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结营总结|张婷:在表达与书写之间生出回响

0
分享至


在深度营一年,是怎样的体验?

有伙伴说,这一年,他意识到,如果自己和一件事、一群人一起度过了太长时间,那么与之相关的回忆便很难单独分割开来,而是和自己的成长交织在一起;也有伙伴说,当周遭充斥着“新闻无学”的声音时,她在深度营与一群朋友追逐着夕阳,看到夕阳散发出“无价的美丽”。

对十四期成员张婷而言,在深度营度过的这一年是充实的,幸福的。和伙伴互采、独立做稿、参与招募、泛读组稿、对话自己最喜欢的作者、担任编辑......那些渐显模糊的回忆,却留下了具体且深刻的感受。在深度营,在表达与书写之间,她听见了绵延不绝的回响。

于是,一株幼苗的枝条逐渐舒展开来,根系扎进了更深的土壤。

深度营的故事仍在被续写,这是其中一章。

以下是张婷的讲述——


十四期深度组成员张婷

曾经读伍尔夫的《海浪》,看到我有根,但我流动这句话时,内心为之一动。我至今尚未寻得可以稳稳锚定生活的“根”,但“流动”却仿佛早已成为我生活的姿态。在许多微小的瞬间,我被生活的波浪轻轻推动,于是不知不觉间,就漂向了下一个远方——我也以同样的方式,来到了深度营。这些推动我的细碎的瞬间,由勇气、好奇、理想与一次次尝试汇集而成。它们温柔地、持续地,带我流向这里。

在这一年里,我尝试在此处悄悄扎根。就像一棵树,生长从不是单一的方向:我向下汲取现实的养分,脚踏实地;也向上伸展思考的枝条,渴望触碰更辽阔的天空。在这里,我用笔触记录下与同伴的互采协作、与记者老师的对话碰撞,还有关于延毕、残障议题的思考与延展,在书写中确认自己的坐标,也在每一次提问中,把根系扎进更深的土壤。

在我的笔记封面上,我摘录下这样一段话:“不要把做人的目标定在文学青年上,要成为一个普通意义上了解人情细微变化的、真正的成年人我想这样的初衷和在深度营渴望成长为一个新闻人的理想相契合——在这里允许天真、鼓励追问、相信书写的力量,也会产生有力的回响。

我在深度营的实践目录:



2024.7.17

我在文档里写完了深度营的笔试题,反复地检查着自己的作品集,产生了一种矛盾的心情。一方面我因为这份并不算“厚重”的作品集而露怯;一方面又非常渴望进入深度营获得更多的采访与写作的实践机会。最终我提交了邮件。

2024.7.19

此时我正在前往苏州,即将展开一场为期半个月的田野调查。在列车上,我收到了笔试通过的邮件。巧合的是,这次调研参与的南风窗调研中国,是我早早在深度训练营公众号关注到的活动,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回响,但我坚信,进入这场田野和加入深度营对于我来说,都是渴望未来能够继续做新闻,希望与他人、与这个时代有更多的对话与共振,选择去尝试、努力的路径。

2024.7.23

晚上12点,看到了14期招募结果公布的推文。打开推文,缓缓地划动着页面,我仍然清楚地记得因为我的学校名字有8个字,所以被排版在了深度组名单的最后一位。激动、失落、安慰、期待翻涌着,直到我在深度组名单的最后一行看到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张婷”。尘埃落定。

虽然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一个访谈,但那晚我仍然激动得三点才睡。


2024.8-2024.9

在深度营的第一次采写经历是和同学之间互采。现在回想起来,我也仍然觉得这是非常有趣的环节。面对一篇人物稿,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个体,如何找到一个支点让这篇稿件变得生动起来,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和我互采的同学是陈书扬,在正式采访前我们先约了一次聊天,了解彼此的经历,并从其中挖掘后续可以采访、写稿的线索。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他有过从北京到深圳上学的经历,而且父母分别来自东北和江苏,在他的生活里有这四座城市交织的痕迹。我一直认为,一座城市有着它的灵魂,人与城市的连接也会形成一种隐喻,让我们洞见人身上的一部分精神与这座城市的底蕴相连。于是我从“家乡”身份认同、不同城市的成长历程和观念变迁出发,完成了我在深度营的第一篇小小习作。

