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
(图片来源:新华社)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重塑产业格局。人社部门作为连接“人”与“产”的重要枢纽,在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应将人社工作置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全局中谋划和推进,深化人社领域的制度改革和服务创新,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人”这一最活跃、最革命的生产力要素,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点,对人社工作提出多维挑战。在就业上,随着AI等技术广泛应用,一些流程化、重复性的体力劳动和初级脑力劳动岗位被替代,同时催生出大量高技能岗位和部分服务岗位。在技能上,新质生产力更加需要掌握数字技术、具备创新能力的新型劳动者。而现有劳动力队伍中的一部分人不具备这些技能,导致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在社会保障上,新型就业群体的就业方式更加灵活,对参保缴费政策的适配性、服务的便捷性提出更高要求。在劳动关系上,远程办公、弹性工作制等日益普及,传统的绩效考核、工时管理等规则难以适用。
面对新挑战,人社部门应主动顺应时势、求新求变,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积极作为。
推动转型,拓宽空间。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监管服务作用,联动多个部门引导资本和劳动力资源从落后产能向先进产能转移,从低效、重复的领域向高附加值、创新型领域流动,让更多就业岗位投入新质生产力。鼓励企业加快“机器换人”与智能化改造,支持培育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的就业增长点,积极开发更多适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新职业。
强化赋能,提升技能。聚焦未来产业,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针对重点群体实施精准技能重塑,帮助其顺利实现职业过渡和转型。推动技工教育培训体系改革,大力发展数字技能等新兴领域培训,推行“产教融合”“工学一体”“学历+技能”贯通培养模式,培养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急需紧缺人才。
注重提效,优化流程。打破传统就业服务的模式,针对新质生产力领域的特点,将就业服务延伸至前后两端,覆盖劳动者职业发展的全周期。建立产业、人才联动预警机制,推行就业导师进校园、进园区,打造新质生产力人才数字云平台,推行“远程面试+技能认证”一体化。深化“一件事”改革,为创新主体提供稳定预期,降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成本。
坚持共享,夯实保障。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面,特别是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保障范围,消除群众投身新领域、新赛道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推动电子劳动合同、智慧仲裁、人才数智服务等数字化场景应用开发,推进新业态行业企业开展集体协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新质生产力是发展新引擎,人社工作则如同燃料,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动力,并通过稳定的就业环境、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和谐的劳动关系,确保这一引擎平稳、高效、持久运转。
(作者:施宏杰 江苏省南通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
编辑丨邱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