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红中医:老糖友手脚麻木1年多,可能不是神经病变,而是得了这种病,究其根本是缺了一种营养素!
杨小红,广州三甲医院糖尿病医师,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糖尿病、肾脏疾病工作近四十年。现定期在广州宏韵中医互联网医院坐诊。
张先生,68岁,有10年糖尿病史,1年前开始出现手脚麻木,起初从指尖、脚尖开始,慢慢蔓延到脚掌、手掌,夜里偶尔还会有刺痛感。
![]()
当地医院按“糖尿病神经病变”开了营养神经的药,可吃了半年多,麻木不仅没减轻,反而连走路都觉得脚“发飘”,像踩在棉花上,看东西也偶尔模糊。转诊后查血清维生素B12,结果仅89pmol/L(正常133-675pmol/L),最终确诊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这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却常因“手脚麻木”的症状,被老糖友甚至医生误判为糖尿病神经病变,延误调理时机。那张先生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呢?原因是维生素B12缺乏。而他之所以会缺乏这种维生素,则与他长期吃的一种降糖药有关——二甲双胍。
维生素B12 的吸收需要“胃内激活→肠道结合→细胞利用”三步,二甲双胍会在关键环节设卡:
1.干扰胃内“激活”B12 进入人体后,需先在胃内与“内因子”结合,才能被肠道吸收。二甲双胍可能损伤胃黏膜,减少内因子生成,同时降低胃内酸度,影响B12从食物中“解离”出来。
2.阻碍肠道“吸收”肠道是B12吸收的主要场所,二甲双胍会减慢肠道蠕动,延长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还可能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肠道对B12-内因子复合物的识别与吸收,导致B12“滞留在肠道,进不了血液”。
3.增加肾脏“排泄”研究发现,长期服二甲双胍可能增加肾脏对B12的排泄量,相当于“刚吸收的B12,又被多排出去了”,尤其肾功能轻度下降的老糖友,流失风险更高。
那该如何补充B12呢?要根据缺乏程度选择不同的补充方法。1.轻度缺乏(B12?133-221pmol/L,无明显症状)(1)饮食优先优选动物性食物:每日保证1个鸡蛋(蛋黄含B12)、250ml 牛奶或无糖酸奶,每周吃2-3次瘦肉(牛肉、猪肉)或深海鱼(三文鱼、鳕鱼,每次50-100g);需注意,植物性食物几乎不含B12,素食糖友需靠其他方式补充。(2)口服制剂推荐甲钴胺片,每次0.5mg,每日3次,随餐服用(减少胃肠刺激);搭配中医调理:用黄芪10g、山药15g煮水代茶,每日1次,健脾益气助吸收,避免“补而不化”。2.中度缺乏(B12?74-132pmol/L,伴轻微手脚麻木)口服甲钴胺片增至每次1mg,每日3次,连续服用2个月后复查B12;若复查仍未达标,或胃肠功能弱(如萎缩性胃炎),可换用“甲钴胺口服液”,吸收效率比片剂高10%-20%。3.重度缺乏(B12<74pmol/L,伴“踩棉花感”、贫血)先肌内注射甲钴胺注射液,每周2-3次,每次0.5mg,连续1-2个月,快速提升B12水平;待症状缓解、B12恢复正常后,改为口服甲钴胺片(每次0.5mg,每日1次)长期维持,避免复发;中医辅助:用当归10g、熟地12g、红枣5颗煮水,每周2次,补血养髓,缓解麻木、乏力等血虚症状。
最后,要注意以下两点,能决定补充效果:1.定期监测长期服二甲双胍者(尤其服药超5年、年龄>60岁),建议每6个月查1次血清B12,早发现早干预,避免发展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等严重问题。2.不盲目停药部分糖友担心“补B12影响血糖”,其实B12本身不升血糖,且缺乏B12可能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反而不利于控糖。无需因补B12停二甲双胍,若血糖波动,及时咨询医生调整用药即可。最后提醒大家,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千万不要盲目使用别人的方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