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满月孩子就要住进ICU,严重的甚至要签病危!
到底是什么病毒让这么多婴幼儿惨遭毒手,甚至现在感染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上海更是其中的重灾区,阳性率占到住院儿童的40%以上。
更让人揪心的则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研究出专门的特效药,如果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病情越拖越重,不少都进了ICU。
除了婴幼儿惨遭毒手之外,还有一类人群应该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病毒来袭
开学刚满两周,复旦儿科医院的呼吸科已经挤到走不动道。
挂号窗口前的队伍拐了三个弯,候诊区的长椅上坐满抱着孩子的家长,不少人直接把婴儿车停在过道里,此起彼伏的哭声混着咳嗽声压得人喘不过气。
最新数据显示,这里的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已经冲到40%,护士站的白板上,等待住院的患儿名字写了满满三页。
最让人揪心的是重症监护室里的小患者,其中一个才1个多月大,因为病毒引发严重呼吸衰竭,已经插上呼吸机抢救了两天。
医生说孩子太小,呼吸道黏膜脆弱,病毒入侵后短短几十个小时就发展成重症,现在还没脱离危险。
浦东的李女士现在想起上周的经历还心有余悸。
她家8个月大的女儿周一早上只是流了点清鼻涕,精神头看着还不错,她以为就是普通感冒,给孩子喂了点温水就没太在意。
没想到周二孩子就开始轻微咳嗽,吃奶也没了胃口,到了周三凌晨,孩子突然呼吸急促,小脸憋得发紫,送到医院直接被诊断为合胞病毒引起的重症肺炎,当天就进了抢救室。
宝山的李先生家更难熬,2岁的双胞胎兄弟同时发起高烧。
上周四晚上,老大先开始咳嗽,周五早上老二也跟着发烧,两个孩子都没精神。
到了周六,兄弟俩体温都飙到39℃以上,吃了退烧药也不管用,呼吸时胸口起伏特别明显。
送到医院后,两个孩子都被诊断为合胞病毒感染引发的支气管炎,只能住院治疗,夫妻俩一人守一个病床,连轴转了三天。
二胎妈妈王女士的经历更给所有家长敲了警钟。
上周二,5岁的儿子开始流鼻涕,她凭着照顾老大的经验,给孩子吃了家里常备的感冒药。
前三天孩子症状没加重,她还以为没事,可到了周六早上,孩子突然剧烈咳嗽,接着开始喘息,脸憋得通红,根本没法正常呼吸。
紧急送医后,医生说已经发展成喘息性支气管炎,就是因为初期没及时对症处理,延误了病情,再晚来一步可能就危险了。
现在打开社交平台,满是家长们的求助和分享。
有人晒出孩子的病危通知书,上面“呼吸衰竭”几个字刺得人眼睛疼;有人记录下在ICU外守候的日夜,每天就盼着医生能带来一点好消息;还有人说孩子去年感染后,咳嗽了整整一年多才彻底恢复,期间反复去医院复查,全家人都熬得心力交瘁。
眼下上海的确诊人数还在上升,医院的接诊压力也越来越大。
而且,这场合胞病毒风波,比往年来得早太多。
“无敌”病毒
复旦儿科医院的呼吸科主任提到,往年这病毒要到10月中旬才开始活跃,门诊量慢慢涨起来,可今年立秋刚过,就诊的患儿就突然多了起来。
现在才9月中下旬,阳性率已经突破40%,专家私下都在预警,按这个趋势,今年的流行周期可能会拉得很长,说不定要持续到明年年初。
徐汇区一家幼儿园已经出现了聚集性感染,上周三,班里先是有3个孩子出现发烧咳嗽症状,园方赶紧让家长接走就医,结果全是合胞病毒阳性。
可没等园方彻底消毒,第二天又有5个孩子出现类似症状,短短一周,班里15个孩子有11个 “中招”,幼儿园不得不临时闭园。
负责防疫的老师无奈表示,往年这个时候根本不会有这么集中的感染,今年的病毒来得太突然。
更让人头疼的是,这病毒的传播途径简直防不胜防。
医生解释,病毒既能通过飞沫传播,也能附着在玩具、门把手这些物品表面,人一旦接触后再摸口鼻就可能被传染。
更要命的是,有些感染者本身没有明显症状,却照样能把病毒传给身边人。
普陀区的陈奶奶就是这样。
上周她帮儿子带刚满6个月的孙子,自己只是有点轻微乏力,以为是没休息好,压根没当回事。
结果三天后,孙子突然高烧不退,检查出合胞病毒阳性,医生追问后才发现,陈奶奶虽然没表现出感冒症状,但很可能是病毒携带者,不小心把病毒传给了免疫力低下的孙子。
除了幼儿园,养老院也成了重灾区。
浦东一家养老院最近有8位老人陆续出现咳嗽、呼吸不畅的症状,检测后发现都是合胞病毒感染。
