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杭州有两个字,终于被看到了世界级的意义

0
分享至




“天目”,这两个十分平易的字,因其地处全球最强经济发动机长三角的中心、雄踞创新活力之城杭州的西部,同时具有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球典范,正被赋予世界级的意义。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首次落地亚洲,为何选择杭州?除了杭州独特韵味的城市禀赋,天目山的存在是硬核条件。

天目山脉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东起湖州,临太湖平原,西延浙皖交界,遥望黄山,迤逦200多公里。天目山脉主体位于杭州市临安区。

天目山脉的地质演化史是一部跨越了数亿年的壮丽史诗,记录了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的复杂过程。

天目山地区的地质基础可以追溯到新元古代(约8亿年前)。当时,该区域属于扬子板块的东南缘,经历了强烈的变质作用和岩浆侵入,形成了以浅变质岩(如千枚岩、片岩)和深成岩体(如花岗岩类)为主的古老基底。这些岩石构成了天目山的“根部”。


进入古生代(约5.4亿-2.5亿年前),该地区地壳相对稳定,经历了长时间的海相沉积。沉积岩层覆盖在古老的变质基底之上,构成了山脉的“躯干”部分。

中生代(约2.5亿 - 6600万年前)是天目山脉地质演化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影响,中国东南部发生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如燕山运动),导致地壳强烈挤压、褶皱、断裂,并伴随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大量的中酸性岩浆侵入地壳浅部,形成了现今天目山地区广泛分布的花岗岩体。这些花岗岩是构成天目山主体山峰(如仙人顶)的主要岩石。同时,火山活动形成了流纹岩、凝灰岩等火山岩地层,尤其是在山脉的某些区域。

进入新生代(约6600万年前至今),尤其是新近纪以来,受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影响,中国东部地壳发生间歇性抬升。天目山脉随之整体抬升,河流下切作用强烈,形成了现今深切的峡谷和陡峭的地形。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剥蚀了上覆的沉积岩层,使深部的花岗岩和变质岩逐渐暴露地表,塑造了天目山雄伟的山体和独特的花岗岩地貌。

今天,我们这里所说的天目山,指的就是这一片生物多样、生态完整的“天目山—清凉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面积547.3平方公里。

世界的天目山

天目山处在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发动机之一——长三角的中心地带,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但同时又是全球759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之一,位于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地球北纬30度,已知物种超10000种,对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世界级的意义。

亚洲的天目山

天目山儒释道并存,文化底蕴深厚,对东亚佛教文化的影响更是源远流长。“昙花一现,只为韦驮”。天目山是佛教中韦驮菩萨的道场,临济正宗中兴之地,日本、印度、朝鲜等国的高僧都曾到天目山参禅留学,是日本临济宗的发祥地。

中国的天目山

“天目山垂两乳长,龙飞凤舞到钱塘。”天目山水滋养了吴越文化,除了奠定后世长三角地区坚实的经济文化基础,“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千年浪漫,《钱氏家训》中的家国情怀,更是融入了中国人的精神基因。

我的天目山

天目山是“诗与远方”,也近在咫尺。到杭州市中心80多公里、上海200多公里……游天目村落、住天目宿集、品天目暖锅、购天目山宝,年轻人骑行溯溪、长者避暑纳凉,天目山已成为我们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最佳目的地。

它们的天目山

天目山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清凉峰海拔1787.4米(杭州第一高峰)。

天目山野生动物7173种,高等植物2668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119种,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178种。

清凉峰野生动物3218种,高等植物2461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124种,华南梅花鹿300多头。

天目山古树名木100余种、5000余株。

柳杉古树群落107公顷,柳杉胸径超50厘米2000多棵,胸径超1米的400多棵,胸径超2米的近20棵,“大树王”最大胸径2.33米。

世界上最高的金钱松“冲天树”高58米。

银杏400多棵,最大一棵“五世同堂”传承五代约12000年。



“只要把耳朵贴在树干上,就能听到大树生长‘嘎拉嘎拉’的低语声。”