同时,互采的奇妙之处在于,当你作为他人的采访对象时,你也拥有了一次重新梳理自我的机会。在和书扬的对话中我也发现,看似我在追求着流动的、变化着的人生,如饥似渴地寻找着不同的体验,但是这些奋力的“折腾”最后好像都自然而然地,抑或说从我内心深处的渴望里生发出来,流向了相同的地方。转专业、实习、加入深度营、参加调研中国……这些看似不同的探索都指向我内心的同一种渴望:我希望能够触及到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事情,我的思考、追问、笔触能够持续地在场;我希望能够倾听、书写那些不被看见的人,被遮蔽的人,无法为自己发声的人;我希望和不同的人对话、交谈——一种像彼得斯所言,“不能总是哀叹壁垒而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尊重‘边界’”的、真正的交谈。

2024.8-2024.11

第一篇稿件《第一财经邓依云:以生活兴趣与个人特质拓展报道边界》

在记者节系列,我开始了我在深度营的第一次做题。撰写我的深度营笔试题时,我构思了关于“成年人的毛绒玩具jellycat为什么这么火”的财经报道选题,当时我对《第一财经》关于这个议题的稿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选择在记者手记·财经系列采访这篇稿子的作者邓依云老师。

当时我给自己设置了两个挑战,一是独自采写,二是用第三人称形式写稿。前者让我必须快速学习深度营的做稿流程,积极和编辑、采访对象交流;后者让我在采访中得捕捉更多的故事与细节来充盈这篇作为“方法论”类型的稿子。

完成一篇记者手记的过程远比我想象的要漫长、细致。中间有很多意外、磨合,甚至有一些对自身的挫败感,也产生过我是否能力不够、不适合写稿的想法。但对完成一篇稿件的渴望最终还是战胜了这些困顿,我主动找编辑沟通,和编辑约腾讯会议聊如何改稿、补采。根据采访录音和初稿复盘自己采访中遗漏的问题和缺失的细节,约记者老师补采。在两次采访和十多次的修改后,这篇稿子终于完成。

稿子发出来之后,我在朋友圈写下:

“和记者老师对话,探寻她做记者的过程,同时自己的稿子也在此间慢慢成型,这种双向的探寻让我生长出一种奇妙的收获。读研后,新闻实践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在接触到一些现象和问题时还是会点燃我去探寻、动笔的渴望。因此我也特别珍惜做稿的过程,前期工作、采访、整理、写稿、不断地修改,在艰涩和幸福的纠缠中成长。未来是否做记者、写作者,对我来说是未知的,但每一次动笔对我来说都有一种近乎感动、感恩的珍贵。

这篇稿子的主题其实也来自于我自己对财经报道观念的转变,作为在财经院校学习新闻的学生,有时候身边人会告诉我们,通过深耕“财经”这个有一定知识门槛的领域,会让我们作为新闻从业者更有“竞争力”,比如拥有数据分析的能力、财经知识等等。这样的表述却让我最开始对财经新闻望而生畏。在阅读了很多财经报道后我发现,财经新闻的着眼点同样也是新闻,也需要我们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这其中有很多问题归根结底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我希望能做一篇稿子,打开财经报道不一样的视角,让大家看到丰盈的感受力、对细节与人的关怀,也能和财经报道产生奇妙的碰撞与共振。这篇《》给了我自己一个回答。

2024.10-2024.11

第二篇稿件《硕士延毕后,我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三个月的考察期过后,深度营开启了14期的面面俱到系列。我和孙序文同学因为对于相同选题有着兴趣所以相识,也在这个系列组成了小组,一起采写,完成了《》这篇稿件。

面面俱到这个系列希望对话秋招、保研和考研等各个赛道的“过来人”,分享他们的独特经验与洞见。但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到了一个特别的群体也在互联网上分享着自己的经验,那就是延毕生。延毕代表了另一种成长路径,在优绩主义之外的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在这一处境中斗争、自救、自洽。于是我们选择对话延毕生们,用他们的故事为大家的选择、焦虑提供一种新的解法与可能。

选题通过后,我们没有可以直接联系的采访对象,于是选择了最“笨”的办法,就是去小红书、b站联系分享过相关经验的博主,邀请他们参与访谈。社交媒体私信、主页的邮箱、博主的评论区,我们两个人多管齐下,最后终于找到了愿意接受采访的延毕生。

“延毕”这个看似失败的标签能够作为一种经验在互联网上分享、传播,也恰恰说明着我们正在接受着传统评价体系之外的更多可能。

唯一的遗憾是,我和序文曾经想把“延毕生”这个选题再次做成一个社会观察类的稿件,去采访更多的延毕生、大学老师以及探究这个现象背后的结构性原因。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个计划被搁置。

