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达子
本文共2823字,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前言
武则天14岁以才人身份入李世民的太极宫,跟着这位天可汗从贞观之治的盛年走到晚年猜忌的末路,受宠过,也露过锋芒,12年里却没怀上一儿半女。
![]()
可转身跟了李治,不过两年就生下长子李弘,之后更是连生五胎,成了史书中生育能力极强的女人。
那武则天跟李世民的12年的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老达子就来给大家扒一扒~
李世民的生育成绩单:40岁后几乎断更
根据《旧唐书・太宗诸子传》《新唐书・公主传》的记载,李世民一辈子生了14个儿子、21个女儿,总共35个孩子,算得上火爆的高产父亲。但你把这些孩子的出生年份拉成线,会发现一个扎眼的规律:他的生育力在40岁之后突然踩了急刹车。
李世民出生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咱们算笔年龄账:
他36岁那年(贞观八年,634年),长孙皇后生下最小的女儿新城公主——这是李世民最后一个有明确出生年份的孩子。之后到他去世的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整整15年,他没再添过一个女儿了。
儿子这边更明显:最小的儿子是曹王李明(生母是巢王妃杨氏,也就是李元吉的老婆)。史料没写他具体生日,但他在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受封曹王。就算他是贞观十五年(641年)出生的,那年李世民已经43岁,而从贞观十五年到李世民去世的8年里,他再没生过一个儿子。
不是李世民不想生,是身体真的扛不住了。他的生育衰退,本质是一辈子透支的结果。早年四处征战,李世民从18岁跟着李渊起兵,打薛举、平刘武周、灭王世充窦建德,哪次不是冲在最前面?《资治通鉴》里写他打刘武周时,曾身先士卒,匹马冲阵,身上没少留刀箭伤。
当上皇帝后,他还是改不了亲征的习惯。贞观十八年(644年)打高丽,50岁的人了,还亲自率军渡辽水,结果被冻得足疾复发,回来后就落下了病根;
晚年又迷信上了丹药,《资治通鉴》明确记载,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他找天竺方士那罗迩娑婆寐练长生药,吃了之后身体渐衰,第二年就驾崩了。
![]()
武则天出勤率有多低
武则天进宫之后,被封为五品才人,要知道才人根本不是什么宠妃种子选手,就是后宫里的中层事务员,连侍寝优先级都排到墙角里。
唐代后宫的金字塔结构,《旧唐书・后妃传》写得明明白白:
皇后→4位夫人(正一品,比如后来杨贵妃的位置)→9位九嫔(正二品,比如武媚娘后来当的武昭仪)→9个婕妤(正三)→9个美人(正四)→9个才人(正五)→后面还有宝林、御女、采女三层,分别是正六、正七和正八品。
换句话说,武则天刚入宫的职称,相当于今天公司里的主管。上面有总监、经理、高级主管好几层,想摸到老板李世民的面?先等前面100多号人排完队再说吧。
所以说,武则天的职场履历,比任何史料都扎心:从14岁入宫到26岁太宗驾崩,整整12年,她一直是才人,没升过一级。
唐代后宫的晋升逻辑很简单:要么靠生育(生个孩子最少升一级),要么靠皇帝宠爱(比如太宗的韦贵妃,从良娣直接升到贵妃)。可武则天呢?12年原地踏步,连美人(正四品)都没混上。
唯一能证明她见过太宗的,是她后来回忆的狮子骢事件:太宗有匹烈马叫狮子骢,没人能驯,14岁的武则天站出来说我能驯,要铁鞭抽、铁棍打、匕首——可就算14岁的她表现得再伶俐,太宗也只是笑而不答(武则天晚年回忆时仅提上壮其志,却没说上宠其容)。
因为此时的太宗,早就没了宠幸后妃的兴致。长孙皇后的去世,把他对爱情和后宫的热情,彻底浇灭了。
长孙皇后死后,太宗对后宫长期罢工
贞观十年(636年)六月,36岁的长孙皇后病逝。这不是一个皇后的离世,而是太宗灵魂伴侣的消失。他的感情世界,从此空了一大块。
长孙皇后有多重要?《旧唐书・长孙皇后传》里写得直白:她是太宗打天下时的战友(跟着李渊起兵时,她就帮着安抚将士家属),是治天下时的参谋(劝太宗别杀魏征、别封外戚),更是懂他心事的知己(太宗生气时,她从不说教,只陪他聊当年打薛举的旧事儿)。
![]()
她死后,太宗的反应比任何人都激烈。他下令宫苑之中,朝夕奠祭,让宫女每天早晚都去长孙皇后的寝宫拜祭,连她用过的梳子、看过的书都不许动。
还在皇家园林西苑里建了一座层观(高达十几丈的高楼),每天上完朝就登楼望长孙皇后的陵墓昭陵,有时能站一整天。
从那以后,太宗对后宫的态度,都变成了例行公事: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频繁宠幸后妃,虽然也在选妃、生育、晋封,但是一直都没有立正妻。自贞观十年六月后到二十三年太宗崩,皇后空了13年,也没有什么皇贵妃之类替补名号,这在唐初可以说是空前的现象。
而武则天入宫的时间,刚好是贞观十一年(637年),也就是长孙皇后去世才一年,太宗还沉浸在悲痛里,哪有心思去宠一个14岁的才人呢?
