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人心最怕什么?怕看见不该死的人白白死去。怕看到一场本可以避免的惨剧,最后被几行判决书轻描淡写带过。韩国华城电池厂火灾,23条命,17个是中国人。昨天一审结果出来:企业代表朴淳瓘,15年。最高刑期?是的,韩媒说这是自2022年《重大灾害处罚法》生效以来的“最重判罚”。可问题是,这么多命,就换来15年,真能让人服吗?
![]()
2024年6月24日,韩国京畿道华城市一家电池制造厂突然起火,火势猛得像爆炸片现场。等火熄灭,23具遗体。里头17个是中国人,出来打工,最后回不去家。调查结果呢?更扎心。工厂不是单纯运气差,而是常年玩命作假。质量检查造假,生产流程粗制滥造,不良电池塞进市场,最终酿成火灾。换句话说,这不是“天灾”,是“人祸”。是拿人命换利润的冷血生意。
法庭上,检方直接点名:这不是不可预测的事故,完全可以提前预防。可企业代表呢?堂而皇之说,他虽然掌管公司,但事故跟他没直接关系。法院没买账,判了他15年。听上去很“重”,但你仔细想:23条命,平均一条命还不到8个月监禁。这不是在告诉所有资本家吗?干出人命大事,判几年,熬一熬,出狱后还能继续活得好好的?
韩国政府在2022年大张旗鼓地推出《重大灾害处罚法》,说是要让企业高管为安全事故负责。现实呢?判罚依然轻得离谱。难怪韩国民众吐槽,这法律是“纸老虎”,喊得震天响,咬不动真肉。对资本家来说,交点罚款,蹲点牢房,不影响赚钱机器继续转。对死者家属来说呢?换回的只有冷冰冰的道歉和一堆赔偿。人走了,账本照样有人在算。
![]()
这次事故特别刺痛中国人。因为死者里大部分是中国工人。到韩国拼命挣钱,本该换来一家温饱,结果换来一场火海。外媒披露,那些人很多是派遣工,被安排在最危险的岗位,却连基本的逃生通道都没有。火灾那天,有人甚至在工厂里找不到出口,活活被困烧死。这叫安全生产?这叫现代化工厂?更像是披着“新能源”外衣的血汗工厂。
韩国官方的说法更让人心寒。调查结束时,他们强调“这是管理不善,不是不可预测的事故”。好啊,承认是人祸,却不给出真正有分量的惩罚。判个15年,好像事情就能翻篇。可23条人命呢?尤其是17名中国人,难道只能算“统计数字”?判决一出,中国网络炸锅,不少人直呼“不公”,有人问:要是死的是韩国本国人,会不会判得更重?
这问题刺耳,却真实。韩国这些年因为工业事故没少丢人。船沉了,楼塌了,地铁火灾……每一次都是政府出来鞠躬、说会严惩、说会吸取教训。可下一次悲剧照旧。因为在资本和监管之间,最后牺牲的永远是工人。资本要省成本,政府怕影响投资环境,于是安全成了最廉价的东西。死人?那就等法庭判几年,把公众情绪安抚过去,再接着干。
这就是今天华城火灾的荒诞剧本。韩国媒体吹嘘说“最高刑期”,听上去像是正义的胜利。可你仔细想,15年能不能坐满都是个问题。再说了,坐15年就能把23条人命抵掉吗?能让那些被烧焦的年轻工人复活吗?能抹去家属的眼泪吗?法律的威慑力不是写在判决书上的数字,而是让潜在的下一个资本家心生畏惧。但现在看来,他们根本不会怕。
![]()
更讽刺的是,这场灾难暴露的不只是企业问题,还有韩国社会的“双重标准”。对内,是安全事故;对外,是外交难题。因为死者里中国人最多,这让韩国压力陡增。要么给出公正判决,要么就要面对中国舆论的追问。可结果呢?15年。看似交差,实则侮辱。
我们能想象,未来几年,韩国政客还会继续喊口号,说要改善工厂安全,说要加强检查。可只要资本不怕,悲剧就不会停。对中国人来说,这更是一记警钟。出国打工,不仅要忍受环境的辛苦,还得面对生命的风险。万一出事,最后连一个像样的公道都难求。
所以,这个判决最大的意义是什么?提醒所有人:在资本和制度的夹缝里,最不值钱的就是打工人的命。不管你是韩国工人,还是中国工人。火灾带走的不是“23个数字”,而是一张张脸、一段段人生。法律要是只会数字游戏,那不过是在帮资本洗白。
人们最怕的,不是天灾,而是明明知道能避免,却看着人一个个死去。更怕的是,最后正义来得那么轻飘飘。今天是韩国华城,明天会不会是别的地方?没人敢保证。但可以肯定,资本的贪婪不会停。问题是,制度能不能真拦住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