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勤:科技为笔绘振兴!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走进民勤县蔡旗镇的温室大棚,农技人员正拿着智能监测设备,指导农户查看土壤墒情;红沙岗工业园区内,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忙着为企业对接高校科研资源;“绿洲科技讲座”直播间,科技特派员的节水种植讲解收获满屏点赞……如今的民勤,从田间地头到产业园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场景处处可见。
![]()
科技特派员指导农户查看土壤墒情
2025年以来,民勤县以强科技行动为抓手,从创新主体培育、平台搭建、成果转化到科技服务下沉,全方位织密科技创新网络,让科技红利持续惠及乡村发展。
科技扎根田间 破解种植养殖“技术难题”
“以前种瓜全凭经验,现在有了科技特派员指导,浇水施肥都有精准数据,斗牛小瓜的甜度和产量都提高了!”红沙梁镇上王化村种植户运其胜捧着刚采摘的瓜,笑得格外开心。收成镇中兴村智能示范区,种植户李建国感慨:“以前浇水施肥全凭经验,水多苗蔫、肥多烧根是常事。现在手机一点,系统自动配肥浇水,玉米长势比以前好了太多!”智能管控让水资源利用更高效、化肥施用更精准,作物品质与亩均效益显著提升。
这些变化正是民勤县科技服务“精准滴灌”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县科技局选派104名科技特派员,组建12个技术服务团,深入全县各镇的种植大棚、合作社、养殖小区,开展生产技术指导、疫病防治、节水技术推广等活动40多场次,培训群众超6000人次。至目前“绿洲科技讲座”累计播出14期,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成为农户学习科技知识的“空中课堂”。
民勤县还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武威金仓稳定性肥料研究院”,打造“科技小院”模式。在民勤县瑞丰源种业有限公司的低糖优质西瓜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项目实施基地,科研团队正围绕品种选育攻坚,该公司的刘世伟介绍:“我们将对这些品系开展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力争选育出更多高产优质、适宜本地及同类生态区种植的新品种,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力。”
培育创新主体 激活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企业能少走不少弯路,靠的正是科技部门的‘精准服务’。如今,这股服务劲儿正催生出越来越多的创新企业。民勤县不断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截至目前,培育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条件的企业3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
红沙岗工业园区的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更是企业的“好帮手”。“中心不光帮我们对接高校找资源,还手把手教着报项目,有了服务中心搭台,我们企业搞创新、争项目比以前省心多了。”园区一家企业的工作人员感慨道,现在科技给企业的“赋能礼包”,内容越来越丰富,帮企业减轻了创新压力。
搭建创新平台 打造乡村振兴“科技引擎”
今年以来,民勤县以科技小院为“核心支点”,打造乡村振兴“科技引擎”。在金仓现代农业科技小院,工作人员一边在玉米地教农户运用滴灌增密技术种植,一边在辣椒田研发能实现减排增产的水肥模式。
![]()
金仓现代农业科技小院工作人员查看玉米长势
作为校地企联合共建的平台,这个科技小院不仅是农业科研的“试验田”,更是人才培育的“孵化器”,推动当地农业从“经验种田”稳步迈向“科技种田”。
更让人惊喜的是,科技不只是服务产业,还悄悄走进了日常生活。现在民勤的乡村里,智能无人快递车已经跑起来了!极兔快递运营主管赵杰介绍:“首批先投了1辆,后面还要再补6辆,慢慢把村里都覆盖到。”以前乡镇取快递又费时间、网点又忙不过来,现在有了无人车,不仅解决了这些麻烦,还让村里的服务又快又暖——这股“科技劲儿”,也给农村电商添了不少新活力。
科技赋能,振兴有径。从田间的“科技服务”到园区的“创新平台”,从企业的“梯度培育”到成果的“转化应用”,民勤县正以科技创新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不断书写新的篇章。(记者:仲春燕)
编辑:李玉红 审校:李筱 责任编辑:闫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