每次漫步天目山,村民王雪良都和大树拥抱一下。在他看来,每一棵大树里,都居住着一种我们肉眼无法看见,却真实存在的生命——大树精灵,它们是“森林的主人”。

天目山上的大树,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居民,睿智的长者,千百年来,静静地伫立在高山上,看沧海桑田、生命更迭;它们也是无数破土而生、向阳生长的茂密“青年大树”,一代代接续,生生不息。


“大树华盖闻九州”,天目山之所以被誉为“大树王国”,因“大、多、高、古、稀、美”。

大树之“大”,在于柳杉。天目山拥有全球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柳杉古树群落,总面积约107公顷,普遍“身高”10米到40米,其中胸径超50厘米的大柳杉就有2000多棵,超1米的有400多棵,超2米的也有近20棵。

天目山“大树王”柳杉,最大胸径2米33,终年1500余岁;不远处的“新大树王”也是柳杉,年龄1000余岁,目前胸径长到了2米31。

“大树”之“高”,在于金钱松,种群平均高45米,其中一棵高58米的,居世界金钱松之冠,人称“冲天树”。

冰川时期,天目山是一艘“诺亚方舟”。作为全球三大野生古银杏避难所之一,天目山保存了世界上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银杏原生林,其中一棵“五世同堂”古银杏盘根错节,独木成林,有“世界银杏鼻祖”之称。

此外,天目山还有被称为“地球独生子”的野生天目铁木。

今天的天目山,有2668种高等植物,数以亿计的各类植被,当你遇见天目山的大树精灵时,会在沁人心脾的空气、树叶斑驳的阳光、“沙沙”作响的风声中获得治愈,且听风吟……


“呦——呦——”

听,这是天目山中,华南梅花鹿在觅食欢叫。

在天目山7173种野生动物中,华南梅花鹿是最特别的一个物种,它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灵动可爱、寓意祥瑞,天目山——清凉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是它们的主要栖息地。

“梅花鹿”因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镶嵌着许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点,形似梅花,而得名。


它们主要以树叶、嫩芽、青草等为食,喜欢栖息于山地阔叶林、混交林、灌木丛中,虽然视觉较弱, 一般只在晨昏活动,但听觉、嗅觉都很发达,性机警,稍有风吹草动,就迅速跑掉了,跳跃力极强。

天目山上的梅花鹿,主要分布于西北部林缘地带,人迹罕至的保护区核心。

“梅花鹿生性胆小,过去9年,我们通过布设在山上的100余台红外相机,每年都能拍摄到它们的活动踪迹,但从不去打扰野生梅花鹿们的生活。”在天目山管理局科研科保护站站长吴晗星看来,天目山的茂密森林和优良生态,是林深见鹿的源泉。

不过,要说起临安最大的野生华南梅花鹿栖息地,非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千顷塘野生梅花鹿保护区域莫属。经过种质资源保护、救护繁育试验场建设、栖息地生态修复试验、种群放归等一系列长期保护措施,这里的华南梅花鹿数量已由80头增加到300多头,并仍在不断增长。


“世界物种基因宝库”是怎样炼成的?

天目山,“山”生万物,有10000多个物种,即便“独取一瓢”,国家级保护动植物也有119种,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高达178种。

缓缓打开天目山“万宝书”,这座“奇幻森林”藏着太多奇幻生物 ——

1.雕鸮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世界上体形较大的猫头鹰之一。喜欢在人迹罕至的偏僻之地活动,属于夜行动物,听觉和视觉异常敏锐,常发出“啍、呼,啍、呼”叫声互相联络,感到不安时会发出响亮的“嗒、嗒”声威胁对方。


2.中华鬣羚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俗称“四不像”:角像鹿、头像羊、蹄像牛、尾像驴,谁都像,又谁都不像,故而得名。常栖息在海拔600米以上的高悬崖和丛林中,清晨和傍晚活动。


