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历史时期重庆政区地名得名渊源初探

0
分享至


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摘要:历史时期重庆地区曾使用过的政区名称较多,据笔者统计,通过文字资料记载保留下来有具体得名解释的政区地名101例。在命名渊源上包括因山脉得名、因河流得名、因方位得名、因年号得名、因姓氏得名等诸多类型,其中又以因河流得名为最多。不同历史时期重庆政区地名得名又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隋唐时期重庆地区产生的新政区地名数量最多,宋代产生的祥瑞美愿政区地名较多,元明清时期新的政区命名主要集中在今渝东南地区,民国时期政区地名主要是以更改重复地名为主。

关键词:重庆地区;政区地名;得名渊源

重庆地区政区得名缘由任乃强、蒲孝荣先生等已多有探讨。如蒲孝荣《四川各市、县名称的由来》、《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任乃强《重庆》,《华阳国志校补图注》。蒲先生对于大四川地区政区地名得名缘由在简单分类的基础上做了探讨,可惜的是没有从史源学的角度梳理其得名缘由的发展轨迹。任先生也只是谈到了历史时期重庆地区高级政区地名得名缘由,未探索渊源史料出处,对于下属区县地名基本没有涉及。另外上述两著作也主要是偏重于探讨历史时期重庆政区的沿革与治地所在,对政区得名也没有从史源学的角度梳理得名缘由的发展轨迹,更没有进一步研究重庆地区得名渊源的地域特征。故本文拟对历代重庆政区地名得名的文献渊源溯源,并对其得名特征进行研究。


1.战国—秦



江州县:治所即今重庆市渝中区。战国周慎王秦灭巴国后置。历代并无对江州县得名的原因的具体研究。今人任乃强认为“州”即古“洲”字。三面环水,颇似江中之洲,故名。历史文献中对江州县得名向无记载,任老此尚为一家之言,其得名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

朐肕县:治所即今云阳县双江镇(三峡库区建成后双江镇撤掉)。对于朐肕县之得名历来就有探究。最主体的说法是认为“朐肕”意为蚯蚓。《十三州志》、《蜀典》皆持这样的观点。《十三州志》:“朐肕县,朐音蠢,肕音闰,其地下湿,多朐肠虫,因以名县。”另《说文解字》段玉裁注谓:“汉巴郡有朐忍县······汉碑、古书皆作朐忍无异,不知何时朐为朐,忍为肕。······且谓其地在汉中,又不知汉朐忍在今夔州府云阳县名万户坝者是,去汉中甚远也。”看来段并不赞同阚骃朐肕县乃是因朐肕虫而得名这一说法。任乃强先生认为朐肕意指“溪中盐泉潜涌,腾突不外着之状”,不能解释为蚯蚓。对于任乃强先生的说法笔者不赞同。

褺江县:治所在今合川县东北。战国秦置,属巴郡。对于褺江之意,一直以来都有探讨。《说文解字》:“褺,重衣也。巴郡有褺江县。”段玉裁注《说文解字》:“今地理志,郡国志巴郡下皆作褺江縣。葢浅人所改也。······江县在今四川重庆府合州。嘉陵江,涪江,渠江会于此入大江。水如衣之重复然。故以褺江名县。”《蜀典》亦持这样的观点。

巫县:治所即今巫山县巫峡镇。《郡县释名》巫山县:“周名巫郡,战国楚名巫中郡,秦改名巫县,隋复改名巫山县,···又故迹巫子城,相传巫子所封之地,不知所出,大都犹夔子、巴子之类,皆地名,子封爵也,县之得名本此。又按郭璞巫山赋,巫咸以鸿术为帝,醫师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封于斯山,因名巫山,则又以人名并存之。”郭子章认为巫县之得名原因有二,一是因巫子封于此地,因其得名;其二则是因巫咸此人而得名。《史记》:“商巫咸,巫咸殷贤臣也。”实际上巫咸、巫子实为同一人。巫咸因其功劳卓越被封为巫子,巫县、巫山均是因巫咸而得名。

鱼复县:治所今奉节白帝城。《益部谈资》:“鱼复,谓鳇鱼至此复回,不上也,对城隔江有鱼复县故址”。另有说法认为鱼复县乃是因鱼复浦而得名。《大明一统志》:“鱼复浦,在府治东南,汉鱼复县以此得名。”嘉庆《四川通志》:“鱼复浦在县东(南)二里,汉(鱼复)县以此得名。”《大清一统志》:“鱼复浦,在奉节县东南二里,汉鱼复县以此得名。”此种说法亦有一定道理。再者,任乃强注:“秦旧县。按秦汉谓免徭役为复。此鱼复与越郡之姑复,及涪陵郡之汉复,皆以盐泉所在置县而名复,疑是因其重盐工,免其徭戍,专门事盐业,故名。”任乃强也仅仅只是推测解释了“复”的含义。笔者认为鱼复之得名应是源于古鱼国。《水经注》:“故鱼国也,春秋左传记文公十六年,庸与牂蛮叛,楚庄王伐之,七遇皆北,惟裨鯈鱼人逐之是也。”《蜀中广记》:“奉节县,春秋时鱼邑,汉晋鱼复县也,西魏易为鱼人,属信州,唐贞观中改今名。”春秋时期的古鱼国、汉晋鱼复县、西魏鱼人县皆含“鱼”字,应是一脉相承与古鱼国相关。

