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3日,上海市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教育委员会联合通报了近期引发广泛关注的学校午餐安全问题。通报显示,9月15日,绿捷公司派驻静安区某小学的经理发现配送至该校的虾仁中存在异物后,公司实际控制人竟选择瞒报并统一口径,而非立即公开透明地处理问题。
截至9月15日,这家公司竟然承担着上海市211所学校的餐食供应任务。想象一下,如果那天没有那位经理的警觉,这些问题虾仁将会被多少孩子吃进肚子里?
01 事件曝光:虾仁现虫,企业选择隐瞒而非公开
9月15日上午9点40分左右,绿捷公司派驻静安区某小学的经理孙某某发现配送至该校的3箱虾仁解冻焯水后,其中一盆(约18公斤)内有虫。
孙某某立即报告公司品质部负责人钱某,钱某随后向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某某汇报。这本是一个及时止损、坦诚面对的机会,但张某某做出了令人震惊的决定。
他指令业务经理等人对供应211所学校的虾仁原料及菜品全部下架并就地销毁。次日,张某某要求总经理董某某对外统一宣称:下架原因系虾肠外溢,有泥沙。一场本应公开透明的食品安全事件,被强行掩盖起来。
02 迅速响应:政府部门介入调查控制局面
9月16日,相关舆情引发关注后,市场监管部门和教育部门立即行动。经查,绿捷公司9月15日共向全市211所学校供应涉虾仁相关菜品。
其中161所学校回收了相关原料、半成品及成品菜品,50所学校在接到通知前已供餐。这意味着有50所学校的学生已经食用了这批虾仁制作的菜品。
公安机关已经立案侦查,并控制了相关人员。市场监管部门同时对学校相应成品留样送检,检测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阴性。
03 检测结果:符合标准但过程存疑
通报公布了详细的检测数据:对绿捷公司同批次库存未使用的虾仁原料进行抽样检测,混合样品挥发性盐基氮检测值为7.06mg/100g,符合国家标准限量要求。
磷酸盐检测值为3.10g/kg,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最大使用量要求;苯甲酸、山梨酸等防腐剂未检出。
9月22日的再次核检显示,混合样品挥发性盐基氮检测值为7.44mg/100g,同样符合标准,且“未发现正常视力可见的杂质、霉变、虫蛀”。
这些数据虽然显示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但无法消除企业隐瞒问题、擅自处理可疑食品的严重过错。
04 强化措施:国企临时接管,家长参与监督
针对此次事件,上海市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措施:
市场监管部门已对库存涉事批次虾仁全部封存处理,并立案调查;
相关市级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入驻企业,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管,同时由市属国企临时接管公司运行;
教育部门将切实落实好食材供应和学校履约验收情况定期抽检制度,邀请更多学生家长、行业专家、第三方机构参与抽检;
各区全面核查学校餐食供应招投标情况,一经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将按程序终止合同并重新招标;
公开学校负责人陪餐安排,扩大家长陪餐范围,确保陪餐人员与学生同一场所、同一餐食;
将学生和家长满意度纳入招投标合同约定条款,由各区统一组织第三方机构每学期开展一次学校餐食满意度全覆盖匿名调查。
上海三部门在通报中明确表示:“学校食品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红线。”这起事件虽然最终检测结果符合标准,但企业隐瞒真相的行为已经越过了这条红线。
如今,市属国企已经临时接管绿捷公司运行,211所学校的餐食供应暂时安全了。但长远来看,只有持续强化监督机制,让家长真正参与进来,让透明度成为校园餐食的标配,才能让孩子们吃得安心,让家长们放心。
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都是一次警醒,上海此次的快速反应和透明通报值得肯定,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这些监管措施持之以恒地落实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