3.白颈长尾雉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体形大小和雉鸡相似。雄鸟颜值更高,头灰褐色,颈白色,脸鲜红色……色彩斑斓。主要以植物的果实、种子、树叶、谷粒、昆虫、蜘蛛、蜗牛等为主食。它是典型的地栖性森林鸟类,扩散能力弱,对栖息地依赖性强。


4.白鹇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身形优美,被誉为“林中仙子。属于鸟纲,体重普遍在1.2公斤到2公斤之间,体长可超过1米。主要栖息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生性胆小,性机警,一般天黑时上树栖息。


5.黄缘闭壳龟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隶属于爬行纲、闭壳龟属。常活动于天目山森林边缘、河流、湖泊等潮湿处,以陆栖为主,下雨时常外出。杂食性动物,食昆虫类动物性食物及果实类植物性食物。当气温低于10℃时,进入冬眠。


6.拉步甲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昆虫界的高颜值“铠甲武士”,身披金绿色铠甲,威风凛凛。主要栖息于砖石、落叶下或泥土中,行动敏捷,通常白天蛰伏,夜晚捕食。


7.水獭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鼬科水獭属哺乳动物,择水而居,栖于江河、溪流等地带,全身有厚实致密的体毛,油亮光泽可防水浸湿,善于游泳与潜水,有“憋气大师”之称。主要捕食各种鱼类,也会捕食两栖类、鸟类等。


8.黄喉貂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属食肉目,栖息于浓密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会爬树,但基本在地面活动,动作敏捷,善于攀援树木,喜欢夜间活动,以鼠类和小型啮齿动物为食。


9.猕猴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灵长目猴科猕猴属动物,也可称作猢猴。成年猕猴体长可达47-67厘米、重约5-12公斤,它们作为灵长类动物,群居生活,昼行夜伏,还会用各种手势和发出声响来沟通,寿命可达30年。


10.云豹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云豹不是豹,属食肉目,猫科。体形较金钱豹小,全身灰色,体侧约有6块云形暗灰色斑纹,斑纹外缘为黑色,故名“云豹”。云豹生性胆小,栖息在茂密森林中,食栖树动物。


11.珙桐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俗称“鸽子树”,每年4月花开时白花朵朵,形似一只只展翅飞翔的白鸽,整棵树宛若“群鸽栖息”,寓意“和平友好”。因其稀有性和中国独有性,又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12.夏蜡梅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梅花香自苦寒来。”可天目山有一种梅却专门瞅准夏天开,它叫夏蜡梅,属蜡梅科,一般植株高1-3米,树皮灰白色或灰褐色,花朵主要呈白色,边缘有淡淡的紫红色,花期为5月下旬,果期在10月上旬。


13.竹节参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果扁球形,成熟时鲜红色。茎高30-60厘米,根茎含有多种人参甙,含量比西洋参高1倍。


14.银杏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银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是植物王国的“活化石”,第四纪冰期时绝大多数银杏类植物濒于绝种,只有在中国天目山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奇迹般存活。天目山有400多株银杏,其中最大一株主树干约1600岁,但“五世同堂”的根系盘根错节,五世叠加约12000余年,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


15.南方红豆杉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红豆杉科红豆杉属常绿乔木,高20米。树皮灰褐色,种子生于杯状红色肉质的假种皮中,花期3-4月,种子11月成熟。


16.凹叶厚朴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木兰科、落叶乔木,高4-9米,喜温暖湿润、肥沃而疏松的土壤,西天目山横塘、老殿后、西关、莲花峰等地有分布。本植物的干燥花蕾,名厚朴花,剥开花瓣可见肥大成簇的花蕊,形似松球,气香,味淡。


17.象鼻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兰科、蝴蝶兰属植物,是一种喜欢附身在树上的兰花,因花蕊的蕊喙细长似象鼻而得名。1970年,这个新物种首次在天目山被发现,花期为每年5月下旬到6月中旬,果期在7月、8月。


