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人人都是美的作者

0
分享至

秋分,是光与影的均分,也是人与自然的和鸣。此刻的平衡,不是停顿,而是新的起点——提醒我们,美从不只是形式上的存在,而是一种能启发心灵的力量。在这份均衡中,美被重新看见。

此时,松美术馆内的松枝依旧苍翠。

近日,张晓刚大型个展《读者与作者》在松美术馆开幕,这是他迄今最大规模的回顾性展览,由崔灿灿策展,汇集近400件跨越半个世纪的作品。展览以“读者”与“作者”的双重身份为线索,追问艺术与个人、历史与时代的情感联结。不同于线性叙事,它采用非线性的结构与超现实手法,勾勒张晓刚反复探讨的命题与情绪痕迹。

艺术不是小众圈层的私语,而应是公众共享的经验。正因如此,欧莱雅中国携「美之道」加入,与松美术馆、张晓刚一同推动青年美育——不仅在整个展期让展览免费向学生开放,更在特别的12小时青年美育专场活动中,把“观看”转化为“参与”。让青年从欣赏者到创造者的转变,不只是一种形式的参与,而是一次对“美”的自我启发。

这场“美之道・读者与作者”沉浸式青年美育专场活动,以“百人共创”“沙龙”“艺术导览”等形式展开。秋分的昼夜平衡,也因此有了新的隐喻:美是人与艺术的共鸣,更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深层对话。



美从来都不是悬浮于

生活之外的抽象,

它在日常、在自我、也在时代中生长。

在这场特别的美育实验里,

青年们通过观展、聆乐、对话与创作,

亲历了美如何成为一种长久的联结。

正是在这层语境中,

“美的升华”成为可能。



法国作家普鲁斯特说过一句话:“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寻找新的风景,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生活的美,往往藏在那些不期而遇的瞬间,在计划之外的惊喜。当我们敞开心扉地迎接未知,就会发现“美”。

在“百人共创”的草坪上,年轻人随手勾勒自己心中的色彩;在展厅中,抬头的一瞥捕捉到光影在白墙上的流转;在导览员的讲解间隙,观众或轻轻点头、或微微皱眉、或不自觉举起手机记录与围观,这些细微反应同样构成了日常的风景。美存在于张晓刚的艺术作品里,也藏在空气的流动、身体的停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呼吸中。感知松美术馆内每个微小的瞬间,让人意识到——日常即是最好的美学课堂。

在线下沙龙中,年轻人围坐一起,聆听嘉宾们分享生活中的美。氛围少了几分拘谨,却多了几分真切与自在。

兰珍珍回忆起自己童年在重庆山里的场景:四五岁时,她常常光着脚,踩在滚烫的柏油路上,给外婆送饭。地面烫得让人直跳脚,她索性一边跳一边哼歌,好像在街头跳舞。那时虽艰苦,却因心中有光,记忆竟带着某种美的亮色。她说,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她学会在困境中发现美,并坚持收集这些星星点点的瞬间——哪怕只是早晨涂上一抹口红,也能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天 。

张晓刚则忆起22岁时的一个傍晚。他独坐山坡,看夕阳的最后一缕光落下,一个女孩背着牛粪缓缓走过。他突然想起米勒的画作,那一刻,美成了一种神秘的召唤,让他兴奋得从山坡上狂奔而下。策展人崔灿灿则选择了张晓刚的两幅小画展出:一双拖鞋与一本床头书。他相信,比起宏大叙事,这些承载记忆与时光印记的日常物件,更能触动人心。

美可以是生长的枝芽,可以是悲喜交织,也可以是不被常规定义的任何瞬间。因为美从不依附标准,它只会在某个时刻骤然绽放。



在“美之道”沙龙环节中,青年不再只是聆听者,而是把自己的经历与思考摆上桌,与艺术家、学者平等对话。而在台上,每一位嘉宾本身也在以不同方式回应“自我”——有人从童年记忆中寻找真实,有人通过学术方法追索文化脉络,有人以艺术创作与社会共振。他们的表达并没有统一答案,却共同指向了一个事实:美并非外在标准,而是一种独特的内在确认。

这种回归,让美成为人与自己和解的过程,也是一种向外的勇气。无论是青年随手的一次落笔,还是嘉宾发自内心的一个瞬间分享,都是在宣告“我是谁”,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世界增添更多元的色彩。

在兰珍珍三十岁那年,她选择加入欧莱雅。面对当时引来的不少质疑,她决定用自己的头发做示范,尽管后来被母亲严厉责备,但却以一场精彩的新闻发布会,为当时的社会氛围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色彩。



张晓刚则几乎用尽生活费,从德国坐火车到荷兰看梵高原作。却发现真迹与想象截然不同。他由此明白,创作离不开自己的土壤。艺术并非抽象的“共通”,文化是具体的、扎根的。



崔灿灿回忆“小城之春”项目时提到,家乡小县城里只有一家叫“麦肯基”的小店。但在那里过生日的时光,却带给了他无比真实的快乐。正是这些“山寨”痕迹的成长经历,反而塑造了他独特的视角和审美。



