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毅正盼着一部佳作,实现咖位跃升。
在《莲花楼》播出之后,他已然踏入头部演员的行列,然而距离超级顶流的位置,仍存在些许差距。
此前,粉丝与行业内人士皆将目光聚焦于《赴山海》。倘若该剧能够火爆出圈,成毅的演艺事业也有望更上一层楼。
开播前夕,宣传阵仗极为宏大。两大平台的预约人数突破千万大关,剧集宣传与粉丝应援的影响力广泛铺开。六十座城市的商圈广告、地铁灯箱、巴士车身,均被其覆盖。甚至不惜重金,包下了“赴山海”高铁专列,打造了“赴山海”痛楼。
剧集开播当日,粉丝集资推出超30万份云包场福利(用户观看满30分钟便能免费领取会员),为双播出平台共超50万观众提供免费观影名额,一举刷新了内娱剧集云包场的纪录。
《赴山海》一经上线,便展现出强劲的爆发力。在登陆腾讯视频后的一小时内,其站内热度便迅猛突破26000,刷新了自2025年以来的最快突破纪录。9月14日,该剧站内热度更是攀升至26846的峰值,开局成绩堪称惊艳。然而,亮眼的热度并未持续走高。随着剧情推进,口碑逐渐呈现两极分化态势,热度也随之停滞不前。
在粉丝的视角里,成毅独挑大梁,表现可圈可点。剧情高度契合大家对真武侠的期待,动作戏新颖别致,令人眼前一亮。剧情里谜团层叠,甚至隐隐有着《盗梦空间》般的烧脑感,让人一旦看了就沉浸其中、欲罢不能,忍不住二刷去探寻那些隐藏的细节。
在普通观众看来,剧情存在严重的逻辑漏洞,节奏推进异常拖沓。特效水平仿佛回到了十年前,背景画面犹如抠图一般生硬。主角的台词含混不清,若不借助字幕根本难以听清,甚至还出现了令人出戏的穿帮镜头。
在豆瓣评分体系中,1星、2星与5星的占比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
从舆论层面来看,大的波折。
令人费解的是,《赴山海》被传投资3亿(还有一种说法为6000万,目前多见于自媒体言论,尚未找到该剧成本的确切权威来源),无疑是S+级别的大制作。它启用了《莲花楼》的原班人马,更是成毅在经历两年空白期后的重磅回归作品。然而,该剧从开局时的备受瞩目,却一路扑街得极其彻底。
双平台加持、大张旗鼓地宣发以及可观的流量,问题究竟出在何处?有评论者质疑,是不是平台被制作方给坑了?由此牵连,成毅不仅没能实现咖位的跃升,甚至声誉也受到了损害。
![]()
- 速食型作品 -
剧集《赴山海》由温瑞安创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小说《神州奇侠》改编而来。在原著中并非穿越题材,而剧集中则设定为现代“咸鱼”肖明明意外穿越,摇身一变成为了小说主角萧秋水。
在这部剧中,成毅展现出精湛演技,一人分饰三角。他将局促内敛的现代社畜肖明明演绎得入木三分,也把侠骨柔肠的热血少侠萧秋水诠释得淋漓尽致,更把阴鸷擅权谋的帮主李沉舟刻画得极为出彩。
在主创团队方面,导演任海涛与执导《书卷一梦》的郭虎师出同门,二人皆为林玉芬的得意门生。不仅如此,任海涛还与郭虎携手打造过《莲花楼》《沉香如屑》等作品。另一位导演林峰,有着动作特技人员的出身背景,此番加盟,正是为了为《赴山海》打造出浓郁的武侠氛围以及精彩的动作戏份。编剧刘芳,曾操刀《莲花楼》的剧本创作,并凭借此作获得白玉兰提名。
众人皆以为《赴山海》会是《莲花楼》的复刻之作,可谁曾想,节目甫一播出便遭遇滑铁卢。
它的槽点,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1、特效假
《赴山海》的背景抠图实在是缺乏美感,粗糙劣质的痕迹清晰可辨。每当镜头切换到自然景观时,剧中演员就好似轻飘飘地浮在背景板之上。
这可着实给了观众一份怀旧大彩蛋——2016年《武神赵子龙》里有水下骑马却不湿身的桥段,2025年成毅带来了悬崖飞马竟不沾尘的名场面。
不妙,竟是那复古的五毛特效。
2、剧情糙
剧情在细节处理上有所欠缺,诸多本应成为高潮的情节,比如主角惊觉自己穿书这一关键节点,氛围却相当低沉。人物的反应显得过于平淡,缺乏应有的情绪张力。情节刻画也较为粗疏,难以有效地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无法充分调动起观众的情绪。
为推动剧情发展,人物被强行嵌入故事架构之中,显得干瘪而缺乏鲜活质感。配角更是彻底沦为功能性的工具人与虚拟角色,使得武侠题材本应具备的潇洒快意的江湖内核丧失殆尽。
剧情里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桥段:只给你三炷香的时间,而且是三炷香同时点燃。不禁让人猜测,导演或许是雷军的粉丝。毕竟这与每台手机上市前都要历经30万小时测试的做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3、成毅对于角色的完成度存在欠缺
演员台词能含糊不清到何种地步?