18.天目贝母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春季开花,植株长45-60厘米,数朵花组成总状花序,花矩圆状卵形,分布在西天目山横塘。


19.羊角槭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1978年,植物学家贺贤育、裘宝林在西天目山发现了一株高14米、胸径90厘米的槭树,其翅果平展似羊角,定名为羊角槭,是天目山特有树种。


20.天目铁木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全世界野生状态的天目铁木仅天目山有,因为仅有几株,也被称为“地球独生子”。过去40多年来,科研人员通过保护、研究和拯救,在全国成功繁育苗木超3000株,但它们的“根”都在天目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天目山集儒、释、道于一身。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自汉代以来,道家名士张道陵、葛洪等都曾在天目山修道。

两晋至明清,900余位诗人在临安留下4200余首(篇)诗词,许多以天目山为主角。如苏东坡的《於潜僧绿筠轩》《於潜女》《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视雷雨,每天雷电,但闻云中如婴儿声,殊不知雷震也》等,一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写尽“活得有趣”的东坡美学。


天目山梵音悠悠,晋代以来,香火不断,历代建有禅源寺、狮子正宗禅寺、太子庵等寺院庵堂50余座,最盛时有僧侣1000余人。这里是韦驮菩萨应迹道场,临济正宗中兴之地,也是日本临济宗永源寺派发祥之地,众多日僧皆称西天目山为其祖山。

今天的开山老殿,是狮子正宗禅寺旧址,始建于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由高峰禅师及弟子断崖、中峰建造,系“临济宗”中兴祖庭。元仁宗御赐“狮子正宗禅寺”匾额,大学士赵孟頫撰写碑记。清初禅源寺建成后,寺院香火迁至山下。

今天的天目书院,传为梁代昭明太子萧统(501-531年)读书分经之地,位于禅源寺西北侧,门楼书“抱翠流彩”,现存主体建筑“文选楼”始建于明代,砖木结构、浮雕木刻、古朴华丽。

宋元时期,日本、印度、朝鲜等国的高僧到访天目山参禅留学,日僧将盛产于天目山的瓷器天目盏、竹制乐器天目尺八带回日本,著名的曜变天目被奉为国宝,苍凉辽阔的天目尺八吹奏出一首首名曲。

时至今日,天目山上的禅源寺里,钟声依然悠长延绵。在这里,你可以沏一壶茶,坐在窗边看古木参天、听雨过琉璃、悟天人合一,这一刻仿佛时间静止,只剩一份隐匿山林的茶禅之意。


天目山是一座户外之山,青春之山。

沿骑行标识一路爬升,能看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下山放坡中,又能感受风驰电掣,聆听天目山澎湃的心跳和脉搏。

不过要说骑行,浙西天路无疑是华东地区骑行线路中的王者——全长139公里,以8300户外运动中心为起点,包含G330国道、华浪线、颊浙线、河白线等,道路宽阔、峡谷美景、天路爬坡,驰骋在天地之间,心旷神怡。


今年5月25日,第三届浙西天路KOM爬坡骑行赛如期而至,作为华东地区最具挑战性的HC级爬坡赛事,吸引了全球超1300名自行车爱好者参赛,18岁小伙、25岁姑娘、晒得黝黑的大叔、金发碧眼的外国友人……无关年龄、性别、国籍,勇闯天路,只为热爱,他们在蜿蜒山路上开启一场速度与激情的巅峰较量,令人心潮澎湃。


天目山也是重装露营户外玩家的最爱。这里还有号称“华东第二虐”的天目七尖穿越,全程约50公里,累计爬升可达5000米,成功穿越者被圈内称为“强驴”。

星空、日出、云瀑、雾凇,浙西天路上的太子尖则因美景“四重奏”火出了圈,吸引着“长三角”甚至山东、江西等地大量年轻人前来打卡,即便冬天山顶-10℃,依然万人登顶。


高山上的夜空仿佛星星在说话,在露营平台搭帐篷、吃烤肉、看星空,来一场“手可摘星辰”的对话,极度松弛。


君不见,“天目之水”天上来。

山水相依,天目山上主要有东关、西关、双清、正清四大溪,由无数山泉汇聚而成。

其中,双清溪全长11.5公里,发源于海拔1506米的仙人顶;正清溪长约10.5公里,在西天目山西麓;西关溪长约9.5公里,连接西关水库;东关溪长约19公里,为天目溪主源。东关、西关、双清、正清四源之水于白鹤村合为天目溪,水势浩荡。

天目山的溪,好嬉!


