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农民工讨薪困境:责任链条断裂与监管缺失的双重难题
"我们不怕吃苦,就怕苦吃得没意义。"在西安市体育中心外围提升改善道路PPP项目(一标段)二工区北辰景观绿化工程建设项目中,30多名农民工被拖欠86.9万余元血汗钱,有人因此耽误子女教育,有人被迫中断医疗。这座由他们亲手打造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项目,却成了推诿扯皮的"责任真空"地带。城市的现代化,不该以牺牲建设者尊严为代价。
烈日下40℃高温作业的园林绿化工人,三、四年追讨86.9万余元血汗钱无果——央企项目拖欠工资暴露PPP监管漏洞,三十多个家庭在维权长征中写下血泪账本,城市文明正被这场欠薪拉锯战丈量底线。
![]()
在西安这座千年古都的现代化进程中,一场围绕农民工血汗钱的拉锯战正在上演。西安市体育中心外围提升改善道路PPP项目(一标段)二工区北辰景观绿化工程作为第十四届全运会的重点配套项目,早在2022年八月份之后就已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运营,但参与建设的30余位农民工至今仍被拖欠86.9万余元工资。这些农民工中,侯师傅、王师傅的经历尤为典型——他们带着全家老小的期盼来到城市,却在园林景观工程结束后陷入了长达三年的讨薪漩涡。
![]()
这起欠薪事件的背后,暴露出的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断裂。作为总包单位的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央企背景本该成为工程质量的保证,却在项目管理上出现了重大疏漏;在层层分包体系中,高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该项目施工单位,又将劳务作业转包给无资质的自然人包工头。这种常见的"大牌挂靠+多层转包"操作,最终导致末端劳动者维权无门。在工程款纠纷中选择通过诉讼途径解决与总包的矛盾,却让农民工成为了司法程序漫长等待中的牺牲品;而施工单位更是将经营风险直接转嫁给了最底层的劳动者侯超、王青涛等30余名农民工。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肩负根治欠薪监管责任的西安市住建局,不仅未能有效履行监管职责,反而成为了欠薪链条中的一环,这种"裁判员下场踢球"的荒诞现象,折射出当前工程建设领域监管体系的深层矛盾。
![]()
从制度层面审视,本案暴露出三个关键漏洞。其一,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制度的形同虚设。根据我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并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但该项目从始至终都未按规定开设专用账户,致使农民工工资与其他工程款混为一谈,最终被卷入工程款纠纷的漩涡。其二,分包管理的严重失控。工程经过总包、施工、劳务等多层分包后,原始的用工关系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农民工维权时往往面临"找不到责任主体"的困境。其三,有关部门监管的"灯下黑"现象。当监管者自身成为项目建设方时,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角色冲突,使得监督机制完全失灵。
![]()
在司法救济层面,高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起诉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索要1100万元工程款的诉讼,虽然为农民工讨薪带来一线希望,但民事诉讼的漫长周期与农民工迫在眉睫的生存需求形成尖锐矛盾。王师傅的遭遇颇具代表性:"法院说要等判决,可孩子开学等着交学费,房东催着要房租,我们农民工等不起啊!"这种司法救济与现实需求的时间错位,使得法律保护在实际效果上大打折扣。更值得深思的是,在工程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三年后,建设单位、施工方仍在就工程款扯皮,而最先被牺牲的永远是处于最弱势地位的农民工权益。
![]()
从全国范围来看,此类事件绝非个案。近年来,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地,类似的欠薪纠纷不断上演。每次大型赛事、重点工程背后,几乎都伴随着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灯下黑"现象。202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建筑业仍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重灾区,占全部欠薪案件的34.7%。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王师傅"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艰辛与无奈。
![]()
破解这一困局需要多管齐下的系统治理。首要的是强化央企内部问责机制。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央企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承担起保障劳动者权益的社会责任。建议将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纳入央企负责人考核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制。其次是完善分包合同管理。应当强制要求总包单位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承担连带责任,建立工资支付"上溯追责"机制,避免层层分包导致的责任稀释。最后是创新劳动监察方式。针对政府主导项目容易出现的监管盲区,可引入第三方独立监督机构,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的跨部门联合检查机制。
从更深层次看,这不仅是法律执行问题,更是发展理念的转变课题。当一座座现代化体育场馆拔地而起,当一场场国际赛事成功举办,我们不能忘记这些建设者们的付出。全运会的精神是"全民全运,同心同行",但如果连建设者的基本权益都得不到保障,这样的"同心"显然存在缺憾。王师傅们不需要鲜花和掌声,他们只想要回自己应得的劳动报酬——这既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城市良知的底线。
站在"十四五"规划中期的节点上回望,中国城镇化率已突破65%,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仍面临诸多障碍。解决欠薪问题不能止于个案处理,更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建议借鉴浙江"无欠薪"行动经验,建立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信用评价体系,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同时完善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降低维权成本。只有当制度保障的阳光照进每个工地角落,"王师傅们"才能真正分享城市发展的红利。
这起欠薪事件犹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快速发展中的治理短板。从西安市住建局的监管缺位,到央企的项目管理漏洞,再到分包体系的混乱无序,每个环节都需要深刻反思。在全运会展示城市形象的同时,如何保障建设者权益,这或许是比奖牌数量更值得关注的"隐形赛事"。解决欠薪问题,不仅关乎30多位农民工的家庭生计,更考验着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程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