巴郡:治所即在今重庆市渝中区。战国周赧王元年秦置。巴的解释有多种说法。《说文解字》:“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象形。”许慎是东汉人,去古未远,照说能确认该字,但其解释却很模糊。另据四川大学张勋燎《古代巴人的起源及其与蜀人、僚人的关系》一文考证,巴人的巴就是鱼,鱼就读巴,至今重庆仍有读鱼为巴的习俗,如鱼篓读巴篓。峡中有种长倒刺的鱼就叫“倒刺巴”。再者,有人从图腾与徽记的角度着眼阐释,基本观点认为巴得名于“虎”。影响最大的乃是认为“巴”为水型之说。谯周在所著《三巴记》中说:“阆、白二水合流,自汉中至始宁城下入武陵,曲折三曲有如巴字,亦曰巴江,经峻峡中,谓之巴峡,即此水也。”《元和郡县图志》:“禹贡梁州之域,古之巴国也,阆、白二水东南流,曲折如巴字,故谓之巴然,则巴国因水为名。”阆水即嘉陵江。《郡县释名》:“巴县······邑有巴江,在府城东北,阆水、白水合流,曲折三回,如巴字。”另有从字音入手,认为巴得名于“坝”、“白”、“苴”等多种说法。


2.西汉



临江县:治所今忠县忠州镇。《太平寰宇记》:“临江县······梁立郡于此,本以临江川为名。”此种说法乃是认为其因水得名。另有说法认为“临江”即“盐江”。任乃强校注《华阳国志》说:“临江为盐江,古盐字与临字常混用,···惟此县二溪盐泉去江岸近而旺盛······故早得‘盐江’之称”。此种说法笔者不同意。《汉书·地理志》:“临江,王莽曰‘盐江’。”《水经注》:“江水东经临江县南,王莽之盐江县也,案临近刻讹作盐。”可以看出西汉时称为临江县,应是后来出现字讹,而将“临”写作了“盐”。

涪陵县:治所即今彭水县汉葭镇。西汉置,三国蜀改涪陵县设涪陵郡,西晋永嘉后废。关于“涪陵”之得名,说法不一,尚无定论。一说“涪”为“水泡”之意,引申为水湍流急,“陵”为大土山或丘陵,故名“涪陵”。《蜀中广记》:“集韵,涪沤,水泡也。水出牂柯费州外,南至黔江入州。”;一说古涪陵治所在壶头山下,“涪陵”或由“壶陵”谐音得名。《太平寰宇记》:“壶头山,山形似壶,马援曾战于此。”同治《酉阳直隶州总志·轶事》:“古涪陵治彭水壶头山麓。”再有,认为涪陵之名源于“涪江”。《四川通志》:“寰宇记蜀先主以地控涪江之源,故于此立涪陵郡。”对于涪陵之得名,尚无定论。


3.东汉



平都县:治所今丰都县名山镇。东汉和帝置。《资治通鉴》:“丰都,汉巴郡枳县地,后汉置平都县,因山以名县也。”《太平寰宇记》:“永元三年,分枳县地置平都县,取界内平都山为名。”《郡县释名》:“汉枳县地,和帝分置邑,名平都,以治东北有平都山。”平都山即今名山,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中的第四十五福地。至于平都山之得名,据《蜀中广记》:“方舆胜览云,在县东北一里,又曰自县东行一里许始登山,石径萦回,可二三里,平莹如扫,林木邃茂。”笔者认为平都山得名应是与其地势平坦有关,同时据民间传说,后汉王方平于平都山得道成仙,是否平都山之得名与其名“王方平”有一定关系,尚待进一步探讨。

羊渠县:治所今万州区东南。东汉置羊渠县,属固陵郡。历代文献并无羊渠县得名的具体记载。任乃强指出羊渠人认为,羊渠之得名乃是因为此地有盐井,为羊龙于此舔地不去,启人做井,故曰“羊渠”,蜀汉时改曰南浦县。另有同治增修《万县志》对羊渠县之得名做了考证:“后汉羊渠故城,方舆纪要羊飞山县西南五十里,《蜀鑑》云,三国时有羊渠县,盖置于山下。愚按大江南北城山俱无可考,《蜀鑑》殆因羊飞山附会,云旧志童子放羊冲天说,尤诞妄也。”此论辩驳了《蜀鑑》的观点,可惜的是也没有具体说明羊渠县得名的缘由。

