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际社会纷纷举手承认巴勒斯坦国家地位之时,巴勒斯坦人却发现自己脚下的土地正在一块块消失。
2025年9月22日,联合国总部将召开落实"两国方案"的国际会议,预计法国、英国、加拿大等10个国家将在会上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至此,全球已有145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地位,这一数字超过了联合国会员国总数的四分之三。
然而,与这一外交胜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巴勒斯坦人实际控制的土地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以色列持续推进在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建设,其财政部长斯莫特里奇甚至提出了一项极具争议的计划,意图吞并约旦河西岸82%的土地。
![]()
一、胜利背后的现实困境
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国的承认浪潮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埃及总统塞西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近日的通话中一致认为,即将召开的联合国会议将是落实"两国方案"的"关键一步"。
然而,巴勒斯坦外交和侨民事务部长法尔辛的表态却显得颇为谨慎:"承认巴勒斯坦国不会结束战争,但这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这句话道破了巴勒斯坦人面临的双重现实:外交上的突破与实地处境的持续恶化。
目前,巴勒斯坦由约旦河西岸、东耶路撒冷和加沙三部分组成,生活着约550万巴勒斯坦人。东耶路撒冷已被以色列正式吞并;约旦河西岸处于不同程度的被占领状态,居住着约50万以色列定居者;而加沙地带虽然自2005年以色列撤军后由巴勒斯坦人自治,却正遭受着严重的军事打击。
![]()
二、正在消失的国土
以色列财政部长斯莫特里奇公布的计划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该计划意图吞并约旦河西岸82%的土地,仅将六块相互孤立的飞地留给巴勒斯坦人。这些飞地包括杰宁、图勒凯尔姆、纳布卢斯、拉姆安拉、杰里科和希伯伦等巴勒斯坦主要城市。
与此同时,加沙地带的处境更为严峻。自以色列被哈马斯袭击发生战火以来,以军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已持续近两年。持续不断的战火给当地平民带来了毁灭性后果。
虽然以色列政府否认实施种族灭绝,但并未掩饰其强制将加沙居民迁出的意图,并将此称为"人道主义措施"。
![]()
三、加沙的人道危机
加沙城作为加沙地带北部的重要城市,如今已成为以色列军事行动的重点目标。以军方称,加沙城是哈马斯军事和政治力量的中心枢纽。
在被围困23个月后,加沙城遭受着无差别的轰炸与破坏。据新华社报道,以色列国防军近日发动大规模地面攻势,以军坦克已进入加沙城,并在袭击中炸毁了当地最高住宅楼Al-Ghafri大楼。
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最新数据显示,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6.5万名巴勒斯坦人死亡、16.5万人受伤。
![]()
四、国际社会的分歧
面对持续升级的巴以冲突,国际社会表现出明显分歧。联合国大会于9月12日通过一项决议,支持关于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及实施"两国方案"的纽约宣言。该决议以142票赞成、10票反对、12票弃权获得通过。
然而,在联合国安理会就加沙停火决议草案进行表决时,由于常任理事国美国再次行使否决权,草案未能通过。这已经是美国多次在巴以问题上投下否决票。
9月15日,阿拉伯-伊斯兰紧急峰会发表公报,呼吁伊斯兰合作组织成员国审查以色列的联合国会员国资格是否符合《联合国宪章》规定,并推动暂停以色列的联合国会员国资格。
![]()
五、"两国方案"的前景
"两国方案"被国际社会广泛认为是解决巴以问题的唯一可行出路。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耿爽大使指出:"以色列早已独立建国,巴勒斯坦人民的建国权、生存权、回归权却长期遭到漠视,这是巴以局势屡陷动荡的症结所在。"
独立建国是巴勒斯坦人民不可剥夺的民族权利,这也是实现巴以和平共处的基础。然而现实是,巴勒斯坦实际控制的领土正在不断缩小,与国际社会的外交承认形成了强烈反差。
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压力正在加大。德国等西方国家已宣布暂停批准向以色列出口可能用于加沙战事的武器装备。
但对巴勒斯坦人而言,他们不仅面临着国土的丧失,更承受着民族未来信心的消磨。在隔离墙和定居点的包围中,巴勒斯坦国的未来依然充满不确定性。(资料来源:新华网、央视新闻、南方周末、新京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