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必平)
转自:安必平
荧光原位杂交(FISH)作为分子病理诊断领域的前沿技术,不仅为分子病理诊断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更持续为病理精准诊断能力升级赋能。为进一步推动FISH技术质量控制体系优化,助力各级医疗机构提升分子病理精准诊断水平,2025年9月20日,“智汇医创”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荧光原位杂交(FISH)培训班暨四川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于四川成都顺利召开。本次培训班由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四川省病理质量控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合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承办,吸引了省内外分子病理领域专业人士参与。
![]()
开班致辞:锚定技术质控核心,搭建专业交流平台
会议伊始,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主任张红英教授致辞,她首先对远道而来的各位病理领域专家、同仁表示热烈欢迎,随后明确本次培训班的核心宗旨:一是强化FISH技术全流程质量控制能力,推动各级医院逐步精通FISH技术的操作规范、阅片逻辑与诊断标准;二是搭建跨单位、跨区域的专业交流桥梁,促进临床实践工作者分享经验、破解难题,为分子病理诊断水平整体提升奠定基础。
![]()
学术分享与专题讨论:聚焦多领域应用,深挖技术关键点
本次培训班学术环节分为上午、下午两大时段,围绕淋巴瘤、软组织肿瘤、乳腺癌、肺癌等多疾病领域的FISH技术应用,以及质控管理、操作规范等核心主题展开,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
(一)聚焦疾病诊疗应用与省级质控总结
1、淋巴瘤诊疗中的FISH技术应用
该环节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卫平教授主持,华西医院病理科陈子航教授作《FISH检测在淋巴瘤诊疗中的作用》专题分享。陈子航教授系统梳理了FISH检测技术在不同淋巴瘤亚型中的临床应用场景,结合典型病例,针对FISH检测结果展开深度剖析,为临床精准分型、预后评估提供技术参考。
![]()
![]()
专题讨论阶段,德阳市人民医院杨志蓉教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陈媛媛教授作为嘉宾参与研讨。两位教授指出,当前淋巴瘤FISH技术应用的核心难点在于“多疾病诊断方向的鉴别”,建议临床中优先选择特异性高的断裂型FISH探针,减少诊断偏差。
![]()
2、软组织肿瘤FISH不典型信号解析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章培教授主持本环节,华西医院病理科何鑫教授以《软组织肿瘤FISH检测中的不典型信号》为题进行分享。何鑫教授首先系统阐述了FISH技术平台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核心优势,随后通过多例疑难病例梳理信号分析思路,总结出“软组织肉瘤不典型信号识别要点”,为临床规避误诊、漏诊提供实操指南。
![]()
![]()
讨论环节由张红英教授主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赵圆宇教授、四川大学附属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涂媛教授参与交流。两位教授强调,形态学诊断是分子检测的基础前提,通过形态学初步分型,再结合FISH技术验证,才能实现精准诊断。
![]()
3、乳腺癌HER2 FISH判读与前沿进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张璋教授担任本环节主持人,华西医院病理科杨洁亮老师作《乳腺癌HER2 FISH判读要点及前沿进展》专题报告。杨洁亮老师结合自身多年阅片经验与国内外最新文献数据,系统总结HER2 FISH检测的判读要点,并介绍了当前领域内的技术前沿方向。
![]()
![]()
讨论阶段,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刘秀兰教授、华西医院病理科张孟尼教授围绕“如何处理FISH临界值结果”展开探讨,提出实践解决方案:当检测结果处于临界值时,可通过“增加蜡块取样数量”“增配技术人员双盲复核”“重复免疫组化(IHC)检测”等方式,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
4、2025年四川省HER2 FISH质控项目总结
华西医院病理科唐源教授主持本环节,科室陈敏教授作《2025年四川省HER2 FISH质控项目总结》报告。陈敏教授从“样本合格率”“结果一致性”“实验室操作规范度”等多维度,全面复盘2025年四川省HER2 FISH质控工作开展情况,数据显示全省整体质控趋势向好,但仍需在部分基层医院的技术标准化上持续发力。
![]()
![]()
讨论中,华西医院病理科邱琰教授、彭冉教授进一步明确质控核心要点:一是肿瘤区域的准确定位,确保检测样本的代表性;二是检测平台的质控准确性,定期开展设备校准与试剂验证;三是判读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强调,质控工作需全科室通力协作,从标本取材、前处理到阅片报告,每个环节均需严格遵循规范。
![]()
(二)详解操作规范与多癌种检测应用
1、晚期非小细胞肺癌MET异常检测意义
华西医院病理科周萍教授作专题分享,她从MET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临床意义切入,系统介绍了当前MET异常检测的主流技术平台,并明确指出:FISH检测是MET扩增检测的金标准,可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选择提供关键依据。
![]()
![]()
2、FISH石蜡样本操作质控要点
华西医院病理科吕丽霞老师结合实验室实践经验,从“样本前处理”“消化条件优化”“肿瘤区域定位”“杂交与洗涤规范”等关键环节,详细拆解FISH石蜡样本操作的质控要点,针对常见操作误区给出解决方案,为基层实验室标准化操作提供参考。
![]()
3、尿脱落细胞学FISH操作质控要点
华西医院病理科杜天海老师围绕尿脱落细胞学FISH检测的特殊性,梳理了“样本采集与保存”“细胞富集与固定”“探针选择与杂交”“结果判读标准”等全流程质控要点,通过对比不同操作方法的优劣,为临床提供更具可行性的操作方案。
![]()
4、分离探针判读:以EWSR1为例
本轮环节,陈敏教授针对分离探针的应用和困惑,做了《从EWSR1谈分离探针的判读》专题报告。她针对EWSR1基因分离探针检测中常见的“不典型信号模式”,强调临床应用中病理医生需“深入理解探针设计原理”、“如实描述信号类型”、“结合临床背景综合判断”,避免因信号误判导致诊断偏差。
![]()
实操教学:理论落地实践,手把手赋能技术提升
除学术分享外,本次培训班特别设置FISH实验实操环节。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FISH组组长陈敏教授带队,组内核心技术人员担任带教老师,围绕“FISH制片流程”“阅片技巧”“结果记录规范”等实操内容,为学员提供手把手指导。学员们积极参与实操练习,结合上午所学理论知识提问交流,在实践中深化对FISH技术的理解,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活动总结:凝聚共识促提升,赋能病理高质量发展
本次荧光原位杂交(FISH)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省内外分子病理领域专业人士搭建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与技术培训平台。从“多疾病领域FISH应用”到“全流程质量控制”,从“理论知识分享”到“实践操作教学”,培训内容覆盖全面、重点突出,既破解了临床实践中的技术难点,又统一了关键技术的应用标准。
此次培训不仅有助于提升四川省内外医疗机构FISH技术应用水平,更将推动分子病理诊断领域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为加强病理学科建设、保障临床患者诊疗质量与安全注入新动能。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