有up主利用《赴山海》中成毅的片段,制作了颇具搞笑效果的听力测试视频。对此,成毅在剧集宣传直播时作出解释:他(肖明明)担心露出破绽,连大声说话都不敢,因为不清楚该如何回应对方,这体现的是一种人物逻辑与人物动机。
这样的解释实在难以令人信服,毕竟对于演员而言,让观众清晰地听清台词是首要职责。不妨看看近期因精彩片段而再度走红的《黑金》,其中王志文的表现堪称典范。他台词发音清晰,在呼吸吐纳间将角色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即便不借助字幕,也能完全领会。这般出色的台词功底,足以对当下娱乐圈的众多演员形成降维打击。
成毅在直播时也恳切呼吁:大家不妨沉浸式追剧,别吃个饭的工夫,十分钟后再回来看上一眼。要是这样,那这剧您或许就别点开了,免得浪费您的会员。
然而,观众仔细观看后,却意外发现他在拍摄时手中握着一支荧光笔,对着做了标注的剧本。不仅如此,他身着汉服之下,竟还穿着一双现代的洞洞鞋。
诚然,或许有人会将其归咎于剪辑环节未能删减到位,但这一状况同样表明,演员根本没有真正融入角色,甚至可以说,对表演这一行业缺乏应有的尊重。毕竟,表演是一门涵盖声音、台词、形体、表情的综合艺术,任何一个要素都不可或缺。
![]()
4、后期音频效果
要是穿帮属于剪辑方面的问题,那么BGM便是另一个饱受诟病之处。
演员台词本就含糊难辨,后期配乐却还喧宾夺主,音量过大,屡屡盖过人声;而且音乐在烘托人物情绪方面,也常常格格不入。
5、妆造
成毅所塑造的萧秋水,多以浅色系衣衫的造型登场。网友将其与《琉璃》《莲花楼》中的形象进行连连看创作,那身装扮仿若成毅的半永久妆造一般。
整体来看,倘若将《莲花楼》比作五边形战士,那么《赴山海》则恰似全方位“短板选手”。不少观众直言,实在难以看下去,该剧各方面表现都差强人意,仿佛只有周深在竭尽全力地用歌声渲染氛围。
单论质感,它别说是与《莲花楼》相较,即便是和那些中规中矩的古偶剧相比,也仿佛落后了五年有余。起初还以为这是一部积压已久的剧作,谁能料到,这竟是去年5月开机、10月杀青的新作品。
历经小半年的拍摄、大半年的后期制作,本应确保作品品质上乘。然而,诚如成毅前经纪人梁婷所说,最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却是一部快餐式作品。
![]()
- 钱都用在何处了 -
通常情况下,普通观众进入剧评阶段,与粉丝自带滤镜的视角不同,往往能给出更为客观的评价。
然而此次情形颇为特殊,舆论的矛头几乎都对准了成毅,这或许并非全然客观。不排除存在同类型艺人的对家粉丝故意借题发挥、大做文章的可能。
倘若没有女二相关事件的影响,《赴山海》的播出档期或许会提前,届时便能与《藏海传》正面对垒,上演一场备受瞩目的“双海之争”。然而,如今这场“争斗”未能如期上演,可其他流量艺人的粉丝并未就此作罢。她们抓住机会,在诸如成毅回应《赴山海》台词含糊这类热搜下抢占词条前排,不断扩大成毅的负面舆论影响,蓄意挑起争端。
此类粉圈之间的相互争执,已大幅脱离剧集本身,给成毅以及剧作均带来了相当程度的不良影响。
或许是实在看不下去,成毅的前经纪人梁婷(她同时也是辛芷蕾的前经纪人)也亲自出面,试图帮成毅平息舆论风波。
她指出,成毅身为湖南人,本身在L/N发音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然而,在她与成毅合作期间,成毅的台词从未出现过含糊不清的状况。这是因为在拍摄过程中,会给予充足的时间去雕琢台词,一旦不满意就进行NG重拍。她以成毅拍摄《青云志》为例,当时她特意聘请了台词老师跟组,对成毅的文戏台词进行打磨。基于此,她对《赴山海》剧组提出质疑,该剧让成毅一人分饰三角,戏份占比高达80%,但剧组既未给他足够的时间去精心打磨角色,也没有拍摄足够的备选素材以供后期剪辑时挑选。
