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周六的晚上,12岁的男孩遭到父亲殴打,我们紧急行动,8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把孩子从家暴中解救了出来。”
这是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下称浦东法院)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下称未家庭)庭长徐慧莉分享的一个真实案例,也是未家庭成立15年来,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一个缩影。
今天(9月23日),浦东法院联合上海中致社区服务社,与FM106.5东上海之声《智慧立方体》栏目携手推出“守护少年的你”专题访谈直播,徐慧莉庭长和中致社青少年服务部部长姚静吉走进直播间,讲述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与社会观护服务如何协同发力。节目在“浦东观察”“喜马拉雅APP”等平台同步播出。
▲点击收听▲
家暴阴霾下,为他撑起一把伞
在最需要呵护的年纪,12岁的少年却满身伤痕,他的安危牵动着所有人的心。访谈中,两位嘉宾共同讲述了去年发生的一起严重家暴案件。
该案中,父亲以“挫折教育”为名,经常对年仅12岁的儿子采取棍棒教育。一个周六的晚上,孩子因作业问题再次遭遇家暴,头部、面部、背部等多处受伤。民警介入后,父亲虽承认殴打事实,但以儿子抚养权归自己为由,拒绝孩子母亲将孩子带离,双方在现场僵持不下。
虽值周末,未家庭在接到区妇联反映后,第一时间联动多单位召开联席会议了解情况,迅速立案并组织当事人听证。主审法官结合证据与现实情况,认定该案符合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条件,在派出所当场宣读了裁定。随后,法官还对父亲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他认识到行为严重性,最终父亲承诺将遵守保护令,孩子也在民警护送下,与母亲一起安全回家。
保护不能止于一纸裁定。保护令签发后,法院持续跟踪回访少年情况,并联合中致社社工展开社会观护工作,对孩子开展定期心理疏导,也对父亲持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在后续观护工作中,我们社工看到了孩子久违的笑脸。”姚静吉动情地回忆道。
没多久,孩子母亲起诉要求变更抚养关系,法院依法支持了她的诉请,判决孩子与母亲共同生活。在安全温暖的生活环境中,孩子逐渐从父亲家暴的阴霾中走出,重拾笑容与自信。
徐慧莉表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保护令后的回访、心理疏导和社会观护同样至关重要。姚静吉补充道,社工不仅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情况,也针对家长的教育问题进行指导,真正让孩子在法治和社会关怀下获得持续保护。
![]()
解开纹身背后的青春困境
访谈中,两位嘉宾还分享了一起被不良信息诱导的未成年人案件。17岁的小王花费3000余元在手指、手臂、背部、腿部等多处纹身,家人得知后起诉至法院,要求纹身店返还纹身费用并赔偿5万元清洗纹身费。
就该案的法律责任认定,徐慧莉介绍,首先,纹身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提供服务,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8条规定,属于违法经营;其次,纹身过程造成未成年人人身损害,构成侵权行为;再次,3000余元的纹身费用以及纹身行为对未成年人而言,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最终,法院联合多方力量促成调解,纹身店同意退还纹身费用并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费用。
姚静吉则分析,未成年人选择纹身往往并非单纯“好看”,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心理和家庭因素,如盲目跟风模仿,认为不纹身就不合群,或心理宣泄,通过制造伤痕宣泄情绪等,应及时疏导。
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托未成年人特色审判机制,委托中致社对小王的家庭进行家事调查。调查发现,小王的母亲常年失联,父亲重组家庭后对他疏于管教,缺乏有效沟通与陪伴,青春期的他于是通过纹身追求刺激和认同。随后,法院向小王父亲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责令其加强对孩子的陪伴与监管,青少年社工也持续跟进小王的观护工作。
全面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案例讲述后,两位嘉宾分享了浦东法院与中致社携手走过的合作历程。自2021年7月起,中致社正式启动法院常驻工作试点。在案件审理中,青少年社工充分参与法院的审判延伸工作,根据需求开展先行调解、社会观护、心理疏导等工作。至今,未家庭驻庭社工已成功处理纠纷1700多起,形成200多份社会调查、家庭监护能力监测报告等。
不仅如此,浦东法院还与中致社携手构建起“1+36+N”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支持体系,建立36个街镇社工对接观护、定期专业培训等常态化工作机制,让个案救助延伸到全面守护。
同时,利用司法大数据库、数助治理应用场景等数字资源,浦东法院开发出“未成年人案件司法大数据分析系统”,对接浦东团区委“浦东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专设“权益类青少年”类别,通过“抓前端、治未病”,打造辖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闭环,提升保护效能。
谈及“法治种子”的播撒,徐慧莉重点介绍了浦东法院持续深耕17年的“春天的蒲公英”青少年法治教育工程。该项目自2008年启动,以法治教育为起点,组建起专业讲师队伍,至今已累计开展法治巡讲800余场,让法治的种子在数万名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
多年来,“春天的蒲公英”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积极构建多元化的法治教育模式与司法保护体系。项目精心创编的普法漫画丛书《开心漫漫看》,14年来累计推出32季4万册,面向全国公开出版3册,不仅入选《青少年法治教育漫画绘本丛书》,还被教育部列为《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最高人民法院法工委称其为“适合未成年人特点、富有时代感、社会反响好”的法治宣传图书。2020年,30集“漫漫看”同名有声书在喜马拉雅音频平台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线,播放量超过2800万次。
![]()
2022年起,浦东法院聘任多批法治副校长,组建“蒲公英”法治巡讲团,开发“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课堂”系列课程,在全市法院首创编辑中小学思政司法案例集。
如今,浦东法院推出最新创意成果——“开心漫漫游”思政桌游,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法律知识。
多年来,“春天的蒲公英”品牌持续焕发新活力,先后荣获全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制度创新”优秀事例、上海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十佳示范案例、上海法院“十大文化品牌”等多项荣誉,并被写入《上海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愿每一个“少年的你”,都能向阳而生,逐光而行。

线索来源丨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
本文作者丨王轶凡
本版摄影丨李泾硕
责任编辑丨曹赟娴
- END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