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女士,我们再确认一遍。你是说,杀害你女儿魏宛晴的凶手,就是你的丈夫,魏君?”
市刑警支队队长张国栋,掐灭了烟头,眼神锐利如鹰。
审讯桌对面,那个叫李华的女人,脸色苍白如纸,却异常平静地点了点头。
“是。他……他亲口对我承认的。”
“警察同志,我求求你,抓他可以,判他也可以,但是……请你相信我,不要怪他……”
张国栋办了三十年案,第一次,感到了发自内心的、彻骨的寒意。
![]()
01
在所有人眼中,魏君一家,是幸福的代名词。
魏君,45岁,是本市重点大学的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为人儒雅,学识渊博,待人接物永远是谦和有礼,是学生们心中最受爱戴的老师之一。
妻子李华,曾是市歌舞团的首席舞蹈演员,为了家庭,在事业最巅峰时,选择了回归。她温柔贤惠,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是丈夫最坚实的后盾。
而他们19岁的独生女,魏宛晴,更是这个家庭最耀眼、最完美的作品。
宛晴继承了父亲的智慧和母亲的美貌,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她不仅以全省第一的专业课成绩,考入了全国最顶尖的美术学院,她的油画作品,更是在去年,拿下了全国青年艺术家大赛的金奖。
她漂亮、开朗、才华横溢,前途一片光明。
尤其是魏君,他对这个女儿的爱,几乎到了倾尽所有的地步。
在宛晴小的时候,无论工作多忙,魏君都会坚持每晚给她讲一个睡前故事;
女儿上学后,他风雨无阻地亲自接送了整整十二年;
女儿喜欢上了画画,他就跑遍了全城,为她寻找最好的画材,甚至专门把家里的书房,改造成了一间带天窗的、专业的画室。
他会把自己所有的奖金,都存起来,只为了在女儿假期时,能带她去巴黎、去佛罗伦萨,亲眼看看那些她只在画册上见过的世界名画。
父女俩的感情,亲密无间。在魏宛晴的社交账号上,分享得最多的,就是她和这位“全世界最好的爸爸”的合影。
照片上,女儿笑靥如花,父亲满眼宠溺。
这是一个在外人看来,充满了爱、艺术和书香气息的、无可挑剔的完美家庭。
没有人能想到,一场足以吞噬一切的、无声的疯狂,早已在这个家的根基之下,悄然蔓延。
02
变化,是从半年前开始的。
那个温文尔雅的魏君教授,突然像变了一个人。
一切,都源于宛晴在一次画展上,一次微不足道的晕倒。
![]()
医生检查后,说只是低血糖,让她多注意休息。所有人都没当回事,但魏君,却像是被触动了某个最敏感、最恐惧的神经。
从那天起,他开始对女儿,进行一种近乎偏执的、令人窒息的“控制”。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砸掉了家里所有的咖啡机和茶叶罐。他冲进宛晴的画室,将她那些用来提神的咖啡和浓茶,全部倒进了下水道,嘴里还念念有词:“这些东西,是毒药!是魔鬼!你一口都不能再碰!”
紧接着,他开始严格地控制女儿的作息。他禁止宛晴熬夜画画,每晚十点,就准时没收她的手机,熄掉她画室的灯。
他甚至,在没有和任何人商量的情况下,在宛晴的画室里,安装了一个小小的、针孔摄像头。
当宛晴发现这个摄像头,哭着质问他为什么要监视自己时,魏君只是用一种她完全陌生的、冰冷的眼神看着她,说:“我是在保护你。”
最让所有人无法理解的是,一个月后,他竟然向自己工作了二十年的大学,递交了辞职信。
他辞掉了那份受人尊敬的、稳定的终身教授职位,唯一的理由,就是他要回家,全天24小时地,“看着”自己的女儿。
所有人都觉得魏君疯了。
亲戚朋友们轮番上门劝说,心理医生也来看过,但他将所有人都拒之门外。
他变得沉默、易怒、神经质。时常一个人,在深夜里,枯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坐,就是一整夜,眼睛死死地盯着女儿房门的方向,像一尊望眼欲穿的石像。
而最诡异的,是妻子李华的态度。
面对丈夫所有“疯狂”的举动,她没有争吵,没有反对,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惊讶。
她只是用一种外人无法理解的、充满了巨大悲伤和认命的眼神,看着丈夫。
然后,默默地,收拾被他砸碎的咖啡杯,安抚被他吓哭的女儿,配合着他所有不可理喻的行为。
她像一个沉默的共犯,和丈夫一起,演着一出让所有人都看不懂的、疯狂的哑剧。
03
在长达半年的、令人窒息的“监禁”生活后,魏宛晴,也濒临崩溃了。
她不明白,那个曾经最爱她、最懂她的父亲,为什么会变成一个不可理喻的“暴君”。
她想不通,为什么曾经最温柔的母亲,会对此选择视而不见,甚至成为“帮凶”。
这个家,已经变成了一个她不认识的、华丽的牢笼。
她要逃离。
![]()
一周前,她趁着父母外出买菜的空档,收拾了一个小小的行李箱,从家里,跑了出去。
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给最好的闺蜜,发了一条微信:“我快被我爸逼疯了,我要出去躲几天,别告诉我爸妈。”
然而,当魏君和李华回到家,发现女儿留下的那张写着“我需要冷静一下”的字条时,他们的反应,却再次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他们没有像普通父母那样,惊慌失措地报警,或是发动亲友去寻找。
李华只是瘫坐在地上,无声地流泪。
而魏君,在经历了短暂的震惊后,脸上,竟然露出了一丝诡异的、仿佛是“终于来了”的、认命般的平静。
他没有报警。
他只是对妻子说了一句:“我去找她。在我回来之前,不要联系任何人。”
然后,他拿上车钥匙,一个人,开车离开了。
这一走,就是72个小时。
72小时里,夫妻俩的手机,全部关机。
魏宛晴的闺蜜,在联系不上她,也联系不上她父母的情况下,终于感觉到了不对劲,选择了报警。
当警察冲进魏家那栋豪华的别墅时,只看到了一个形容枯槁、如同行尸走肉般的李华。
而魏君和魏宛晴,则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场席卷全城的、针对“著名青年画家魏宛晴失踪”的搜索,就此展开。
警方将魏君,列为了第一嫌疑人。他们想不通,一个父亲,为什么要带着自己的女儿,一同“失踪”?
