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日本选手中有一位名字反复被提起——桥本帆乃香。
她确认参加中国大满贯赛事,让不少人突然紧张起来,甚至开始猜测她会不会成为国乒的“黑马”。但如果我们冷静下来看,这种担心其实没啥必要。
说到底,乒乓球是一项讲实力、讲技术、也更讲体系的运动,不是靠某一个人、某一种打法就能轻易翻盘的。
![]()
先聊聊削球这种打法吧。削球手主要以防守为主,靠旋转、落点和耐心跟对手周旋。听起来挺聪明,但现实是,在国际大赛中,削球手走到最后的非常少。
从邓亚萍到张怡宁,很多大满贯选手都公开说过,削球打法天花板明显。
为什么?因为它太依赖对手的失误,主动得分手段少。尤其在11分制、节奏快的现代乒乓球中,削球手需要满场跑动,体能消耗巨大,打到后面经常动作变形、失误增多。所以历史上,真正靠削球拿世界冠军的,屈指可数。
![]()
桥本帆乃香确实是目前女子乒坛比较突出的一位削球手。她有过外战41连胜的纪录,也赢过陈幸同、王艺迪这些中国队主力。但这些胜利大多发生在挑战赛这类低级别比赛,而且我们得看清楚,当时我们上的不少是年轻队员、或者正在适应新器材周期的选手。
比如王艺迪输球,就有球路相克的因素,并不代表整体实力被碾压。再说,中国队早就注意到了她。孙颖莎在横滨冠军赛、王曼昱在瑞典站都成功击败过桥本,尤其是孙颖莎在落后情况下逆转,甚至打出了11:1的局分——说明只要准备充分、战术对头,破解削球并不难。
![]()
那为什么每次一到大赛,就有声音开始“神化”某位外国选手呢?说白了,一部分是流量驱使。从张本美和、早田希娜,再到现在的大藤沙月、木原美悠,每次有点小爆发,就被说成是“国乒危机”,结果呢?她们没有一个人真正在大赛冲进四强。
张本美和在亚锦赛赢了一次孙颖莎(那场莎莎还带着伤),就被说成是“克星”,结果后面连续好几站比赛连八强都进不了。这种造神,到最后反而可能给外国选手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
再回过头看桥本。她1998年出生,今年27岁,在日本国内成绩其实并不算最顶尖。之所以这次被放大,可能更多是因为她赢过几个中国队队员、加上打法特别,让大家有了新鲜感。
但中国队最擅长的就是针对性训练。以前队里就有像武杨、胡丽梅这样的优秀削球手陪练,现在科研保障、录像分析、战术模拟更是全面。陈幸同、蒯曼这些队员只要调整好心态、打好落点,战胜桥本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
真正值得咱们关注的,其实不是日本选手,而是欧洲那边的发展。你看男子那边,莫雷加德、勒布伦兄弟,还有达科,已经多次给我们制造麻烦。女子方面,欧洲选手身高臂长、力量足、相持能力强,一旦技术上再细腻起来,会很难打。
比如罗马尼亚的斯佐科斯、德国的韩莹(虽然也是华裔,但代表德国出战),都具备爆冷的能力。而且欧洲选手普遍心理压力小、敢于搏杀,这种打法一旦打顺了,威胁比稳健型的亚洲选手要大。
再说,乒乓球发展到现在,早就不是靠个人能力单打独斗的时代了。
![]()
中国队强大,是因为我们有完整的梯队建设、科学的训练体系、充足的人才储备。你看最近横滨、瑞典、澳门这几站,我们经常是提前包揽四强——这说明整体实力厚度足够,不是一两个人能撼动的。
所以,真的不用动不动就“警惕这个、提防那个”。桥本帆乃香参赛,无非是多了一个有特点的对手,但远远谈不上是什么“威胁”。看乒乓球,放平心态就好。咱们队员只要正常准备、发挥出水平,该怎么打还怎么打。
至于外界老爱制造“狼来了”的故事,咱们听一听、笑一笑就好,别太当真。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