北井县:汉末分巫县北境置。治所即巫山县北。《水经注》云:“水南有盐井。井在巫县北,故县名北井。”《行水金鑑》:“北井县,西有盐井,井在县北,故县名北井。”

丹兴县:东汉建安六年置,属巴东属国都尉,治所今黔江土家族自治县。《华阳国志》:“丹兴,蜀时省,山出名丹。”任乃强注:“丹兴县出名丹,三国蜀汉后废。周秦时巴寡妇清据之数世,富可敌国。汉末,丹渐空,故为祝愿之名曰‘丹兴’。旋以不复获利而罢也。”《蜀中广记》:“华阳国志,涪陵郡有丹兴县,以山出名丹也,蜀时省。”


4.三国蜀汉



永安县:治所今奉节白帝城。历代并无永安县得名的具体记载,但可以推测永安之得名乃是因刘备伐吴失败后驻地于此,寄望安定,而名为永安。《水经注》:“蜀章武二年刘备为吴所破,改白帝为永安。”三国蜀汉改鱼复县置,为巴东郡治。蜀汉先主征伐吴国败还,驻此地,扼拒吴师,改名永安。西晋复为鱼复县。

汉丰县:治所今开县汉丰镇。《太平寰宇记》:“蜀先主建安二十一年于今县南二里置汉丰县,以汉土丰盛为名。”汉丰之得名缘由,历代记载不多。结合历史背景此说可信。蜀汉政权一直以继承光复汉室为号召,取“汉丰”之名,或许正好表达了蜀汉政权统治者的美好期待。

南浦县:治所今万州区,治所位于长江南岸,后魏时迁至北岸。隋时复南浦名,但治所仍在长江北岸。“三国时改羊渠县置,西魏改为鱼泉县,北周改为万川县。隋开皇十八年复改万川为南浦,以浦为名。”浦,《说文解字》:“水濒也。”据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濒下曰水厓,人所宾附也。《大雅》:率彼淮浦。传曰:浦,厓也。”厓意为水边。南浦县治所位于长江之南,应是因为建治长江南岸而名为南浦县也。


5.东晋



南陵县:东晋置,属建平郡。治所在巫山县南长江南岸南陵乡。南朝宋元嘉中废。南陵山又名寒山,《四川通志》记有南陵山、寒山两处,误也。其实为同一山也。《大明一统志》记载有寒山,并无南陵山。“寒山在巫山县东五十里,垂崖千层,绝壁万丈,其势高寒,《荆州记》云,寒山九坂,最为险峻”。《读史方舆纪要》:“寒山,县东五十里。垂崖千层,绝壁万丈,其势高寒,《荆州记》云,寒山九坂,最为险峻。盖施州正路也,旧南陵县以此名。”《大清一统志》:“南陵山,在巫山县南,隔江一里,旧南陵县以此名。”“以南陵山得名,境内一山,地形为陵,长江南岸,故名南陵山,又名向南山。”由此可见,南陵县乃是因山得名。


6.刘宋



新浦县:南朝宋永初中分汉丰县置,属巴东郡。治所在开县南门镇西北。《蜀中广记》开县:“新浦县者,以浦名。”浦,《说文解字》:“浦,水濒也。”

巴渠县:南朝宋武帝时置,属巴东郡,北周改为万世县。治所在开县东北大进镇。《说文解字》:“渠,水所居也。”《水经·江水注》清水:“源出西北巴渠县东北,巴岭南獠中,即巴渠水也。县取巴渠水为名。”此处巴岭即指川陕交界之大巴山。


7.萧梁



楚州:即今重庆。萧梁置。关于梁改名为楚州的原因,史籍记载极少,仅《蜀中广记》有记:“周巴子国,秦使张仪灭巴,立巴郡,遂城江州,两汉因之。献帝时,巴分为三,江州实永宁郡理。梁改楚州,以地邻乎楚也。”此虽为孤证,结合历史背景,笔者认为此说有一定道理。三国至西晋末年,巴、蜀苦于兵燹,人口锐减,至于“千里空虚”。东晋之初,荆楚祸乱频仍,而李雄在蜀极力招徕,故荆、湘商民,多同垦户入峡落户。历宋、齐至梁,江州与其附近,多是楚人填住,是可以设想的。时去李雄招徕已二百四十余年,楚人皆已巴蜀化,因其民旧多楚籍,改称楚州。

