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官宣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的歼-35、歼-15和空警-600均在福建舰上通过了电磁弹射试验。
![]()
中国成为了全球首个实现电磁弹射和五代机协同的国家,这对于长期垄断航母核心技术的美国而言,其海上霸权正被中国这一技术突破逐渐瓦解。
美国曾在上世纪90年代就研究电磁弹射这一技术。2017年福特号服役时,美国还大肆宣扬自己能够改写海战规则,如今美国地位动摇,福特号的电磁弹射器故障频繁,屡屡受挫。
中国福建舰从去年5月首次海试,到完成多机型的弹射,仅仅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却实现了美国近10年未达成的技术突破。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技术路线更加领先。美国采用的是中压交流技术,能量利用率低、波动大。而中国选用了更先进的中压直流方案,使弹射器的故障率非常低,轨道寿命和能耗指标均占有优势。这种技术上的高度和效率,让仍在与故障缠斗的美国海军颜面尽失。
美国的困境源自战略摇摆和工业空心化,其电磁弹射和F-35项目因海军、空军利益博弈导致资源分散,从而造成航母等机的被动局面。当福建舰明确搭载歼-35后,美国又仓促调整了福特级二号舰的规划,但因为造船工业衰退和稀土供应受限,改造计划一拖再拖,至今没有完成F-35的上舰测试。
而且美国的制造业质量下降,供应链断裂,其主要零部件依靠海外采购,进一步加剧了供应链问题。中国不仅实现了电磁弹射所有核心部件的国产化,还在稀土材料和大功率电力电子等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制约了美国同类装备的升级,这种工业实力的鸿沟,才是双方差距的本质。
![]()
自此,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和回收系统算是站稳脚跟。此前有人还担心新技术会中看不中用,如今三型飞机稳稳起降,说明福建舰核心装备已脱离试验阶段,能够满足实战需求。
歼-35是全球首款电磁弹射的五代舰载机,机身雷达反射截面仅有0.01平方米,隐身性能远超美国F-35C,400公里的雷达探测范围是F-35的两倍,能够先于敌方发现和攻击目标。
美国海军早年就质疑过F-35单发可靠性,导致该机研发滞后。福特号服役时没有适配的隐身舰载机,如今F-35C仍只能在蒸汽弹射的尼米兹级上起降,电磁弹射与隐身战机的结合迟迟无法实现。
空警-600使福建舰预警范围较预警直升机扩大数倍,甚至能够跟踪探测隐身目标。美国福特号虽然早有E-2D预警机,但受限于弹射器的可靠性,无法实现高效出动。
况且电磁弹射的优势非常明显,空警-600能够高频次出动,保证预警机在空中的不间断监控。歼-35能够满油飞行,且具有较强的隐身功能,不用为载重牺牲性能。歼-15T可根据任务需求实现满油或满弹配置,重载打击能力显著提升。
歼-35的隐身突防、歼-15T的重载打击,再加上空警-600的全域感知,三者形成的体系合力,这种配套能力是当前美国航母无法企及的。
空警-600可将预警范围扩展到远海,让编队对海域的控制从阶段性覆盖变为持续监控。歼-35凭借隐身性能夺取制空权不在话下,歼-15T则是重载重拳,对海对陆打击都极具威力。再加上歼-15D的电子掩护,航母编队形成体系化战力,不再是单打独斗。
这同样也是中国海军转型的关键一步,以前远海作战总是力不从心,如今有了这一套组合,远海任务从理想变为现实,以后维护海洋权益、应对远海局势也更加底气十足。
美国海军长期依赖航母数量维持霸权,但福建舰实现了电磁弹射与隐身舰载机的结合,单舰作战能力远超福特号,而且中国航母建造的加速,正逐渐瓦解美国的数量优势。
按照当前速度,福建舰很快服役,未来10年中国有望建成多支电磁弹射航母编队,甚至会出现核动力航母,届时将彻底扭转东亚海上力量的对比。
以往美国航母编队在西太推行航行自由,常常以单航母或者双航母战斗群对局部的兵力进行压制。如今福建舰的电子弹射能力,能够让中国在海上具备以少胜多的潜力。
中国福建舰的电磁弹射使舰载机出动率高于蒸汽弹射的两倍,再配合歼-35的隐身优势和空警-600 的预警能力,即使面对美国的双航母编队,也能够在密集化攻击上形成局部优势。
这种能力,直接动摇了美国航母威慑的根基,而美国“将域外航母赶出西太”的口号,已成为遥不可及的幻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