04
警方的调查,在最初的72小时后,陷入了僵局。
魏君拥有极强的反侦察能力。他开着车,完美地避开了城市里绝大多数的监控探头,最后消失在了通往邻市的一条偏僻的国道上。
媒体的介入,让这件事,成了全城关注的焦点。
各种猜测,甚嚣尘上。
![]()
有人说,是魏教授精神失常,绑架了女儿。
有人说,是父女俩产生了不伦的感情,选择了私奔。
更有人猜测,是这个家庭,欠下了巨额的债务,这是在演一出“金蝉脱壳”的戏码。
网络上,那些曾经被魏宛晴的才华和美貌所惊艳的网友们,此刻,正用最恶毒的语言,去揣测这个早已陷入深渊的家庭。
而李华,则对外界的一切,充耳不闻。
她不接受任何采访,也不见任何亲友。她只是把自己,锁在那间空荡荡的屋子里。
就在警方准备将案件的性质,从“失踪”,正式升级为“绑架”,并对魏君展开全国通缉时,李华,却自己,走进了市刑警支队的大门。
她看起来,像是一夜之间,就老了二十岁。
头发花白,形容枯槁。
但她的眼神,却异常的平静,甚至,带着一丝令人心悸的、诡异的解脱感。
负责接待她的,是刑警支队长,张国栋。
“李华女士,您是不是,想起什么关于您先生和女儿的线索了?”张国栋急切地问。
李华摇了摇头。
她看着眼前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刑警,用一种极其沙哑的声音,说出了一句让在场所有人都毛骨悚然的话。
“张队长,别找了。”
“我女儿宛晴……已经被她爸,‘送走’了。”
“你们要找的凶手,就是我的丈夫,魏君。”
“我今天来,是替他,自首的。”
05
在郊外五十公里外,一座被废弃的、信号全无的湖边小屋里,警察找到了魏君。
他没有反抗,也没有逃跑。
被发现时,他正一个人,安静地坐在湖边,看着湖面上粼粼的波光,像一尊没有灵魂的雕塑。
对于警察的所有问题,他都供认不讳。
他承认,是他,亲手,结束了自己最心爱的、女儿的生命。
然而,在市刑警支队的审讯室里,案件的审理,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诡异的僵局。
无论警察如何盘问,只要一问及最核心的“杀人动机”,魏君,就立刻会陷入死一般的沉默。
他只是用一种巨大的、无声的、足以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之动容的悲伤,看着审讯灯,一言不发。
而在另一间审讯室里,负责给李华做笔录的老刑警张国栋,则感觉自己快要被逼疯了。
因为无论他怎么问,李华都只有一句话:
“我丈夫是凶手,但他没有罪。”
“我求求你们,抓他可以,判他也可以,但是,不要怪他。”
这种完全违背人伦常理的辩护,让张国栋的忍耐,终于达到了极限。
他猛地一拍桌子,对着眼前这个不可理喻的母亲,发出了最后的咆哮:
“李华女士!你清醒一点!你亲口指证你的丈夫,用残忍的手段,杀害了你的亲生女儿!现在却反复跟我们说‘不怪他’?这天底下,有这样的道理吗?!”
“你今天,必须给我们一个理由!他,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
李华被他这声巨吼,震得浑身一颤。
她看着眼前暴怒的刑警,那双空洞的眼睛里,终于,流淌出两行血泪。
她抬起头,看着天花板,像是在问一个无人能回答的问题,声音轻得,像一阵随时都会消散的烟:
“警察同志,我说……我说出实话你们可以给我减点罪行吗,少判我几年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