信州:治所今重庆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城。南朝梁普通四年分益州置。隋大业三年改为巴东郡。武德元年复为信州,次年改为夔州。《文献通考》:“唐武德三年避皇外祖讳,改信州为夔州,独孤信也。”道光《夔州府志》:“马(端)临文献通考,唐避外祖独孤信讳,改信州为夔州。”看来改名乃是为了避皇外祖独孤信之讳也。


8.西魏



合州:治所即今合川区合阳镇。《元和郡县图志》:“宋文帝元嘉中于此置东宕渠郡,后魏恭帝于东宕渠郡改置合州,以涪江自梓、遂州来,至州南与嘉陵江合流,因名合州。”《旧唐书·地理志》:“合州,涪、汉二水合流处为名。”《郡县释名》:“合州,本晋巴郡,西魏以涪、宕、嘉陵江三江河流更名合州。”

石镜县:治所即今合川区合阳镇。《元和郡县图志》:“本汉江县,属巴郡,后汉岑彭与臧宫伐公孙述,自江州从涪水上,至垫江是也,宋文帝于此置东宕渠郡,石似镜,因以为名。”《太平寰宇记》:“本汉垫江县,属巴郡。宋改为宕渠县。后魏恭帝二年为石镜县,邑有青石,如镜可照,故以为名。”

梁山县:治所今梁平县梁山镇。“西魏由鱼泉县分朐肕所置,今县又分自鱼泉矣,以高梁山为名。”《郡县释名》:“梁山县,西魏名,以邑有高梁山。”

万川郡:治所今万州区。三国时改羊渠县置,西魏改为鱼泉县,北周改为万川县,后周之万川郡以川名,俱在县治。同治《万县志》卷二:“万川亦以居群川所会为名。”

鱼泉县:治所即今重庆市万州区。《太平寰宇记》:“本汉朐肕县地,后魏废帝元年分朐肕之地置鱼泉县,以地土多泉,民赖鱼罟为名。”《蜀中广记》:“后魏废帝分朐肠置鱼泉县,今县即鱼泉县地,以丙穴嘉鱼为名。”

开州:治所即今开县汉丰镇。《蜀中广记》:“今理旧汉豊县,亦析朐肕置也。后魏末年置开、合二州以对待立义矣。”《郡县释名》:“开县,隋名开州,明改名县,邑有开江······县名以此。”开江之名最早见于文献是在《旧唐书》,而开州早在后魏时期建立。应是先有开州后有开江。开州应是因后魏置“开、合二州”而得名。

七门郡:治所即今江津东北顺江镇。西魏置,隋开皇三年废。《读史方舆纪要》:“江阳城,在县西,地名僰口。有七门滩,西魏因置七门郡。旧志:滩在县西七十里,有大石横江中凡七处,望之如门,郡因以名。”


9.北周



云安县:治所今云阳县云阳镇。北周设立,其县治从原来的朐肕县双江镇即万户驿迁移到汤口,即今云阳镇。

大昌县:治所今巫山县大昌镇。北周置。《蜀中广记》:“本巫地,晋置建昌县,寻改泰昌矣,今名后周以避讳也,后周宇文泰。”大昌县乃是避宇文泰的讳而改之。《郡县释名》:“晋名建昌,又名泰昌,后周改今名,属永昌郡,后周之祖宇文泰岂讳改大邪······又治西有昌江······县之名昌或因此江乎。”郭子章不仅解释了泰昌改为大昌县的原因,而且进一步探讨了建昌、泰昌等县均是因昌江而得名也。其后沿用此观点较多,《大清一统志》:“大昌故城,在巫山县北,本巫县地,晋初分置泰昌县,属建平郡,宋齐梁因之,后周避讳故名曰大昌。”

武宁县:治所今万州区武陵镇。《太平寰宇记》:“本汉巴郡,即临江县地。后周武帝初分临江县地,置源阳县,属南都郡,至建徳四年,改南都郡为怀德郡,又改源阳县为武宁县,取威武以宁斯地为名。”


10.隋朝



巫山县:治所即今巫山县巫峡镇。《旧唐书·地理志》:“巫山,汉巫县,属南郡,隋加山字,以巫山硖为名,旧治巫子城。”硖通“峡”,山间峡谷。《蜀中广记》:“巫山县,楚为郡,秦汉为县,皆曰巫矣,加山字自隋始。治南有山,如其字也。晋曾置建平郡于此。”巫山县因巫山得名。应是先有巫县、巫山(硖),继而才有巫山县。

渝州:隋初改楚州置。《旧唐书·地理志》:“渝州,以渝水为名。”《元和郡县图志》:“梁武陵王萧纪于巴郡置楚州,后魏改为巴州,周闵帝又改为楚州,隋开皇九年改楚州为渝州,因渝水为名。”《文献通考》:“重庆府,隋初改為渝州,因渝水為名。”