都靓刚做视频、公开表达时,对美的理解很狭隘。总在意别人的眼光,努力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直到这两年她才真正明白,评价不过是他人私人化的感受罢了。



在新媒体黄金期时期,同行们都在拼命赚钱时候,鞠白玉却选择另一条路,去做一个小小的艺术机构。


美,在于回归自我,不盲从潮流,不迎合他人。正如兰珍珍所说,“美”如一颗火种,只需一次心颤,便能在心底生根,终得绚烂绽放。请勇敢地把美,交还给自己。




本次张晓刚个展展出的近400件作品,横跨1975至今的半个世纪。它们不是单一的艺术风格线索,而像一部个人史与集体记忆交织的档案。九十年代的《大家庭》系列里,凝固的面孔和整齐划一的构图,折射出时代氛围下个体的隐忍与困惑;《绿房子》中的冷峻空间,则让人感受到身份、家庭与社会之间无形的压迫感。与此同时,展厅中陈列的信件、照片、草图与旧物,像是对现实的另一种注脚,把宏大叙事还原到具体而细碎的生命痕迹。


这些作品不断提醒观众:美并不等于追逐潮流的表象,而是个体如何在时代的裹挟下,依然留下自己的印记。青年观众在凝视时,会体会到“读者”的身份远非终点。他们同样可以成为“作者”——通过重新诠释与延伸,让美成为与时代的平等对话,而不是单向的接受。

真正的美,不是顺从,而是回应与创造。哪怕在AI迭代的当下,唯有源自生命经验的表达,才拥有不可替代的厚度与力量。





从左至右:

《⾎缘-⼤家庭9号》-1997年-布⾯油画-150 x190cm;

《蜉蝣日记:2022年6月21日- 灭火器》,2022年,

纸上油画、纸张拼贴,80 x 100 cm;

《蜉蝣日记:2020年7月10日-对话》,2020年,

纸本油画&拼贴,79.5 x 99.5 cm



在百人共创的环节里,

草地与阳光把现场变成了

一个开放的“共创场”。

青年们手握画笔,

不再只是展览的旁观者,

而是在色彩与线条中回应内心,

也回应这个时代。

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每一幅画都只是一个瞬间的记录:或是某种情绪的流动,或是记忆的片段,或是未尽的话语。重要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创作过程中,那份从凝视到表达的转变。

这种转变让人意识到,美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每个人都能触碰和书写的生命经验。此刻,青年们从“读者”走向“作者”,用真诚的表达种下了属于自己的“美的种子”,也为未来留下继续生长的可能。


点击播放

这份百人共创的美,有我一笔!



在欧莱雅成立115周年之际,

全球提出“Essentiality of Beauty”理念,

并在中国以“美之道”赋予东方智慧的诠释:

美不仅是外在形态,更是与生命、

文化和社会的持续对话。

本次“美之道·读者与作者”青年美育体验,

正是这一理念的重要实践。


这不仅是一场面向青年的美育活动,更是对当代艺术公共性的再推进。对于张晓刚这样级别的艺术家来说,寻找展览合作并不难;难得的是,欧莱雅选择与他“共情”以青年为核心,与松美术馆携手,不仅支持全体学生免费看展,更愿意额外投入,策划一场专属的美育专场。这样的初心,让更多非艺术专业的年轻人也能走近当代艺术,感受美的力量。它让“美”的公共性被再次强调——人人都能在其中发现共鸣。

这次跨界合作的意义,在于“三方共振”: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最专业的美术馆、以及始终心系下一代年轻人的欧莱雅。看似一个小小的举措,却拓开了新的路径——让当代艺术走进更广阔的公共教育场景,也让美的叩问被更多年轻人听见和回应。

欧莱雅「美之道」所倡导的,并非抽象口号,而是一种持续推动的实践:让青年从观者走向创作者,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表达。在这场共创中,艺术家、机构与青年彼此滋养,共同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公共性与美育价值再往前迈出了“一小步”。


你怎么理解“人人都是美的创作者”?

请结合你的个人故事分享在评论区

我们将选出五位幸运的朋友,

送上一份【欧莱雅中国】提供的专属礼遇,

感谢每一份真诚的分享。



监制| Hiro Liu

美术指导|Dong Jing

创意编辑| ovelar

视频编辑| Sonny

项目制片|吴康

设计|超 Chao

撰文| Chloe

监制| 郝鑫 Edison

导演|ovelar

执行导演|sonny

制片|小绿

摄影指导(A组)|唐若海

摄影指导(B组)|周子子

摄影师(C组)|梁俊涛

道具师|谭红杰

场务组|九哥场务

收音组|小丑声音工作室

DIT、陈为涛

剪辑|raki Cheng Huang

调色|陈佰佰

online|P.J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巴基斯坦突然发出战争通牒,准备彻底消灭塔利班政权

巴基斯坦突然发出战争通牒,准备彻底消灭塔利班政权

谛听骨语本尊
2025-10-31 15:16:12
浙江1米75男生只有110斤,反复腹痛一年被误会“装病”,医生凭一个细节揪出罕见病!

