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9月23日下午3时左右,当时台风“桦加沙”正影响香港,八号风球预警信号已生效。在柴湾嘉业街对岸的海堤处,一户四口家庭前往该区域,网传称其目的是观赏台风期间的巨浪。彼时海面风势强劲,海浪汹涌,而这户家庭并未远离危险区域,仍在海堤附近停留。
![]()
突然,一道巨浪毫无征兆地拍向岸边,巨大的冲击力瞬间将5岁的男孩和他的母亲卷入海中。孩子的父亲见状,来不及多想便纵身跳入海中施救,却因海面风高浪急、水流复杂,很快也陷入体力不支的危险境地。现场行人较为稀疏,危急时刻,一名途经的快艇船主发现险情,立即驾驶快艇靠近,先后将昏迷的母子俩和筋疲力尽的父亲从水中救起,为后续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
![]()
随后,香港消防处、海事处等部门接到通报后迅速驰援,救援人员抵达现场后立即对三人展开紧急处置,并在短时间内将他们送往东区医院。据网传消息,9岁的女儿因当时未靠近海堤边缘,幸运地未受波及,全程在安全区域等待。而被送往医院的母子二人,因溺水时间较长,抵达医院时已失去意识,随即被转入ICU接受抢救;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二人已恢复呼吸和心跳,目前网传暂无生命危险,后续仍需进一步观察治疗。
![]()
这则网传事件曝光后,迅速在网络上引发讨论。不少网友关注的核心并非“观浪的刺激”,而是对极端天气下冒险行为的反思——台风预警早已发布,街头行人本就稀少,为何仍有家庭带着年幼的孩子前往海堤这一高风险区域?讨论中,既有对遇险家庭的担忧,也有对安全意识缺失的惋惜,但并未出现激化情绪的极端言论,更多人聚焦于“如何在极端天气下保护自己和家人”这一实际问题。
事实上,针对台风期间的海堤风险,气象领域专业人士早有提醒。前香港天文台台长林超英与岑智明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台风影响期间,沿海区域可能出现“突发涌浪”,这类涌浪速度快、力量大,且难以提前预判和躲避,即便站在看似安全的海堤处,也可能面临被卷入海中的风险。香港政务司相关部门此前也通过公告、媒体等渠道警示公众,“追风逐浪”属于高风险行为,一旦发生意外,需自行承担相应后果。此次网传事件的情节,让这些此前的安全提醒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也让更多人意识到“预警不是玩笑,避险才是关键”。
![]()
在极端天气应对中,“主动避险”永远是保护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对普通公众而言,面对台风、暴雨、强对流等天气,首先应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预警信号和天气报告——香港天文台官网会实时更新台风路径、风球等级及沿海风险提示,政府新闻网也会发布最新的避险指引,这些都是获取权威信息的可靠渠道。其次,需自觉规避危险区域,除了沿海海堤,山区、河道、低洼地带等在台风期间也可能出现滑坡、内涝等险情,切勿因好奇或侥幸心理前往;尤其是有儿童的家庭,更需提前做好防护,照看好孩子,避免让孩子处于潜在危险环境中。
![]()
生命从来都不是“可以试错”的选项,对每个家庭来说,“平安”远比“一时的刺激”更有分量。即便此次网传事件尚未经官方核实,它所传递的“重视极端天气避险”的警示意义却值得每个人牢记——大自然的力量具有不可预测性,任何对安全的疏忽,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
希望后续能有官方信息对事件进行核实,也祝愿网传中遇险的母子能早日完全康复。更期待这次的讨论能转化为公众的安全意识,让每个人都能在极端天气来临时,用理性的选择筑牢安全防线。如果你有极端天气下的避险经验,或对家庭安全防护有实用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理性分享,让更多人受益于这些“来自生活的安全智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