赤水县:治所今合川区赤水乡。《元和郡县图志》:“本汉垫江县地。隋开皇八年分石镜县于今县西二里置县,因水为名。”《太平寰宇记》:“西置赤水县,以界内有赤水源为名。”赤水即合川西北盐井溪,为涪江支流。

江津县:治所今江津区顺江镇。《说文解字注》:“津,水渡也。”《太平寰宇记》:“地居江之津也,南齐移江州县于僰溪口,即此,西魏曰江阳,后周又增置七门郡,改阳为津,自隋始。”《郡县释名》:“县左右江水环绕,而江北有津,入于此渡焉,故名江津。”

盛山县:治所今开县汉丰镇。《旧唐书·地理志》:“盛山,汉朐肕县,属巴郡。蜀分置开州,周改汉丰为永宁,隋改永宁为盛山,以山为名。”《蜀中广记》:“隋代称为盛山县,属巴东郡,以境内有高耸突兀,山形如‘盛’字的盛山得名。”唐广德元年更名开江县。

信安县:治所今武隆县东南。隋大业十年置,属黔安郡,唐武德年间改为信宁县。《旧唐书·地理志》:“信宁,隋置信安县,取界内山名,武徳二年改为信宁。”《太平寰宇记》黔州信宁县:“以地居信安山,遂以信安为名。”《读史方舆纪要》:“信宁废县,刘昫曰:‘隋置信安县,以境内有信安山而名’。”信安县乃是因信安山得名。

青石县:治所即今潼南县玉溪镇青石坝。《元和郡县图志》:“本晋之晋兴县也,本属巴郡,既置遂宁乃割属焉。后魏改为始兴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青石县。青石山在县东南水路五十九里。旧巴蜀争界,累年未分,一朝密雾,石为之裂破,从上至下,直若引绳,因此定。”《太平寰宇记》:“青石县,东晋孝武帝于此立为晋兴县,宋因之,后魏武帝改为始兴县,隋改为青石,以界内有青石为名。”

彭水县:治所即今彭水县郁山镇。《蜀中广记》:“彭皷声,峡水澎湃似之,隋开皇中与黔州同置。”《郡县释名》:“彭水县,隋名,文献通考曰‘邑有壶头山、巴江、彭水’,因彭水为邑名也。”

丰(豊)都县:治所即今丰都县名山镇。隋义宁二年置,属巴东郡。明洪武十年改为酆都县。《蜀中名胜记》丰(酆)都县:“丰(酆)民洲在平都山下,隋两取之以名县。”《今县释名》:“酆都,县北有平都山,后汉和帝因置平都县,水经注,东望峡对丰民洲,旧巴子别都也,隋因改名豊都,明初改豊为酆。”丰都县乃是复合地名,取意丰民洲、平都山而名。


11.唐



万州:治所即今万州区。唐贞观八年改浦州置。“万县,汉朐肕,蜀汉南浦,后周万川郡,梁名万州,以地居四达之冲,众川之统会也。后周名万川郡,今万川城故迹尚在,唐宋复为万州,明改名县,又治西有人存山,四面悬壁,周围数十里,一名万户城,县之得名或又以是。”郭子章提出‘万州’之得名有两种说法。一是因万州地处“万川合流之处”,其二他则认为是因“万户城”而得名也。民国《万县志》载:“万之名源于北周万川郡,唐、宋、元皆以‘万’名州,明清始以‘万’名县,良以四川之江口嘉定、宜宾、泸县、重庆、涪陵,虽各受数水汇流之江要,皆限于一隅,若吾县则为全川之水所经,万川咸汇于吾县。”万县地处四川盆地东缘,长江汇集盆地以西诸水经万县东入夔门。正如杜甫诗云:“众水汇涪万,瞿塘争一门”,万县地实乃万川毕集之地,因此以名县。

涪州:治所即今涪陵区。《元和郡县图志》:“汉为涪陵县地,蜀先主以为涪陵郡,武徳元年立为涪州,在蜀江之南,涪江之西,故为名。”《郡县释名》:“涪州······蜀汉名涪陵郡,隋复名涪陵县,唐名涪州,涪州本于涪陵,涪陵本于涪江,其义一也。”同治重修《涪州志》:“唐武德元年置涪州,在蜀江之南,涪江之西,故为名。”

溱州:治所即今万盛区青年镇。《元和郡县图志》:“本巴郡之南境,贞观十六年,有渝州万寿县人牟智才,上封事,请于西南夷窦渝之界招慰不庭,建立州县,至十七年置,以南有溱溪水为名。”