2024.12-2025.1

15期深度组招募

我参与了15期的招募活动,担任深度组的面试官。

从面试者到面试官,这种角色思维的调换让我觉得神奇。同时,与其说这是一场招募,不如说是一场交流与碰撞。

首先,我和14期的同学们有了更多的交流。我们一起准备面试问题,收集邮件,评估笔试和简历,从清晨到黑夜。最后通过摄像头看着一张张蓬勃而又鲜活的面孔,与我们侃侃而谈。我们招募组的同学们会交流筛选标准,通过细节发掘同学们的亮点,一起评估。打分结束后,大家会再次筛选简历,看看能否多给一些真诚的同学进入面试的机会,也会对存疑的经历找相关的同学进行背调。这次的经历也让我对十四期的同伴们产生了更多的欣赏与敬佩,大家的热忱与细致,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在完成一项招募的工作,也是我们一起在继续搭建这个已经庇护了我们半年的“共同体”,寻找和我们一样对新闻充满热情的同行人。

同时,招募15期的同学,我并不觉得自己是“挑选”别人的面试者,我只是寻找同伴的行路人,他们的回答也带给我对于很多议题的新洞见。

在这次招募中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显玲姐告诉我们“要给在偏远地区上学的,学校没那么好的同学多一些机会”。我非常非常动容。在一个评价体系里能够看到结构性问题加之在人们身上所带来的个体差异,并将其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综合考量,这是一个新闻人的细腻与关怀,并最终转化成了一个新闻社群的包容。我本科的时候就关注到深度营,但是因为自己的本科学校和实践经验并不出色,一直担心自己拿不出优秀的作品,没有“资格”加入深度营而屡屡退缩。我特别想告诉所有人,深度营是一个无限包容的平台,看重的是真诚、热情、思考。这里容许每一个热爱新闻的学生去尝试,包容着我们身上莽撞的天真。希望大家不要囿于学校、实习、作品,大胆争取加入深度营的机会。

2024.12-2025.2

残健共融天天泛读分+组稿

第一次加入天天泛读系列就遇到了我早就关注的残障议题。在”系列中,我在群里分享了两篇报道,最后参与了第一期泛读推文文字部分的整理。

系列群的氛围特别好。起初,统筹同学在群里提到每日分享报道时的推荐语只要200-400字就好,但是每一位同学的分享都大大超出这个字数限度。分享从报道本身到自身的经历和故事,从一篇报道联想到其他事件,积极对别人分享的报道进行讨论……我们因为共同关心一群人、一个议题而聚集在这里,我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充盈,同时也生发出许多力量。

记得在最后结束之际,梁栋在群里发起了讨论:

“感觉针对残障人士这一群体,无障碍、上学、帮助、出行、就业等等话题,我们似乎从小听到大。可能我更好奇的是十年前、二十年前关于残障人士的报道,和现在的报道有什么不同之处。换句话说,残障人士被写了这么多年,他们的处境到底改变了没有,为何他们的处境依然没有改变。过去媒体是怎么书写他们的,现在的报道会有哪些真正的增量和价值,抑或只是换汤不换药的重复……

可能这也是我个人内心一直以来的疑惑:被写到烂的静态选题,除了找新的由头赋旧辞,以及书写不同的典型故事,真的可以发现新的角度吗?怎么做到的?到底还有哪些是能做的?另外的时候又会觉得,单纯的个体故事和群像,确实有一定的价值,但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记录,或者说只是把同样的困境讲给不同的、可能以往对此话题不了解的人听。想问问大家对这个有何看法?”

我想我在未来也一定会努力去做残障议题,于是这段话我贴在了我的备忘录中,想以此提醒自己,不要让这些呈现最后变成了讲故事和自我感动,要从残障群体的本位视角出发,提出真的能够带来改变的问题。

遗憾的是,当初加入这个系列时,我希望能够在泛读之后做出一篇社会观察的稿件,但是最后没有完成。但这些遗憾不是溃败,而是变成了一颗仍有希望发芽的种子。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我最后选择了听障群体,其中一部分的决心也来自在深度营参与的这一泛读系列坚定了我的勇气。我希望在未来的田野调查中,仍然能怀抱着这份热情,在完成论文之外也能完成一篇社会观察或是非虚构写作的稿件。


2025.2-未完待续

未完结的篇章1采访正面连接作者张苹

加入深度营前我曾经许愿能在这里采访到自己喜欢的作者。在今年我终于和好朋友俐杉采访到了正面连接的张苹!虽然稿子还在难产,但是这是我在深度营最奇妙的做题体验。在阅读她写的《女性没有不痛的选择》时我曾经数次落泪,也曾在觉得无力的时刻反复听她的播客《异见房间》。在采访时,张苹讲到自己为什么想要写作,她拿出手边的书为我们温柔地朗读当时给她带来力量的一段话。

