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贾国龙有点烦。不是因为西贝的莜面没人吃,而是因为他又上了热搜。这次不是靠菜,是靠“嘴”。
一场关于预制菜的口水战,把他从“西北面王”,变成了“预制菜代言人”,网友不买账,顾客直呼“被当傻子”,连带着他三十年的创业史,都被翻了个底朝天。
![]()
可你要是以为,贾国龙只会说错话,那你就太小看这位“餐饮老兵”了。
这位内蒙古汉子,可不是一路顺风顺水的“天选之子”,相反,他早就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过两回,而且,还是同一种死法——海鲜梦碎。
时间倒回30年前。那时的贾国龙,刚从大连水产学院退学,兜里揣着家人凑的五千块,在内蒙古和石家庄之间倒腾小商品,成了当地最早的“万元户”。
钱一到手,立马开餐馆,搞创新,结果风风火火杀进广东,开了家“西北风味海鲜酒楼”。
![]()
你没听错,西北菜+海鲜,这搭配比“沙县小吃卖刺身”还魔幻。广东人吃海鲜讲究“鲜蹦乱跳”,你端上来一盘“莜面拌龙虾”,人家看你的眼神,跟看外星人差不多。
结果?九个月亏掉上百万,关门大吉。
一般人这下该老实了吧?他不。1999年,又杀进北京,再搞海鲜酒楼,结果四个月又亏上百万。两次“海鲜梦”,两次血本无归,连他自己都得承认:方向错了,努力全白搭。
但贾国龙牛就牛在,他敢认错,更敢掉头。既然海鲜不行,那就回老家找根——莜面、羊肉、西北味,这才是他的DNA。
于是果断转型,搞“西贝莜面村”,请德德玛代言,砸钱宣传,一炮而红。2002年,北京年营业额破亿,那会儿,海底捞还在苦哈哈地擦桌子。
![]()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西贝开遍全国,贾国龙喊出“全球每条街都有西贝”的豪言,还一口气搞了十几个子品牌——燕麦面、肉夹馍、酸奶屋、功夫菜……
结果呢?大多“出师未捷身先死”,有的连招牌都没挂上就黄了。
为啥?因为他终于悟了:快餐不是中餐,模式不同,打法不同,别拿做莜面的脑子,去想连锁便利店。
可这次的预制菜风波,又像极了当年的“海鲜梦”——太自信,太理想,太不把消费者当回事。
![]()
他说:“预制菜是行业标准,我们只是合规操作。”
这话没错,法律上站得住。可问题是,消费者不是法务部。你卖43块的炒鸡蛋,标榜“现炒热卖”,结果端上来的却是冷藏加热的半成品,谁心里不咯噔一下?
这就像你去理发店,说“手工精剪88元”,结果师傅掏出推子“嗡”一下十分钟完事——你没违规,但你骗了我对“精剪”的期待。
更糟的是,几年前那句“嫌贵别吃”,早就给贾国龙贴上了“傲慢”标签。这次风波一出,老账新账一起算:“你不是嫌我们穷吗?现在还嫌我们傻?”
其实,贾国龙未必想骗人。他可能真觉得预制菜是趋势,是效率革命。但他忘了,餐饮业最怕的不是贵,是不透明。
![]()
你可以卖预制菜,但得明明白白告诉顾客:“这道菜是中央厨房做的,加热即食,味道稳定,价格实惠。”而不是藏在菜单背后,等人家吃完了才说“我们一直这么干”。
好在,这次西贝道歉了,也宣布要改进。这说明贾国龙还没老糊涂。毕竟,他当年能从百万亏损中爬起来,靠的就是认错快、转身狠。
从内蒙古小摊到全国连锁,贾国龙的创业史,就是一部“试错史”。错开海鲜,错搞快餐,错估舆情——但每一次摔跤,他也都爬起来了。
![]()
这次预制菜风波,或许又是一次“此路不通”的提醒。消费者的信任,不是靠一句“国家标准”就能糊弄过去的。你得让人吃得明白,花得安心。
贾国龙常说:“试错就是成功。”这话没错,但前提是——你得真改,别老在同一个坑里摔三次。
下次,别再搞“西北海鲜”那种梦幻联动了,老老实实把莜面做好,比啥都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