浙江1米75男生只有110斤,反复腹痛一年被误会“装病”,医生凭一个细节揪出罕见病!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11-02 06:05:42
埃尔多安当面质问默茨:德国难道看不到以色列在加沙实施种族灭绝行为?

埃尔多安当面质问默茨:德国难道看不到以色列在加沙实施种族灭绝行为?

环球网资讯
2025-10-31 09:09:42
“你问别人,我在上分”教授遭全场玩手机,5小时高铁换不来尊重

“你问别人,我在上分”教授遭全场玩手机,5小时高铁换不来尊重

小羽叨叨叨
2025-10-29 10:37:13
杭州、温州被纳入国家试点先行地区

杭州、温州被纳入国家试点先行地区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11-02 07:57:02
普里查德:我们被火箭打爆了,我不知道这比赛有什么值得总结

普里查德:我们被火箭打爆了,我不知道这比赛有什么值得总结

雷速体育
2025-11-02 11:45:28
日本32岁女子涉嫌杀害21岁尼泊尔籍男友:作案后谎称男子自杀

日本32岁女子涉嫌杀害21岁尼泊尔籍男友:作案后谎称男子自杀

新京报
2025-11-01 12:20:14
苏超演绝了!南通重蹈世界杯强豪覆辙,泰州复制北京奥运一奇迹

苏超演绝了!南通重蹈世界杯强豪覆辙,泰州复制北京奥运一奇迹

全眼看体育
2025-11-02 08:33:35
董卿的现状,老父亲后悔自责:她嫁密春雷,是我没拦住

董卿的现状,老父亲后悔自责:她嫁密春雷,是我没拦住

君好伴读
2025-09-22 12:49:18
从“海燕”到“波塞冬”,俄密集官宣捷报有何考量?

从“海燕”到“波塞冬”,俄密集官宣捷报有何考量?

政知新媒体
2025-10-31 23:00:26
张馨予脱掉25斤裙子,胯好假,第一次见垫成这样的

张馨予脱掉25斤裙子,胯好假,第一次见垫成这样的

可乐谈情感
2025-11-01 08:49:47
倪妮方发声明回应王家卫录音内容,否认有“后台”“靠山”:已委托律师取证并追责;相关录音涉多位明星

倪妮方发声明回应王家卫录音内容,否认有“后台”“靠山”:已委托律师取证并追责;相关录音涉多位明星

大风新闻
2025-11-01 13:45:07
我是县财政局长,初恋调任县委书记,她将我调到落后的镇任镇书记

我是县财政局长,初恋调任县委书记,她将我调到落后的镇任镇书记

秋风专栏
2025-10-07 11:12:43
荷兰又变天了!荷兰大选的初步结果揭晓:极右翼惨败,极左翼大胜

荷兰又变天了!荷兰大选的初步结果揭晓:极右翼惨败,极左翼大胜

男女那点事儿儿
2025-11-02 07:55:28
回来了,都回来了

回来了,都回来了

靴室笑谈社
2025-11-02 10:21:39
别再可怜李咏了!离世7年后医生揭秘离世真相,难怪选择葬身美国

别再可怜李咏了!离世7年后医生揭秘离世真相,难怪选择葬身美国

东方不败然多多
2025-10-28 09:12:19
刘强东带章泽天见客户,章泽天穿四万香奈儿外套,刘强东满脸宠溺

刘强东带章泽天见客户,章泽天穿四万香奈儿外套,刘强东满脸宠溺

李博世财经
2025-11-02 11:23:14
43岁李娜现状:退役多年成富婆,儿女双全,越来越美丽了

43岁李娜现状:退役多年成富婆,儿女双全,越来越美丽了

大西体育
2025-11-02 11:28:03
统一台湾后,相较于洪秀柱马英九,此人更适合担任台湾省省长?

统一台湾后,相较于洪秀柱马英九,此人更适合担任台湾省省长?

通文知史
2025-10-15 21:00:03
12月1日起,中国正式升级对荷兰的稀土管控!

12月1日起,中国正式升级对荷兰的稀土管控!

凌风的世界观
2025-11-01 16:41:52
2025-11-02 12:39:00
ELLE世界时装之苑杂志 incentive-icons
ELLE世界时装之苑杂志
《ELLE》杂志官方账号
2706文章数 634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隈研吾翻车?设计了武汉酒店,网友:像一栋“凉席大厦”

头条要闻

万斯一句话让印度裔美国人炸锅 遭铺天盖地批评后回应

头条要闻

万斯一句话让印度裔美国人炸锅 遭铺天盖地批评后回应

体育要闻

李大林获2025北马国内男子组冠军

娱乐要闻

离世的他曾是刘德华张学友御用班底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时尚
教育
健康
亲子
家居

松弛感穿搭太适合秋冬了,减龄又好看

教育要闻

粉丝采访录(二):普通劳动者怎样培养子女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亲子要闻

孕期低糖控糖指南:科学饮食守护母婴健康的甜蜜平衡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