郭玉洁老师写道:“如果说写作的左右两端,一端是去除自我的客观写作,一端是自我沉溺(所谓盯着自己的肚脐眼),而我们的写作处于中间,是一场从自我通往他人的旅行,旅程来回往复,在迷惑中折返,鼓足勇气再出发,在误解中深思,最终意识到我们共处在一个大的、歧途丛生的世界中。虽是歧途,在那些交叉点上,藏着你我共通的秘密……记者这个行业最大的福利就在于:强迫你去理解他人。而文学提醒你别忘了自己。这一过程几乎是一次穿墙而过:保持试探,保持对话,人与人之间是有可能相互理解的,虽然很艰难,但那是可能的。墙倒塌的时刻,就是我们共同的生活。”

听着她的讲述,我留下了眼泪,我想这对于一个采访者来说是不专业的,但是对于一个站在自己崇拜的写作者面前的小女孩来说,这是被允许的。当张苹向我们讲述着她如何被行业里优秀的写作者影响,才从老师变成了记者、作者,我想她此刻也影响着我、让我渴望成为像她一样的写作者。让我感动的是,在新闻行业被唱衰的今天,仍然有这样一根链条,让身处不同时代的写作者之间有一种力量在相互影响、传承。希望在未来,我也能通过我的写作,成为链条上的一环。

2025.3-未完待续

未完结的篇章2 男孩骑行案事件复盘编辑

当我还在为写稿而发愁时,我从来没想过我也能在深度营当上编辑。在我以往的做稿经历中,“编辑”在我心里是我可以放心请教、值得信赖的角色。受到邀请的第一时间我反问自己,“我能担得起这份责任吗?”但我还是选择了尝试。进群之后,我将我全部的经验都整理成分点的方法,把我的采写技巧都告诉大家,希望作为编辑的我能够小小的助力,让他们在深度营留下美好的回忆。

最后我想说:

在展开这些复盘时我产生了一种神奇的感受,明明是横跨一年的经历,回忆也往往是模糊的感觉,但是关于深度营的一切,却有一种触觉般的感受。我还能清晰地触碰到那些事件纵深的纹理,一些交谈、一些感动、一些鼓舞甚至是一些些的挫败,都仍然在我体内产生回响。

我在这个社群里最多的体验就是“回响”。这个词在当下是多么珍贵,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稀薄,我们与附近日渐疏离,凝望远方的世界如同深渊,我相信大家都有过对这个世界感到困顿、迷茫甚至是灰心的时刻。但我们却能在深度营的这方天地里“脚踏实地”,“掷地有声”

虽然所有关于深度营的回忆都是幸福的,但是我想说,做记者并不都是轻松愉快的经历,我们可能在做学生记者时就已经经历了刺痛、愤懑、不被理解。但我还想说,在这个年代,痛苦或许才是一件需要耗费时间、精力与思考的事情。希望我们这份今时今日在深度营的共振能在未来无限地延长,从面对社会事件、社会问题,到我们生活中的个人际遇,我们都能保持热忱、勇气和不迭的追问,用采访和写作保持着我们与这世界之间的小小张力。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去表达、去创造,哪怕有些是难以被看见、被聆听的。在这个逼仄荒诞的时代,通过表达来吸引相似的人、给予彼此勇气,真的太宝贵了。

作者 | 张 婷

编辑 | 黄柏涵

值班编辑 | 常 玥

运营总监 | 叶沛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马伊琍都要五十了,这松弛感一般人真比不了,大上海的靓女

马伊琍都要五十了,这松弛感一般人真比不了,大上海的靓女

科学发掘
2025-11-12 13:58:37
14号收评:三大指数集体回调!所有人都注意,大盘下周开始这样看

14号收评:三大指数集体回调!所有人都注意,大盘下周开始这样看

春江财富
2025-11-14 15:32:52
朱媛媛去世半年,辛柏青、李乃文为何两度现身此处?

朱媛媛去世半年,辛柏青、李乃文为何两度现身此处?