身体问题?武则天用6胎打脸
看到这,不知道有没有怀疑:是不是武则天自己身体不行?
答案就俩字:扯淡。
她跟李治在一起13年,从28岁到41岁,连生6个孩子。这要是身体有问题,古代医疗条件下根本不可能完成连续生育成就。我们看看《旧唐书》《新唐书》里的生育清单,看看史料记录的生育成绩单。
武则天跟李治的孩子,每一个都有正史出生证明:
长子李弘(652年生,武则天28岁):《新唐书・孝敬皇帝弘传》明确写弘,永徽三年生于感业寺——没错,她刚从感业寺回宫没几个月就怀上了,这效率,说明身体状态随时待命;
长女安定公主(654年生,29岁):虽然早夭,但《旧唐书・高宗皇后王氏传》提到武昭仪生女,后就顾弄——能怀孕就是生育能力的铁证;
次子李贤(655年生,30岁):《旧唐书・章怀太子贤传》记永徽六年,封潞王,这年刚好是武则天被立为皇后的年份,封后当月就生儿子,可见她跟李治的相处密度;
三子李显(656年生,31岁):《旧唐书・中宗本纪》说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显,高宗第七子,母曰则天顺圣皇后,立后第二年再添一子;
四子李旦(662年生,37岁):《旧唐书・睿宗本纪》载龙朔二年六月己未,生于长安蓬莱宫含凉殿,此时武则天已经是权倾后宫的皇后;
小女儿太平公主(665年生,41岁):《新唐书・太平公主传》写麟德初,吐蕃请主下嫁——41岁在古代算高龄产妇,但武则天不仅生了,还把太平公主养得活蹦乱跳,后来成了盛唐最有权势的公主。
![]()
李治是那个对的人
武则天跟李世民12年无后,跟李治13年6胎,差距不在她的身体,在伴侣的状态。不是她突然会生了,是李治给了她能生的所有条件。
李治对武则天的感情,不是见色起意,是藏了好几年的执念。
《旧唐书・则天皇后传》里写得直白:“时上在东宫,因入侍,见才人武氏而悦之”。贞观末年,李世民病重,太子李治天天进宫侍疾,刚好遇到在太宗身边伺候的武则天(此时她还是才人)。19岁的李治,一眼就看上了25岁的武则天。
等武则天回宫后,李治的偏爱更是写在脸上。刚回宫就封她为昭仪,还为了她,不惜废掉出身关陇贵族的王皇后。
武则天在太宗朝的12年,是一年见不了几次皇帝的透明人。到了李治这里,变成天天黏在一起的第一宠妃,相处频率的差距,直接决定了造人机会的多少。
![]()
还有一点就是政治的催化剂作用了。
李治刚即位时,面临一个致命问题:权力被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大臣把持。这些人是太宗留下的顾命大臣,连李治想封个妃子都要管(比如他想封武则天为昭仪,长孙无忌直接反对)。而武则天呢?她没有关陇集团的背景,只能依赖李治,同时她聪明有手段,能帮李治对抗元老大臣,毕竟他们是利益绑定的战友。
老达子说
武则天和李世民无后,不是克夫,不是身体差,是两个人的磁场根本不合。李世民需要的是懂他的灵魂伴侣(比如长孙皇后),而武则天是有野心的政治家。李治需要的是能帮他的伙伴,而武则天刚好是最懂他的人。
历史从来不会骗人,武则天的6个孩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不是她不能生,是没遇到愿意让她生、有能力让她生、需要她生的人。
而李治,刚好就是那个对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