护工说,老人们平时活动范围集中,共用活动室、餐厅,一旦有一人感染,很容易快速扩散,而且老人们症状不明显,初期根本没察觉。
最让家长和医生犯难的还是治疗上的困境。
目前针对合胞病毒,确实没有专门的特效药,医生能做的就是根据症状用药,发烧了退烧,咳嗽了止咳,呼吸不畅就用呼吸机辅助。
而且也没有普适性的疫苗,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缺乏主动保护。
闵行区的周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5岁的女儿感染后,在医院住了8天,每天就是输液、雾化,全靠孩子自己的免疫力扛。
他看着隔壁床才2个月大的宝宝,因为免疫力弱,已经用了5天呼吸机,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随着上海合胞病毒感染人数持续上升,医生们反复强调,有三类人群必须重点警惕,他们感染后发展成重症的风险远高于普通人。
易感染人群及症状
最危险的要数6个月以下的婴儿。
复旦儿科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感染合胞病毒的儿童里,6个月以下的婴儿占了63%。
上周刚住进ICU的那个1个多月大的宝宝,就是典型例子,从出现流鼻涕症状到需要插管治疗,只用了不到48小时。
医生说,这么小的宝宝免疫系统还没发育好,呼吸道又特别狭窄,病毒入侵后很容易引发毛细支气管炎,进而导致呼吸衰竭。
65岁以上的老人同样风险极高,特别是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基础病的群体。
静安区一位72岁的大爷,上周开始流鼻涕、咳嗽,以为是普通感冒,自己吃了点感冒药就没当回事。
到了第三天,他突然喘不上气,嘴唇发紫,家人赶紧送他去医院,检查发现已经引发了重症肺炎,病毒检测显示合胞病毒阳性。
因为大爷有多年的慢阻肺病史,治疗难度更大,目前还在呼吸科重症病房观察。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也躲不过病毒的攻击。
38岁的陈先生正在接受癌症化疗,上周家人感冒后,他也出现了咳嗽症状。
刚开始只是轻微咳嗽,他以为是化疗后的正常反应,没想到两天后咳嗽加剧,还发起了高烧,浑身无力。
送到医院后,确诊为合胞病毒感染,由于免疫力极低,病情进展很快,不得不暂停化疗,先进行抗病毒支持治疗。
还有一位肾移植术后的患者,因为接触了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被感染,出现了严重的肺部感染,住院治疗了半个多月才好转。
很多人一开始都把合胞病毒感染当成普通感冒,毕竟初期症状几乎一样,都是流鼻涕、咳嗽,很容易混淆。
但要是出现这些危险信号,就必须立刻警惕:
孩子呼吸时胸口起伏特别快,一分钟超过50次;大人或孩子出现明显喘憋,吸气时鼻翼扇动;嘴唇、指甲盖发青发紫;孩子拒绝吃奶喝水,精神萎靡嗜睡。
这些都是病情加重的表现,耽误一分钟都可能有危险。
针对这三类高危人群,防护措施一定要做到位。
家里有6个月以下宝宝的,尽量少带去商场、游乐场这些人群密集的地方,家长外出回来一定要换衣服、洗手再抱孩子。
老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去养老院等封闭场所,有基础病的要按时服药,增强自身抵抗力。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除了做好基础防护,还要避免接触有感冒症状的人,家里有人感冒必须及时隔离。
不管是哪类人群,勤洗手都不能忽视,尤其是饭前便后要用肥皂认真搓洗20秒以上。
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每天至少两次,每次半小时以上,孩子的玩具、家里的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品,要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最重要的是,一旦出现流鼻涕、咳嗽等症状,特别是高危人群,别硬扛也别自行用药,赶紧去医院做病毒检测,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重症风险。
参考文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