梁婷毫不避讳地表示,《赴山海》堪称一部砸掉制片人钟君艳多年来精品剧这块金字招牌的快餐式作品。她隔空向主创团队喊话:别集体又瞎又聋,赶紧出来承担责任。
近日,梁婷因辛芷蕾荣获威尼斯影后一事而高调整出长文。文中,她提及了成毅,爆料成毅原名傅诗淇,成毅这个艺名乃是她所取。此外,梁婷着重强调,她并未从辛芷蕾与成毅身上获取过任何收益,真正为她带来收入的艺人仅有尹正一人。
曾身为经纪人的她,对成毅给出评价,直言其不应长久囿于古装角色。谁能料到,如今成毅新作《赴山海》遭遇滑铁卢,她这番话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语成谶了。
据传,《赴山海》的总投资达3亿元。倘若此消息属实,我们不妨大胆且保守地对落实到各个方面的预算做一番估算。
演员片酬约占30%,金额在1亿上下。
宣发费用在25 - 30之间,总计约8000万元。
在影视制作的成本构成中,制作团队,包括导演、编剧等主创人员,以及动作指导、摄影、美术、化妆、灯光等各个工种,通常占据总成本的10% - 15%。鉴于这部剧启用的是《莲花楼》的原班人马,他们已有成功作品作为背书,因此综合估算,该剧成本大致在3000万 - 4000万之间。
在武侠剧的制作成本中,置景以及服装、化妆、道具方面的投入占据较大比重,大概在20 - 25%之间,金额约为7000万。
后期特效制作量极为庞大,预算预计在15(单位未明确,需进一步沟通确认)左右,且至少不低于5000万。
经过仔细估算,制作账可能会出现两个明显问题。
首先,从宏观视角审视,演员片酬与宣发费用在总投入中的占比过高,保守估算已超五成。而真正被用于提升剧集品质的制作经费明显短缺,这致使剧集的完成度与S + 级别的定位不相匹配。
其二,资金流向迷雾重重。依照常理,服化道以及后期制作理应占据35% - 40%的预算份额。然而,最终成片所展现的却是大量的棚内拍摄搭配抠图效果。更为甚者,在成毅的动作戏部分,由于时间仓促来不及训练,竟由特技演员身着绿色或蓝色服装托举来完成相应动作。
剧中展现的自然风光实景或许真实存在,然而呈现出的画面效果,却依旧给人一种强烈的抠图既视感。这一现象在观众群体中引发了热议。有观众在网络上发文表示,想要对《赴山海》的摄影导演避而远之,原因是这位导演似乎真的将实景拍出了抠图般的效果。还有人提及,导演任海涛同时也是电视剧《七夜雪》的导演,而《七夜雪》也面临着类似状况,同样是把实景拍成了仿佛抠图的模样。
正因如此,当有传闻称演员王楚然的下一部作品《明月录》将由任海涛担任导演时,其粉丝群体展开了强烈抵制。而就在近日,有消息传出粉丝抵制成功。据悉,《明月录》计划于今年11月开机,目前导演已更换。
事实上,单将近期于荔波等地实地取景拍摄的《凡人修仙传》进行对比,观众至少能察觉到制作方把资金投入到了画面呈现上,差距一目了然。
《赴山海》的投入与产出呈现出严重的不对等态势,口碑一落千丈。制作方在此状况下,着实难脱干系。更有甚者,部分观众提议出品方进行账目核查,对实际投入到特效制作上的经费是否低于账面数额表示怀疑。
然而,在缺乏官方确切信息的情形下,这3亿或许仅仅是营销炮制出的数字,并非真实的成本。只是这个说法流传已久,却始终未见官方辟谣,某种程度上,也可视为一种默认?