仅一条东关溪,就成就了夏季天目山上数百栋民宿、农家乐的家门口嬉水,其中最热闹的独山头、响板石两大嬉水小站每天有上千人在此嬉水,年轻人和亲子家庭在这里泡清溪、打水仗、玩桨板,好不热闹。西关溪上的玩法更年轻态,观瀑、跳水、游泳,自得其乐。

临安是“长三角最佳避暑目的地”,去年气象局公布的杭州TOP18气象“清凉点”,17个在临安。除了年轻人嬉水游乐,无数上海、江苏等地的年长者在这里躲避酷暑,享受大自然的清凉。


放眼整个“天目山-清凉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溯溪纳凉天堂!

大明山的野溯部落深受杭州、上海、苏州、嘉兴等地的年轻人、上班族喜爱,全长3公里的玉龙溪溯溪道上设置了“逆水奋进”“巨石攀岩”“深潭跳水”等刺激的关卡,需在教练指导、队友协助下完成,纳凉、团建一鱼两吃。

“世上没有浪浪山,但有浪浪漂。”位于浙西大峡谷里的浪浪漂成为今夏都市年轻人的新宠,皮划艇漂、魔毯漂、轮胎漂、人体漂……搭配着水果、饮料、冰啤,只缘身在此山。



千百年来,在天目山农家流传着这样一种美食,将咸菜、咸肉、笋干、火腿等天目山美食放在风炉(暖锅)里边煮边吃,让热气蒸腾、让鲜香入味,越滚越好吃……

这就是曾上过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的临安特色美食——天目暖锅。

天目暖锅,是天目山周边村民冬日里的最爱。从前,屋外大雪纷飞,屋内热气腾腾,一口口暖心暖胃的菜肴,化作舌尖的鲜香和心底的慰藉。

如今,天目暖锅“四季皆可锅”“万物皆可锅”。浮玉烟霞春笋暖锅、昭明笋干老鸭暖锅、煨美蒸肥黄瓜暖锅、昌化牛肉暖锅、东坡佛印鱼头暖锅……


这里的“万物”,自然是村民自己种的蔬菜和饲养的家禽牲畜,譬如取春笋1500g,草猪咸肉300g,切块加矿泉水炖30分钟,调以盐、味精和色拉油,一道鲜香美味的浮玉烟霞春笋暖锅就新鲜出炉啦!

春笋脆嫩、猪肉咸鲜,神奇滋味在口腔里迸发,美味至极!

吃着暖锅,如果再来一口天茅,简直快乐似神仙。

何谓“天茅”?

“十里九狮,百里酒香”。天目山麓九狮村的村民最有发言权,鼎盛时期,这个400户人家的小山村至少有350户人家在酿酒——天目山周边的村民将种植的高粱、玉米等作物收割,发酵后酿成高粱酒、玉米酒、大麦酒、五粮酒……让慕名而来的“酒搭子”爱不释手,私下称这种土酒为“天茅”。

炊烟袅袅、酒香氤氲,小山村的饭点,藏着天目山最浓郁的烟火气。


绵延的天目山脉孕育了许多美味山珍,由此诞生了临安区域公共品牌“天目山宝”,成为优质农产品的代名词。

2024年,“天目山宝”在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中名列第15位,区县级排名第一。

目前,“天目山宝”共有授权企业60家、品类30多个,其中既有“老三宝”:山茶、山笋、山核桃,也有“新三宝”:高山蔬菜、精品水果、天目小香薯。此外,还有天目铁皮石斛、高山土鸡蛋、临安湖羊、花生笋丝、菜籽油、於术等农产品。