桂溪县:治所在今忠县拔山镇。《太平寰宇记》:“本汉临江县地,唐武德二年分临江地于此置清水县,属临州。天宝元年以陇右有清水县,名同,改为桂溪,以界内桂溪为名。”《蜀中广记》:“桂溪县,桂溪溪旁多桂树也,县以树名。”

黔江县:治所在今黔江土家苗族自治县。本汉酉阳县地,隋开皇五年置石城县,属庸州,大业二年废,武徳元年又置,天宝元年改名黔江。《郡县释名》黔江县:“邑有黔江,自思州发源,凡五百余里,与岷江会于涪州之东。水常湛然彻底,以其出于黔州,呼为黔江,县因以为名。”

洋水县:治所今彭水县龙洋乡。《元和郡县图志》:“本武徳二年于今县东置盈隆县,贞观十年移于今理,先天元年改为盈川,以县南有盈川山为名,天宝二年改为洋水,以县西三十里洋水为名。”《太平寰宇记》:“洋水县,唐武徳二年于今县东一百六十里置盈隆县,贞观十年移于今理,先天元年以讳改为盈川县,天宝元年改为洋水县,以界内水名。”

三溪县:治所今綦江县三江镇。《元和郡县图志》:“贞观五年置,以县内有僰溪、东溪、葛溪,三溪合流,故为名,其县城甚高险,僰溪水在县西。”《太平寰宇记》:“三溪县,唐贞观五年置,按县地有僰溪、东溪、葛溪三溪水合流,因以为名。”

巴川县:治所今铜梁县巴川镇。《太平寰宇记》:“唐开元年,割石镜之南、铜梁之东置巴川县,以地在巴川为名,至元并入铜梁。”《读史方舆纪要》“涪江”:“巴川河在县治南,水流曲折如巴字。”巴川县乃是因巴川水为名。

永川县:治所今永川区永昌镇。对于永川之得名有两种说法,《蜀中广记》永川县:“亦唐乾元置,地枕侯溪水,山川阔永,故以为名。”另《郡县释名》:“唐分璧山县,地名永川县,义无所考,或曰邑之水三溪合而似永字也。”光绪《永川县志》亦载:“城三水合流,形如永字,曰永川者,因水得名也。”

丹溪县:治所位于今綦江县东南三十里,唐武德二年置。贞观十七年废。《太平寰宇记》:“武德二年于丹溪水曲置,因以为名。”《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亦沿用此观点。

隆阳县:治所綦江县古南镇北。《太平寰宇记》:“武德二年置南州,理隆阳县,取西永隆山为名,先天避讳改为南川。”《蜀中名胜记》亦沿用此观点。

铜梁县:治所今潼南县东南。《元和郡县图志》:“长安四年,刺史陈靖意以大足川侨户辐凑置县,取小铜梁山为名。小铜梁山在县西北七十里。”《蜀中广记》铜梁县:“《蜀都赋》外负铜梁,唐武后长安三年置县,以界有是山也。”《郡县释名》:“铜梁县,本巴国地楚襄王灭巴,封其子为铜梁侯于此,唐长安中因以名县。”

壁山县:治所今璧山县璧城镇。《元和郡县图志》:“本汉江津、万寿、巴三县地,四面高山,中央平,田周回约二百里。天宝中,诸州逃户多投此营种,川中有一孤山,西北二面险峻,东南面稍平,土人号为重壁山,至徳二年置县,因山为名县。”《郡县释名》:“本县之壁山而名也,山在治之西南,一名茅莱山。”二者均认为壁山县乃是因山得名,但对于哪座山是真正的“壁山”存在争议。

洪杜县:治所今酉阳县龚滩镇。《元和郡县图志》:“武徳二年析彭水县于今县北十八里置,因县东一里洪杜出为名,麟徳二年移于今理。”《太平寰宇记》:“洪杜县,唐武德二年析彭水、石城之地,与今县北八十里置,以县东洪杜山为名。”

盈川县:治所即今彭水县南。唐武德二年置。《元和郡县图志》:“本武徳二年于今县东置盈隆县,贞观十年移于今理,先天元年改为盈川,以县南有盈川山为名。”盈隆县得名不详。《四川通志》沿引《元和郡县图志》盈川县因山得名之说。《读史方舆纪要》:“盈川废县,刘昫曰:‘唐武德二年置盈隆县。’先天元年讳改曰盈川。”翻阅《旧唐书》原文为“先天元年改为盈川”。虽然没有明确说明是避讳改之,但可以推测这次改名亦是因避李隆基之讳。

武龙县(武隆县):治所即今武隆县西北。唐武德二年置。《太平寰宇记》武龙县:“以邑界武龙山为名。”《蜀中广记》:“汉枳地,唐武徳初置县,因山名曰武龙,国初(洪武十三年)易隆。”《郡县释名》:“唐初置武隆县,以县治后山拥护蜿蜒如龙。”改名乃是因其于广西省武龙县同名也。