新民周刊
2025-11-13 12:35:45
库里:安德玛在我职业生涯早期信任了我,我会永远铭记这份知遇之恩

库里:安德玛在我职业生涯早期信任了我,我会永远铭记这份知遇之恩

懂球帝
2025-11-14 08:10:11
库里谈文班亚马:我试着在他头上投几个高难度球,结果一个都没进

库里谈文班亚马:我试着在他头上投几个高难度球,结果一个都没进

好火子
2025-11-14 06:25:52
霍震霆没料到!44岁儿媳郭晶晶再次官宣喜讯, 让整个阔太圈沉默了

霍震霆没料到!44岁儿媳郭晶晶再次官宣喜讯, 让整个阔太圈沉默了

阿纂看事
2025-11-14 08:30:50
“潜水员水下关闭他人气瓶”,疑还拍视频发朋友圈,三亚辟谣事件非本地发生;协会:正配合有关部门调查核实

“潜水员水下关闭他人气瓶”,疑还拍视频发朋友圈,三亚辟谣事件非本地发生;协会:正配合有关部门调查核实

极目新闻
2025-11-14 10:18:29
A股:大家做好准备了,下周,A股或将迎来更大的变盘

A股:大家做好准备了,下周,A股或将迎来更大的变盘

财经大拿
2025-11-14 13:39:31
全新“宝马X8”惊艳亮相,库里南同平台打造,搭载4.4TV8混合动力

全新“宝马X8”惊艳亮相,库里南同平台打造,搭载4.4TV8混合动力

娱乐圈的笔娱君
2025-11-14 02:39:56
那只黑猫已离世!对峙8年的黑猫攻防战落幕,保安大叔再等不到它来闯关……

那只黑猫已离世!对峙8年的黑猫攻防战落幕,保安大叔再等不到它来闯关……

日本物语
2025-11-13 21:25:34
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只有此一人,真的漂亮,而且很媚,媚而不俗

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只有此一人,真的漂亮,而且很媚,媚而不俗

乡野小珥
2025-10-19 14:41:29
杭州44年老店突然歇业,老板急寻接棒人:配方全教,老客还能找到“当年味儿”

杭州44年老店突然歇业,老板急寻接棒人:配方全教,老客还能找到“当年味儿”

杭州之声
2025-11-14 21:26:30
双十一没落了?23年销售额1.13万亿,24年1.44万亿,25年让人惊讶

双十一没落了?23年销售额1.13万亿,24年1.44万亿,25年让人惊讶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11-14 23:39:25
震惊!伯克利大学爆发冲突,血迹满地,多人被捕!

震惊!伯克利大学爆发冲突,血迹满地,多人被捕!

超级数学建模
2025-11-14 23:00:02
董璇“孕肚”遮不住了?张维伊大手搂腰疑似打掩护,酒窝手臂受伤

董璇“孕肚”遮不住了?张维伊大手搂腰疑似打掩护,酒窝手臂受伤

心静物娱
2025-11-13 11:21:39
人不会无故患上带状疱疹?调查发现:患带状疱疹,背后有4个原因

人不会无故患上带状疱疹?调查发现:患带状疱疹,背后有4个原因

涵豆说娱
2025-10-23 09:31:22
退休党员请注意!30年党龄补贴≠养老金,差异全说清!

退休党员请注意!30年党龄补贴≠养老金,差异全说清!

匹夫来搞笑
2025-11-13 12:09:53
致1死2伤,宁波市永六包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7·3灼烫事故报告公布

致1死2伤,宁波市永六包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7·3灼烫事故报告公布

中国基建报
2025-11-14 11:48:43
重大突破!世界首台!

重大突破!世界首台!

中国基金报
2025-11-14 14:50:06
NBA开拓者官宣:杨瀚森被下放至发展联盟,将出战两场比赛

NBA开拓者官宣:杨瀚森被下放至发展联盟,将出战两场比赛

鲁中晨报
2025-11-14 08:59:03
2025-11-15 01:04:49
深度训练营
深度训练营
记者,是一个需要反复训练的职业。
87文章数 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伟人写给宋庆龄的信:狂草艺术的巅峰之作

头条要闻

怀疑19.9元"原切牛肉卷"是合成肉消费者送检 多方回应

头条要闻

怀疑19.9元"原切牛肉卷"是合成肉消费者送检 多方回应

体育要闻

7-0狂胜!15万人口小岛离世界杯只差1分

娱乐要闻

王家卫让古二替秦雯写剧情主线?

财经要闻

财政部: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科技要闻

京东“失去的五年”后,找到新增长了吗?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教育
艺术
本地
房产
时尚

教育要闻

独家!小初高贯通部正式成立!朝阳家长的福气还在后头

艺术要闻

伟人写给宋庆龄的信:狂草艺术的巅峰之作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江声浩荡阅千年,文脉相承看芜湖

房产要闻

共话产业变革下的投资新思维与新机遇|蓝湾财富论坛精华

“羽绒服+半身裙”,混搭风太好看了!保暖又气质!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