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学校的供餐
最近学校供餐,在我们这里成了热门话题。涉及千家万户,哪有不引爆话题的。
这方面,日本的做法可供我们参考。
不是我们言必称日本,而是他们确实在方方面面有值得我们称赞与学习的地方。
如他们的小学供餐,在日本从事教育的外国老师们,都说做到了极致,属于世界第一。
日本学校供餐始于1889年,最初作为针对贫困家庭儿童的救济事业在小学推行。
战时曾一度中断,战后在全民粮食短缺的背景下,为解决儿童营养不良问题,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援助下重新启动供餐。1945年正式颁布《学校供餐法》,供餐制度由此在全国推广。随着普及率逐步提升,2005年又颁布了《食育基本法》。该法律规定学校应与社区协作开展食育活动,如今学校供餐不仅是营养供给,更被定位为包含餐桌礼仪、食材营养知识及饮食文化学习的教育环节。
日本小学供餐的基本做法有2点。
第一,由营养师或管理营养师精心设计菜单,并细致计算营养价值。
日本的每所学校或供餐中心都配备了负责管理供餐的专家,如营养教师或学校营养职员。
或许有人对“营养教师”这个称谓感到陌生。该职位是2005年随日本《食育基本法》同步设立的较新制度,主要负责儿童营养指导与管理,旨在进一步完善食育体系。
以营养教师为核心的专业团队,通过科学计算确保每日膳食能满足儿童所需能量与营养素的三分之一,并据此制定菜单。更值得关注的是,他们不仅追求营养指标达标,更注重食材品质——优先选用优质原料及本地时令食材,全程贯彻以儿童健康为本的甄选原则。
第二,五大营养素必不可少。
日本小学午餐经过精心设计,确保学生能均衡摄取五大营养素。
五大营养素即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要均衡摄取这五类营养素,关键在于采用“一汤三菜”的饮食模式。
若按菜品类别划分,可分为主食、主菜、副菜、牛奶/乳制品、水果(甜点)五大类。通过尽可能组合这五大类制定菜单,才能提供营养均衡的学校午餐。正因如此,学校午餐才被誉为“均衡饮食的典范”。
此外,日本学校供餐还承担着“如何为未来健康生活规划饮食”、“该摄取哪些食物”等教育功能,堪称重要的学习教材。因此,学校供餐基于“日常经验与精细食谱”、“厨师与营养师的协作”,将希望孩子们掌握的饮食知识浓缩其中。例如:
▲主食、主菜、副菜、汤品的搭配与均衡
▲单餐食量的把握
▲时令食材的运用
▲调味浓淡的控制
▲本地食材的采用(地産地消)
▲日本四季节庆活动与世界饮食文化
这些知识点都经过精心设计,让孩子们在用餐过程中自然习得。
此外,营养师还通过“校园公告栏与用餐时段广播”、“营养通讯与菜单表”等渠道持续传递知识,帮助孩子们深化认知。
还有就是“挑食”问题。关于学校供餐中最常见的问题。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两样不喜欢的食材或菜肴。日本过去曾有因挑食剩饭而被“强迫进食”的案例,但如今已不再采用这种做法。孩子挑食背后存在诸多原因,除口味、口感、色泽外,“不愉快的记忆”也可能成为厌恶特定食物的诱因。“强迫进食”本身可能形成“不愉快记忆”,反而加剧对厌恶食物的抵触。
因此日本老师现在的做法是绝不强迫孩子。老师们会用“尝一口试试?”等引导性话语创造尝试机会,但绝不会因剩饭而责备孩子。理想状态是让孩子通过“看到朋友吃得津津有味就试了试”、“尝过发现意外好吃”等自然过程,逐步减少厌恶食物。在与班级伙伴共同进餐的氛围中,学校午餐正营造着理想的饮食环境,让挑食现象自然减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