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迅速向列强靠拢,也学习列强积极对外扩张。
在吞并琉球后,它把目光转向朝鲜。
![]()
朝鲜
对于清廷来说,朝鲜极其重要,它毗邻满清发源地辽东半岛,是中国北部的一个重要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隔离了来自日本及俄罗斯的威胁,清政府无论如何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容忍它无端丢失。
当时的中国和日本相继对西方开放,朝鲜也逐步受到西方国家要求贸易、传教、建立外交关系的压力,法国人、美国人都曾不惜以武力相威胁,然而都在朝鲜的反抗下未能成功。
当时的清廷已是四面危机,自顾不暇。后来的清政府也有意识的劝导朝鲜与西方国家建立联系,以抗衡日益增长的日本的影响。但是朝鲜对此不屑一顾,它既不愿意向西方开放,更看不上日本的维新运动,认为日本脱亚入欧,文明开化,与西人交好,不过是化为夷狄,与禽兽无别,朝鲜坚守不与日本交往的原则,宣布“与日本交际者处死刑”。
朝鲜的冷淡使日本感到不满,它决定以武力敲开朝鲜的大门。为此日本特地试探清政府的态度,当时的清政府正穷于应付各种外交危机无力东顾,只得告诉日本,朝鲜虽是中国的藩属,但其内政、外交从来悉听自为。
这在日本看来是默许,日本遂决定动用武力,而清政府为避免冲突,遂指令朝鲜与日本进行谈判。1876年2月24日,日朝签订《江华岛条约》,日本承认朝鲜为自主之邦,享有与日本平等的权利;双方同意建立外交关系,互派使节;朝鲜同意向日本开放三个通商口岸,日本在这些口岸享有领事裁判权。
![]()
李鸿章
清廷对来自日本的威胁比其他西方国家更加敏感,清政府决定推动朝鲜对西方国家开放,试图借助西方各国的力量抵消或减弱日本对朝鲜的影响。1882年,主管朝鲜事务的李鸿章派员促成朝鲜与美国谈判,美国承认朝鲜的独立,双方同意建立外交关系,互派使节;朝鲜同意美国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此后数年,中国还促成朝鲜与英国、法国、德国签订了类似协议,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朝鲜的对外开放及现代化进程。
日本不能容忍中国在朝鲜的强大影响力,日本大力在朝鲜扶持亲日派,并鼓动他们发动政变,虽然被镇压,但是当时清政府被中法战争缠住手脚,因此在朝鲜问题上不得不向日本让步,中日两国分享对朝鲜的宗主权,日本取得了向朝鲜派兵的权力。
当时的日本国力有限不足以驱逐列强在朝鲜的势力,加之日本需要时间积蓄国力,于是日本转而支持中国加强对朝鲜的影响力。日本的打算是由中国抵制列强对朝鲜的影响,这样日本以后再图谋朝鲜就只与中国打交道,而不必顾忌西方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减少日本可能遇到的阻碍。
中国没有察觉日本的阴谋,日本在分享中国对朝鲜的保护权后的退让,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李鸿章的虚荣心,他派极其能干的亲信袁世凯为驻朝全权代表。经过几年的努力,袁世凯在相当程度上控制了朝鲜的宫廷和政治、经济决策事务,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中国对朝鲜的控制力。袁世凯的强势与中国影响的扩大确实遏制了西方对朝鲜的觊觎,但却正中日本的下怀。日本始终没有放弃或削弱自己在朝鲜的活动,其驻朝鲜使团积极培植亲日派,力图将朝鲜变成日本独享的保护国。
亲日派东学党在日本的鼓动下发起反政府运动,朝鲜政府束手无策,于是向清政府求助。朝鲜政府与中国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袁世凯秘密沟通,希望清政府派遣军队协助平定东学党反政府运动。
![]()
清政府救援朝鲜
面对朝鲜的求援,清廷犹豫不决,日本得知消息后却支持中国采取积极行动,并向清政府暗示日本无意干预此事。清政府尤其是李鸿章信以为真。李鸿章于是奏请派遣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分批进入朝鲜,开抵牙山。
当清政府将派兵的决定告知日本时,日本以此为借口名正言顺的向朝鲜派兵。1894年6月2日,日本决定派遣一个混成旅团前往朝鲜。5日,日本组建战争体制,在参谋本部内设立大本营,直接隶属于日本天皇,并决定继续向朝鲜派兵。
当中日两国军队向朝鲜集结的时候,朝鲜政府已基本平息了东学党的反政府运动,局势趋于平静,中日两国驻军朝鲜的理由都不复存在,因此清政府建议中日两国军队同时撤走,朝鲜也要求日本撤军。
然而日本根本不理睬中国与朝鲜的要求,除了源源不断向朝鲜派兵外,还于6月16日向中国政府提出,为了防止朝鲜再度发生内乱,必须改革朝鲜的内政。
中国政府拒绝了日本政府提出的中日两国继续增兵朝鲜及共同主持改革朝鲜内政的建议,允许朝鲜自行整顿内政。第二天,日本御前会议决定与中国绝交,继续向朝鲜增兵,由日本单方面迫使朝鲜进行全面的内政改革。
日本逼迫朝鲜向中国宣布独立,中国当然不同意,李鸿章一方面指示袁世凯对此加以阻扰,另一方面电令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做好军事准备,以备不测。
但是朝鲜已经顶不住日本的压力了,决定向中国宣布独立,随后的形势更加严峻。
![]()
袁世凯
李鸿章虽然做了两手准备,但军事方面的实际上只是做做样子,李鸿章不切实际的希望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使日本在朝鲜问题上让步。袁世凯将一些列情况向李鸿章做了专门报告,强调日本不可能像国际社会所期待的那样维持东北亚的和平,他建议清政府要尽速决定是和是战,不要再一味浪费时间,因为留给中国的时间已经不多。
日本的态度、立场坚定而不可动摇,而中国方面却一味拖延,进行许多不必要的政策争论,错过了军事准备的最佳时机。1849年7月16日,清政府意识到中日战争不可避免,严令李鸿章迅速筹备进兵事宜,不可意存畏葸,徒事延宕。
然而最佳的时机已经过去,日本全力开动战争机器,中国政府被迫应战。战争爆发只是时间问题了,然而固执的李鸿章在进行军事准备的同时依然做着国际调停梦,依然在为和平作最后的努力。
然而日本并没有在乎列强的态度,日本政府一意孤行,根本不在乎甚至可以说最希望与中国开战,一决雌雄,彻底解决朝鲜问题,也就是彻底改变朝鲜的地位,将中国军队从朝鲜赶出,使朝鲜从中国的属国变成日本的第一块殖民地。
战争不可避免但战争结局已经注定,尽管中国和朝鲜占据道义高点,但守卫道义的意志薄弱,战争是残酷的,它从来不为道义所左右,而是实力和意志的较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