乐温县:治所今长寿区乐温乡。乐温县得名亦有两种说法。《元和郡县图志》:“本汉枳县地,周明帝分置巴县,武徳二年改为乐温县,因乐温山为名,在县南三十里,县出荔枝。”又《蜀中广记》乐温县:“因其地常温,禾稼早熟,民乐之”,故定名为乐温县。对于乐温县的得名,笔者同意第一种说法。

隆(崇)龛县:治所即今潼南县光辉乡。《元和郡县图志》:“隋开皇三年于此置隆龛镇,大业十二年于镇置县,先天元年改为崇龛,因崇龛山为名,崇龛山在县西三里。”查《旧唐书·地理志》只有隆龛山,并无崇龛山,应是唐避讳改隆龛山为崇龛山。隆龛县继而亦改为崇龛县。《读史方舆纪要》:“废崇龛县,在县西。······先天元年改曰崇龛县。《唐志》:县西三里有隆龛山,后周因以名城。”隆龛县是因山为名,崇龛县是避讳而由隆龛县改之。

夔州府:治所即今重庆市奉节县。《蜀中广记》:“春秋时夔子国,秦汉巴郡地也。献帝初平中置固陵郡,寻为巴东矣。唐初曰夔州,天宝至徳之载皆称云安郡。乾元以后复称夔州至今。按《山海经》岷山多夔牛,注《尔雅》犩牛即犪牛也,肉数千斤出蜀山或地有此兽或山形似之,如犍为之类。”另有说法认为夔州之得名,乃是源于夔子国。《春秋大事表》:“夔州府今府治奉节县,为庸国鱼邑······汉置鱼复县,属巴郡。公孙述号曰白帝城,先主改为永安,唐改夔州,其地在湖广归州之西,归州为春秋时夔子国,夔既灭其地,为归乡宋忠曰归,即夔,今为夔州府,葢遥取夔国为名。”

奉节县:治所奉节县白帝城。贞观二十三年置。对于奉节县之得名历来有多种说法。《蜀中广记》:“春秋时鱼邑,汉晋鱼复县也。西魏易为鱼人,属信州,唐贞观中改今名,州官节存不忘信矣。”《郡县释名》:“奉节,唐名,以其奉山南东道总管节制也。”现代《奉节县志》转引《三峡诗粹·巴蜀胜境古夔州》则说:“夔州,今名奉节······贞观二十三年,取‘奉皇节度’之义,改称‘奉节’。”《今县释名》则是另一种说法:“唐改今名。蜀先主终,诸葛亮受遗照于此,有武侯八阵图。县名盖旌武侯,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故云奉节也。”上述第一、二中说法都与史实相背离。

忠州:治所即今忠县忠州镇。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析巴东郡临江县置临州。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名忠州。《太平寰宇记》载,忠州之名取意“地边巴徼,意怀忠信。”《郡县释名》:“汉末刘璋使严颜守巴郡,为张飞所擒,颜曰······‘杀即杀,何怒耶’,飞壮而释之,由此忠烈表著,州因以名。”

南宾县:治所在今丰都县龙河镇。唐武德二年,分浦州之武宁县,置南宾县,隶忠州。南宾县地原为临江县南境,置县时为忠州之南部,沿“怀德”、“武宁”之意,本“南境宾服”之愿,而名南宾。另有说法认为南宾县是因“南宾河”得名。《读史方舆纪要》丰都县南宾河:“县治南二里······下流俱入于大江”。南宾河,即今丰都县东南之龙河。道光《缉补石砫厅志》:“石柱之名······历五百年。至乾隆二十七年乃归内地,为石柱直隶厅,而南宋以前则先为内地南宾县,以县之河得名也”。此说法有误。

隆化县:治所今南川区隆化镇。《元和郡县图志》:“宾化县,本汉枳县地,周武成三年省入巴县,贞观十一年分巴县置隆化县,以县西永隆山为名,先天元年以犯庙讳改为宾化县。”

宾化县:治所今南川区隆化镇。《元和郡县图志》:“本汉枳县地,周武成三年省入巴县,贞观十一年分巴县置隆化县,以县西永隆山为名,先天元年以犯庙讳改为宾化县。”《太平寰宇记》:“宾化县,在秦为枳县地,后汉为巴县。周明帝武成三年省人巴县,唐贞观十一年分渝州巴县之地置隆化县,以县西二十里永隆山为名,先天初以讳改为宾化。”