天目小香薯

浙江省农科院根据天目山独特的地理环境精心培育的珍稀品种,个头不大、细长、紫皮、黄心,肉质爽脆。蒸煮后皮薄如纸,粉糯香甜,细腻无筋,入口即化,健康又美味,这种“糯叽叽”的网红番薯饱腹感强且热量低,年轻人、老人、孩子都喜欢,吃了还想再吃。


天目雷笋

这种春笋,因每年春雷爆响后破土而出,故而得名“雷笋”。天目山周边的笋农通过改良土质、覆砻糠等方式延长了天目雷笋成熟期,如今从12月底到次年4月份,都能吃到。

产自中国“十大竹乡”的天目雷笋,壳薄、肉肥、色白、质嫩,清香松脆,味道特别鲜美,烹饪成油焖笋、咸肉蒸春笋、春笋炒三丝、春笋暖锅……好吃到停不下来。


天目笋干

来自天目山,远离污染、自然生长,由鲜嫩竹笋经脱壳、洗净、煮熟、沥干、烘干精制而成。天目笋干色泽青绿黄亮、质地柔嫩,可以烹饪成各种菜肴,也可以烧面,一碗笋干腊肉昌化刀切面更是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


天目青顶

又称天目云雾茶,这种生长于高山上的茶叶形似兰花,条紧略扁,开似雀舌,叶质肥厚,色泽绿润,汤色清澈明净,滋味鲜醇爽口、具有经久耐泡的独特品质。

因其优越品质,天目青顶获得了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的认证。“东坑茶、西坑水”,生长在天目山海拔600-800米主产区的东坑茶获得了有机茶认证。


高山蔬菜

种植在天目山脉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山上,色泽饱满、口感鲜美、质地细嫩,看起来非常诱人,吃起来更是回味无穷。


精品水果

天目山脉海拔高、光照强、土壤肥沃,所种植的水果口感鲜美、汁多味甜、品种丰富,有杨梅、水蜜桃、火龙果、草莓、樱桃、葡萄等。




“白露到,竹竿摇,满地金,扁担挑……”每年白露时节,是临安山核桃开杆的日子,天目山脉周边的林农将开启长达半个多月的打山核桃季,小小的黄金果,承载着大山里的村民一年丰收的希望。

临安山核桃,是“天目山宝”中最特别的存在,可谓最强IP。

临安是“中国山核桃之都”,拥有“四个全国第一”:种植面积、生产总量、加工规模和品牌价值。


这里有山核桃林57万亩,占全国的31%,山核桃年产量1.7万吨左右。此外还有280多家加工企业,山核桃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

在2025中国果品品牌价值评估中,“临安山核桃”以49.43亿元品牌价值连续第8年稳居坚果类全国榜首,堪称“坚果中的茅台”。

临安山核桃粒圆壳薄、果仁饱满、香脆可口,通常可以加工成奶油、椒盐、水煮、炭烘等多种口味。按品尝方式,还可以分为山核桃仁、手剥山核桃、一整颗完整山核桃仁的“团圆人”。

在“Z世代”,古老的临安山核桃通过各种“山核桃+”的跨界组合,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山核桃仁月饼、山核桃酥、山核桃薄脆、山核桃拿铁、山核桃吐司、山核桃仁黑巧克力豆、山核桃冰淇淋、山核桃精酿啤酒……以创新形式不断诞生,为吃货们打开了品尝山核桃新世界的大门。



春有花、夏有水、秋有叶、冬有雪,天目山的四季二十四节气里藏着太多动人瞬间。

那是惊蛰的万物复苏、谷雨的雨润山林、夏至郁郁葱葱的“小森林”、秋分层林尽染的“调色板”、寒露里的金色“银杏王国”、冬至里的白雪“拉普兰德”……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今天,我们携手临安“天目山——清凉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向全世界发出诚挚邀请,邀您走进天目山、走进清凉峰、走进这片547.3平方公里的浪漫山川,触摸自然,遇见天目。

