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好奇过,陪伴我们日常学习的课本,是从哪里来,又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开学前一周,我作为现代快报小记者,参加了一场“一本书的诞生”探索之旅,解锁课本背后的奇妙故事。
首先我们参观了凤凰印刷文化博物馆,馆内陈列着老设备、旧书稿,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印刷术的发展变迁,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饾版印刷互动游戏”。一开始我还纳闷,“饾版”这两字咋念,玩的过程中才知道,原来就是把不同颜色的小块木板拼凑成一幅完整的画。
我先挑选了喜欢的颜料,小心翼翼地给木版均匀上墨,再轻轻覆上纸张,捏起棕刷慢慢刷印,等缓缓掀开纸的瞬间,一幅清新雅致的荷花图就展现出来啦!原来以前没有打印机的时候,古人就是用这种办法印出书、印出画的呀!他们得刻出好多块小木块,再一块一块仔细印出来,光想想就觉得很烦琐。可正是这份“慢工出细活”的耐心,才让珍贵的典籍得以流传。这也让我明白,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专注和坚持才是成功的关键。
后来我们走进现代化的智能生产车间,在印刷、装订车间里,我被震撼到了,听着机器的嗡鸣声,看着机器快速地运转,车间的工人叔叔仔细地校准,一摞摞的教材像豆腐块一样被“咔嚓、咔嚓”地切开,再装订成册。以前总觉得课本是“理所当然”的存在,如今才懂得它的来之不易。我以后一定要好好爱护课本,让每一本书都能陪伴我们更久。
这次研学之旅结束时,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期盼开学,盼着快点拿到崭新的课本,盼着翻开书页时,能想起今天在车间里看到它们从一张张纸变成书本的样子呢!这份关于“一本书的诞生”的记忆,也将成为我新学期里最珍贵的收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