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扬州网)
转自:扬州网
![]()
高国安。
在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辽阔的高原上,一位来自江苏扬州的企业家八年如一日,用一片片光伏板和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为藏区群众送去了光明与温暖。他就是成都高得乐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国安,当地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光明使者”。虽远在西南创业,他却始终心系家乡,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扬州乡贤的责任与情怀。
初心如磐
多年坚守点亮高原乡村
2013年,高国安第一次走进巴塘,眼前的景象让他震撼:“那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里没有产业,贫困户家中家徒四壁。”从那一刻起,他便下定决心要为藏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年年底,他拿出20万元委托援藏干部转赠给两名孤儿,开启了漫长的扶贫之路。
几年间,他带领团队几乎跑遍了巴塘的所有乡镇,克服高寒缺氧、交通不便的困难,骑摩托车、骑马穿越无人区,甚至随时面临野生动物出没的风险。他们先后为竹巴龙、党巴、苏哇龙等6个乡捐建了总价值120余万元的太阳能路灯,彻底结束了当地“黑灯瞎火”的历史。2016年,他向列衣乡列西村和地巫乡坝伙村捐赠了价值50万元的太阳能路灯和网络电视机。多年来,他累计捐资捐物近600万元,帮助乡村修建道路、改造厨厕,资助贫困户建房,支持贫困学生求学。
近年来,巴塘全县的太阳能路灯、城市亮化、市政道路照明以及送变电工程的设计、研发、利用、建设、售后和维护管理,都是高国安团队在做。用巴塘当地干部群众的话来说,高国安就是照亮巴塘夜晚的“光明使者”,他的团队以精湛的技术确保了巴塘夜晚的光亮。
产业赋能
光伏扶贫开拓增收新路
除了“输血”,高国安更注重“造血”。他带领公司深度参与当地新能源建设,先后建成甘孜州第一个屋顶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和唯一的村级光伏发电停车棚。
在地巫乡“桃源地坞”移民新村,家家户户屋顶上都安装了光伏发电板。这些“阳光存折”年均发电量达110万千瓦时,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超过80万元的发电收入。在优先保障全村189户残疾和无劳动力家庭每年获得2000余元固定分红后,剩余收益还能让每户年均再增收近千元。“住进了小洋楼,躺着就能挣钱,这么好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时任新村第一书记勇勇感慨道。
据专业软件监控的发电情况表明,在光照充足时电站每天发的电大约能卖5000元,盛夏发电量更高。该项目不仅是甘孜州首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更成为移民群众屋顶上的“摇钱树”。
情系桑梓
赤子之心反哺家乡建设
高国安是扬州生态科技新城泰安人,2001年进入太阳能行业,同年创立成都高得乐新能源有限公司。他始终秉持“为更多人用上太阳能而努力”的理想,一步步将企业打造成服务西南地区的区域品牌。
尽管常年在外打拼,他始终未曾忘记自己的根在扬州。这些年来,他先后捐资参与扬州泰安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发动在外乡贤支持家乡建设。他主动充当起扬州与西南地区之间的“桥梁”,热情接待赴西南考察的家乡领导和企业,积极对接资源,不遗余力地宣传推介扬州。
从扬州古运河畔到川西高原,高国安用实干与担当赢得了巴塘群众的赞誉,办公室那面绣着“帮扶藏区动真情,扶贫济困暖人心”的锦旗,就是最好的见证。他先后担任双流区人大代表、四川省江苏商会副会长等职务,荣获成都市光彩事业突出贡献奖、甘孜州十大扶贫好人、中国时间年度扶贫贡献奖、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对口帮扶藏区彝区先进集体等荣誉。
在高国安看来,能用自己的技术为偏远地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能为家乡发展尽一份心力,便是最有价值的事。“我是扬州人,这是我的荣幸,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高国安说。 通讯员 刘璐 记者 周晗
责任编辑:刘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