这是一封来自天目山的情书,请聆听我的真情告白。

亲爱的你: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正在天目山上等你。

阳光透过枝叶,在千年古道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轻拂脸庞,带来“森呼吸”的小清新;树叶“簌簌”、泉水“叮咚”,“大树王国”里的山雀在歌唱……

立春

米积红樱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二月立春,是临安米积村千亩中国红樱绽放的时节,当10万株玫红色的垂樱开遍山谷,壮观又浪漫。樱花的花语是“爱情和希望”,能和你一起收获如此多的美好,一定很幸福。


雨水

赏禅源寺百年玉兰

天目山中,禅源寺里的百年玉兰更清幽。当古寺钟声与山涧流水和鸣,玉兰幽香与草木清气交织,一花一世界,雕花窗棂中的玉兰如雪似云。

惊蛰

大明山律动

惊蛰,万物复苏,我们也要这片“户外天堂”动起来!

在大明山“钢铁长城”4000级钢阶中燃脂冬藏、燃烧青春,在累计1200米爬升中尽览这座“浙西小黄山”的人间仙境。这注定是一场体力与毅力的挑战。

春分

河桥花海

“油菜花开满地金,鹁鸠声里又春深。”柳溪江畔近千亩油菜花竞相开放,“千年古镇”河桥被“只此黄绿”包围,这座浙西边陲小镇,古老的徽派建筑依水而建,如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一样静谧。

清明

风之谷踏青

清明寄相思,也是踏青的好时节。

宫崎骏笔下的“风之谷”在这里变成了现实:千亩大草原高低起伏,绿意盎然,风车、城堡、小火车……带来童话世界的纯真年代,在这里,我们能像《天空之城》中的帕祖和希达一样自由翱翔。

谷雨

古道行

趁天气不热,去登山吧!天目山千年古道、百丈岭古道、马啸岭古道、吴越古道、昌北古道……在浙西临安,有太多古道值得我们一起登高远眺,古道、西风、“小驴”,有情人在天涯。

立夏

激情漂流

“五一”之后寻清凉,月亮湾漂流、天目花海漂流、龙井峡漂流、三渡悬崖漂流、凉源峡漂流……接踵而来,“弱水三千,独取一瓢”,我只想和你一起共赴这场山泉水的清爽刺激。


小满

端午包粽子

“人生小满,足矣。”适逢端午佳节,一起来包粽子吧!这里有一种“抱娘粽”,包完后有三个长尖角,为新婚夫妇祈福“早生贵子”。

芒种

牛郎织女

天目山下的於潜是“中国第一部完整记录男耕女织的画卷”——《耕织图》的诞生地,在这片“耕织故里”,我们可以返璞归真,体验牛郎织女般的生活。

夏至

天目山避暑

夏天开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避暑十一势”之旅吧!

高山、茂林、凉溪……天目山的夏天岁月静好,平均气温25℃,吸引着“长三角”的游客纷至沓来,年轻人周末避暑,老年人一住就是两个月,我想和你一起溯溪、听蝉鸣、吃泡在凉溪里的“溪瓜”。


小暑

萤火虫之约

思念,不如见一面。浙西大峡谷里的相见村有一个“萤火虫计划”,每年夏夜,管家们会带着远道而来的客人们一起去后山溪畔邂逅萤火虫,发现生态保护之美。天上星光点点,地上萤火虫闪闪,仿佛一场穿越光年的爱恋。

大暑

英仙座流星雨

每年七八月,英仙座流星雨如期而至,太子尖观星浪漫翻倍!

在浙皖边界,海拔1557米的太子尖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光污染,离天空更近,看流星划过天际,在“恋空”中默默许下心愿,你猜我许下的是什么?

