-10马赫,但飞行路径是经典的弹道弧线,上天再砸下来,没啥机动花招。
为什么说它是“假高超”?高超音速导弹分两类:一类是巡航式的,靠 scramjet 引擎平飞;另一类是助推滑翔的,火箭推到高空,然后滑翔变轨。“匕首”呢?它顶多算 aero-ballistic,空气动力学辅助弹道,弹头双锥体能微调姿态,但变轨幅度小,轨迹可预测。
Reddit 和 Quora 上军迷讨论过,俄罗斯硬给它贴“高超音速”标签,主要是宣传需要。美军报告说,几乎所有弹道导弹末段都超音速,这不新鲜。2023年5月拦截后,《外交政策协会》直言,“匕首”一度被神话为不可挡,现在新策略下,它就成了乌克兰防空的靶子。
![]()
俄罗斯自己也承认了点啥。2023年5月16日后,国防部长绍伊古否认拦截,但私下调整战术,减少“匕首”使用,转打巡航导弹组合。2024年,NTI 智库分析,“匕首”核常两用,但实战中常规弹头为主,穿透力强于巡航导弹,但对爱国者的碎片杀伤区没辙。
2025年8月,MIRA Safety 更新报告,说“匕首”在乌克兰用量增加,但拦截率稳在90%以上。为什么?因为爱国者PAC-3的主动雷达导引,能在50公里外锁定,末段响应时间短到15秒。
这标签尴尬在哪儿?俄罗斯想借它压美军,但乌克兰战场戳破了泡泡。布鲁金斯2023年文章标题就叫“别信高超音速的炒作”,点明“匕首”不是滑翔器,拦截难度跟加强版伊斯坎德尔差不多。Quora 用户说,它有指导包,但轨迹子弹道化,爱国者早有对策。
俄罗斯没公布机动数据,估计升力有限,变轨不超过10度。相比之下,美军标准-3和萨德也练过类似目标。说到底,“匕首”加速快、时间短,但没了机动,就等于给了防空系统预判空间。
咱们得承认,俄罗斯在高超领域有积累,但“匕首”更像是过渡货。2025年CEPA报告说,俄罗斯输出60-70枚伊斯坎德尔、10-15枚“匕首”,但乌克兰用爱国者+无人机反制,效果拔群。
这不光是技术问题,还牵扯生产链。俄罗斯导弹产量跟不上,2025年7月Al Jazeera报道,特朗普援Patriot后,俄罗斯气得直跳脚,但也没辙。接地气点说,这玩意儿像老式跑车,速度上头,但转弯不灵,遇上堵车就歇菜。
![]()
实战回音的深远:高超竞赛谁笑到最后
乌克兰这仗打到现在,高超音速的教训摆那儿明明白白。2023年首杀后,全球军迷醒了,高超不是万能钥匙,得看类型和对手。2025年Foreign Policy Association 说,“匕首”从不可挡变靶子。
新策略下,俄罗斯转向集群打法,60枚巡航+10枚高超,乌克兰爱国者忙不过来。俄罗斯月产70枚伊斯坎德尔,乌克兰拦截成本高,一枚PAC-3 百万美元,“匕首”才几十万。
爱国者升级了,2025年6月United24 Media 报道,乌克兰版更聪明,死板率升,响应快。俄罗斯反制,2025年8月TWZ 说,增强弹道导弹让爱国者吃瘪,拦截掉到八成。
但对“匕首”,还是老样子,2024年7月Army Recognition 说,全截。2025年7月特朗普援10套,Al Jazeera 问,这能挡多久?俄罗斯用量增,乌克兰库存压顶。
说到底,乌克兰战果敲警钟,高超神话破,但DF-17 的变轨牌还在手。俄罗斯“匕首”尴尬,中国低调领先。未来谁赢?看谁先破对方网。这事儿就跟打牌一样,手里王炸不一定赢,得会出奇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