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总是认为边远地区经济不发达,教育非常落后,甚至很多孩子上不起学,就没必要给他们派支教人员,不然支教的老师很受罪,也不一定能教出一两个大学生。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到边远地区支教的人员是可敬的。
![]()
我们国家的社会性质属于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允许资本在一些层面运作,但国家政权并没有被资本掌控,而是人民的政权。统治阶级要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权贵服务。边远地区的人们也是人民群体中的分子,不可能被遗忘或抛弃。边远地区本来经济不发达,有的地区全是山路,根本没有公路,人们出山要走很长时间,有的孩子要走“天梯”,才能上小学。即便政府出面,也不可能让山里的村民搬出来。村民们世世代代在村庄生活,本身消息闭塞,农产品卖不出去,外面的东西进不通公路,没有快递员。有的村子只有十几户人家,孩子们要走很长的山路,才能到教学点上学。有藏区的孩子要攀着绳索过大河,才能上学,路上非常危险。但他们必须要求学,因为没文化是可悲的,甚至根本不能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而国家早就在建国初期建立了很多扫盲班,要求全面提高文化素质。国家不会丢弃每一个人,不会让边远地区的孩子上不起学,更不会故意漠视他们。边远地区的教育比较落后,很多老师都是当地的,有的读了初中,就近教小学;有的读了高中,去教小学或初中。有的教学班里孩子大小不一,有七八个孩子分别处在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等阶段,还在同一间教室上课、一个老师给不同年级的孩子上课,总是很费力的。但老师有办法,就是给谁上课的时候谁就注意听,其他的孩子可以写作业,如此实现不同教学阶段的任务。
边远地区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学资源有限,而优质的教育资源全都集中在城市。一般来说,应该照顾农村,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农村,应该有好的教育资源。国家方面并不能完全支配资本投入到边远地区的教育,不然边远地区的教育早就蓬勃发展了。资本只会投入到城市或普通农村的教育,会运作学校的基建项目、教辅资料、餐饮、校服等等,赚很多钱,以至于把教育弄成了产业。而边远地区的教育,因为学生人数少,师资力量薄弱,没有可投资的价值,就没有资本搞投资,当然就会弄得教育很落后。国家层面不能强制资本投入到边远地区的教育,只能通过政策协调,派支教人员,到边远地区搞教育。支教人员到了边远地区,一般都是支教两到三年,任务完成以后可以回原单位,升职加薪。倘若支教人员到了边远地区的小城镇支教,待遇还好一些;倘若到了边远地区的农村支教,待遇就不是很好,甚至要什么没什么。他们想要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却没有多媒体器材,甚至有时候还没有电,只能在水泥抹成的黑板上写字教学。面对不同学段的孩子,他们要调整教学策略。
![]()
相对于城市教育来说,边远地区的孩子享受的是劣质的教育,或者说是落后的教育,并不一定能读到大学,或者说读到高中的孩子都比较少。支教人员见过大世面,知道城市的教育是什么样的,也知道边远地区的孩子是多么艰苦。他们会和当地的老师一起搞教育,会适应当地教育的发展情况,而不可能好高骛远,也不可能追求和城市教育同样的待遇。边远地区的孩子很可能读书不上进,或者因为家庭困难读不起书,还有的读书过程中辍学,半途而废。即便有成绩好的学生,也不一定能考上大学。因为城市教育比较发达,教育内卷厉害,很多城市的孩子从小就跟着辅导老师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和边远地区的孩子比起来,他们更具备天然的优势。而边远地区的孩子只能接受当地老师和支教老师的教育,教育资源不丰富,教育质量落后,无法和城市的孩子比,有的考上大学之后因为掏不起学费而辍学。城市的孩子即便考上了普通的大学,也有钱去读书,不去读的毕竟是少数。支教人员面对这种情况,就要好好教书,而且要克服很多路途遥远和道路艰险的困难,克服没水没电的困难。
到边远地区支教的人员是辛苦的,也是可敬的。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边远地区,给边远地区的孩子带去了希望。边远地区的孩子通过他们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知道城里人是怎么生活的,知道城市的教育是什么样子,也知道自己好好学习是有前途的,但前提是家境条件比较好,或者说家里能够给他们掏得起学费。尤其是大学涨学费以后,很多边远地区的孩子觉得读大学无望,只是读到初中就不读书了。甚至有的孩子初中辍学,跟着家里大人种地去了,或者跟着村里的人跑到外面打工去了。他们总是有一种朴素的想法,就是认为自己是土块一样普通的人,父母都是庄稼人,自己不可能拥有城里孩子那样的智商,只是有庄稼人的命,本来命该如此,就没必要好好读书了。即便好好读书,考上了大学也没钱去读,不如辍学以后去打工,起码多挣几年钱。而到边远地区支教的人员要说服他们,让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还要让他们学会用科学而客观的眼光看待世界,给予他们学习的希望。支教人员不仅仅要教学,还要搞思想道德教育,搞心理辅导,宣扬社会主义理念,让边远地区的孩子知道国家的政策,也知道他们受到国家的照顾,就应该感恩,而不应该自暴自弃。
![]()
边远地区支教的人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他们不叫苦、不叫累,克服各种困难,还要给孩子们上微机课,有的甚至自掏腰包给孩子们搭建网络,购买计算机设备。还有的支教人员在恶劣的环境下丧失生命,不是得病死了,就是开车坠入了河流之中,车毁人亡。这样的支教人员是可敬的,也是可歌可泣的。国家层面应该发展农村,尤其要发展边远地区的农村,想方设法让他们富裕起来,他们的教育也就好起来了,那么支教人员就会减少甚至消失。但不管怎样,当前的支教现象仍然存在,支教人员带着国家的使命去支援边远地区的教育,虽然有一定的利益诱惑,但他们的行为是可敬的。人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神,更应该看到国家层面的伟大的战略决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