立秋

水上麻将

“秋老虎”还在肆虐,那就去寻找“四川水上麻将”同款的“临安水上麻将”吧!湍源村树荫下的小溪里,风之谷“冷泉湾”的冷泉中,双脚泡在清凉中,我能陪你爸爸妈妈打八圈。

处暑

一曲村K

“山上那个弯弯哟,多宝藏咯……”吴歈越吟的昌化民歌听过吗?夏天傍晚,村K在继续——昌西溪畔,大樟树下,汤家湾村的村民们朴实的歌声动人心弦,他们还会热情地邀请我们共唱一曲。

白露

秋天的第一颗山核桃

我可以不喝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但希望你陪我去捡秋天的第一颗山核桃。

白露是临安山核桃开杆的日子,天目山脉的林农会在天蒙蒙亮就“全家总动员”上山打山核桃。通常是丈夫爬上树打,妻子在地上捡,这一协作半辈子,诠释了大山里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山核桃寓意和(核)谐美满。

秋分

唐昌之夜

去感受唐昌盛世,不一定要远行,昌化也别有韵味。“唐昌之夜”每年如约而至,河岸夜宵、乡村星舞台、文创美食……将点燃“十一”长假的烟火人间,约吗?


寒露

太子尖云瀑

10月中旬起,海拔1557米的太子尖进入风起云涌、云卷云舒的高发期,壮丽的云海卷起千层浪,倾斜而下的云瀑令人叹为观止!这样的绝世美景,只想与你阅,只愿与你悦……

霜降

红叶指南

指南村的枫树叶红了,美得就像一幅深秋的油画。

指南村有“华东最美村落”之称,秋天是它最动人的模样:金色梯田带来丰收的喜悦,而村里的红色枫叶被洒落的阳光镶上了一层金边,如梦如幻。漫步小山村,我想和你一起聆听这里的“七古”文化、品尝“指南十八碗”。

立冬

银杏音乐会

天目山上最古老的“五世同堂”银杏树已是金黄一片,它独木成林,冬日暖阳下熠熠生辉,寒风瑟瑟中杏叶轻舞飞扬。当银杏树下悠扬的小提琴声响起,你会不会和我一样在思念你?

小雪

杭州初雪

当杭城下起冬雨时,“天目山-清凉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中的天目山、清凉峰、大明山、太子尖、百丈岭、牵牛岗……海拔1300米以上的高山上已经下起了雪,一起去看杭州初雪吧!

大雪

大明山滑雪

这里是“江南雪国”,在大明山万松岭滑雪场里,一定会有我们青春的身影。这里海拔1200多米,是杭州首个户外滑雪场,你是否愿意拉着我的手,共赴这场白雪皑皑中的风驰电掣?


冬至

湍口温泉

滑雪和温泉是绝配,浙西的“温泉小镇”湍口有着令人极度放松的氡温泉!早在1300年前的唐朝,湍口的“芦荻泉”就已经颇有名气,如今这里的温泉酒店、温泉民宿给予人身心治愈。


小寒

百丈探雪

你喜欢雾凇吗?

这里的百丈岭古道有着杭州最美的雾凇。海拔1334米的百丈岭,有着18里路的大环线和林海雪原般的雾凇森林,途中还有北欧范儿的百丈岭营地小木屋,以及纯净的冰雪湖云顶湖。


大寒

昌化年猪饭

过年啦!很高兴你能陪我走过这一年24节气,一起“包个村子过大年”吧!

大山里的年猪饭带来家一般的温暖:土猪肉暖锅、咸肉春笋暖锅、霜打青菜爆炒肉暖锅、爆炒猪肝、三鲜肉圆……它们被一一端上桌,在烟花爆竹声中,在品尝山乡年味中,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那是对幸福明天的美好希冀。


策划 陈奕 姜贤正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记者 王斐帆

编辑 周涛 周霁 张凯东

设计 李前芳

统筹 陈林森 夏阳

供图 临安区委宣传部 临安区摄影家协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incentive-icons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都市快报》订阅号
50603文章数 38667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