![]()
- 平台遭受较大损失 -
《赴山海》的出品阵容颇为强大,由腾讯视频、爱奇艺,以及稻草熊影业(吴奇隆与爱奇艺为相关方,刘诗诗担任股东)、烨华影视(欢瑞旗下子公司)、童乐影视(贾乃亮及其经纪人为大股东)联合出品。而该剧的承制方,则是烨华影视。
首先来看看两大平台的收益状况。
截至9月21日,腾讯视频播出的《赴山海》,其广告数据颇为值得关注。该剧总广告数量达111个,集均广告为4.26个,合作品牌共计27个,广告总时长累计866秒。剧集开播之初有7个广告,然而自9月19日(第22集起)开始,从第22集至第26集,每集仅剩余1个广告。
爱奇艺的广告投放数据引人关注。其广告总数达154个,集均广告量为5.92个,涵盖32个品牌,总时长共计1384秒。在剧集开播时,曾有6个广告呈现,近期虽降至3个,但其中仍有两个新品牌加入。
与之相较,《赴山海》于爱奇艺的商务成绩大幅领先当年的《莲花楼》。《莲花楼》总计有53个广告,涉及11个品牌,其中7集未植入广告。由于口碑颇佳,该剧后半程广告投放量回升,从无广告状态反弹至集均三个广告。
由此不难看出,《赴山海》的负面评价对作为领衔出品方的腾讯视频在广告收益方面造成的冲击更为显著。
烨华影视,曾为欢瑞旗下子公司。欢瑞持有其11%的股份,剩余89%的股份由天津雨后新叶的陈予欢掌控。值得一提的是,陈予欢的母亲正是欢瑞世纪的创始人、《赴山海》的总制片人钟君艳,这实际上构成了间接控制的局面。
故而,尽管欢瑞并非《赴山海》的直接出品方,却凭借控股以及制片人环节掌握着项目的主导权。也正因为这样,作为真正幕后操盘手的欢瑞世纪同样难以置身事外。
在剧集《赴山海》开播前夕,欢瑞世纪的股价已持续上扬近一个月之久,于9月12日攀升至每股6.88元的高位。然而,伴随着该剧口碑的滑落,公司股价开启了连续五日的下跌走势。截至9月19日收盘,股价仅为5.77元,跌幅超过16%,市值更是蒸发超11亿元。
然而,颇为有趣的是,今年6月,欢瑞已然将11%的股权转让至东阳连瑞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从表面来看,这两家公司并无直接关联,不过鉴于名字较为相近,因而也存在转让给内部人员的可能性。
依据欢瑞世纪2024年年度审计报告显示,烨华影视于去年出现786.35万元的亏损。随着欢瑞11%股权的转让,烨华影视的法定代表人及相关关键信息也相应发生了变更。
致使平台承受实打实的经济损失,自身在资本市场也未收获预期的回报。制作方或许拿到了制作费用,然而却也为日后口碑的崩塌埋下更深的隐患。
![]()
- 公式不再奏效了 -
《赴山海》以高昂的制作成本,却换来粗劣的呈现品质。原以为开播前那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能够将真实状况巧妙遮掩。然而,最终那漂亮的预约数据,与播出后作品的真实面目尽显之间,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反差。
追根溯源,引发这一切的关键因素,或许是资本或制作方在某些层面的贪婪作祟,企图不费心思地套用公式。
【顶流明星(粉丝效应加持)+热门大IP+高分剧集制作班底+S+级高额投资=有望复刻并超越前作的成功范例】
因过度自信,每个环节都默认有人善后,故而在每个环节都未倾注真正的心力,最终致使项目完全脱离掌控,给出了一份令人失望的答卷。
满心期待却被蒙在鼓里的观众,成为了最先的受害者。随后,连锁反应如同多米诺骨牌般发生,反噬向主演、制作方以及平台,一切一环接一环地崩塌瓦解。
长剧领域的同行们也看傻眼了,想必深刻意识到了这样一个教训:创作公式无法简单复制,也绝不能小觑观众的智商。
无论是电影,亦或是长剧、短剧,观众始终在盼望着真正的佳作。
而并非是模式化的流水线产物。
撰文|游好运
策划:文娱春秋编辑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