荣昌县:治所今荣昌县昌元镇。《蜀中广记》:“乾元间于此立昌州及昌元县,今名,洪武四年改,介于荣州也。”《郡县释名》:“荣昌县,明改今名,仍昌州之义也。”前者认为荣昌县之得名乃是因其介于荣州和昌州之间也。而后者则认为荣昌县乃是沿袭原昌州而得名。

南川县:治所即今綦江县古南镇。唐武德二年名为隆阳县,避讳改为南川县。至于其得名的原因,《蜀中广记》载:“唐初割渝州东界置六县,其一也,以地枕僰溪南云。”《郡县释名》:“唐名,以邑有南江。”《四川通志》:“县有南江发源夷獠之界,众溪会合,由三溪口至綦市,又至南江口流入大江,此县名之故也。”看来南川县乃是因南江得名。

万岁县:即北周万世县,治所开县东北温泉坝。唐贞观年间避李世民讳改为万岁县。《太平寰宇记》:“曰万岁县者,以谷名。”宋改为清水县。《蜀中广记》:“开县,今理旧汉豊县,亦析朐肕置也。后魏末年置开、合二州以对待立义矣,其曰盛山郡者以山名,曰开江县者以江名,曰万岁县者以谷名。”

静南县:治所即今大足县龙水镇。唐乾元元年置。《太平寰宇记》废静南县:“在州西五十里,与州同置。西接龙溪,地名静南坝,因为县名。”静南县乃是因旧地名为名。

大足县:治所今大足县龙岗镇。唐乾元年间置。历来大足县之得名有几种说法。《太平寰宇记》:“本合州地,与州同置,以界内大足川为名。”《蜀中广记》:“唐乾元二年与昌州同置,取丰足之义也。或云县之宝顶山有巨人迹。”笔者认为取意于“宝顶山之巨人迹”的说法说不通。“宝顶山巨人迹”之说应是后来宝顶山石刻为众人所知晓后才开始流传,而宝顶山石刻始盛于南宋,而大足县得名早在唐乾元年间,时间上不合逻辑,应是后人附会之言。得名于大足川的说法亦不可靠,很明显,应是先有大足县,次而才有大足川。


12.宋



绍庆府:治所即今彭水县汉葭镇。《宋史全文》:“戊寅前权发遣绍庆府,黄登进对奏武泰建节之邦,上曰如何为武泰,登奏黔州在唐为武泰军节度使,有摩围福地。今陛下潜藩升为绍庆府,龙飞一年之先,大雨洗土石骨皆龙鳞,山巅祥云蟠结,守臣赵翰尝作摩围祥云颂。”《蜀中广记》彭水县:“宋绍定间升为绍庆府,以庆云见于境也。”

石照县:治所即今合川区合阳镇。北宋乾德三年改石镜县置,为合州治。《舆地纪胜》:“石照县,《国朝会要》云:乾德三年,以翼福嫌名,改为石照。”陈垣《史讳举例》中就谈到“宋人避讳之例最严。”列举宋代避讳之例,如宋太祖赵匡胤之祖父名“敬”,因此“敬改为恭,为严,为钦,或为景;镜改为鑑,或为照。”

清水县:北宋改万岁县置,属开州,治所在开县东北温泉坝。《元丰九域志》万岁县下有“清水”,县应以此名。元废。古县遗址尚存。清水即今开县之东河,为开江支流。

大宁监:治所今巫溪县城厢镇,晋北井县,周并入大昌矣,宋开宝中,始以盐井地置大宁监,与治侧永安城相对,取安宁之义也。曹学全认为大宁之得名乃是取意安宁。《郡县释名》:“大宁县,宋以夔州大宁盐井置大宁盐治,而名大宁监,元改名州,明改名县,巫山大宁河发源此邑,大宁之名本此。”郭子章认为大宁县是因大宁监得名,而大宁监乃是因大宁河而得名也。

重庆府:治所今重庆渝中区。对于重庆府得名由来,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重庆”得名于它在地理位置上位于顺庆府和邵庆府“二庆”之间,故谓之“重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取“双重喜庆”之意,故名之为重庆府。对于前一种说法由来已久,最早提出的即明代学者曹学侄,他在《蜀中广记》中是这样记载的:“隋改渝州,以江受渝水也,唐天宝之南平郡。宋崇宁之恭州,又因而屡改矣,后以光宗潜邸始升府,名重庆。重庆者,以介乎顺绍二庆之间也。”《郡县释名》、《四川通志》也持“二庆之间为重庆”之说。这种观点是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来说的。顺庆府治所在今四川省南充市,绍庆府治所为今之彭水县。从地理位置看重庆府是正处于顺庆府与绍庆府之间,但是不是因为这样的地理位置而得名呢?其实,“二庆之间”说法不合理。稍加考证就会发现,这种说法在空间上合理,但在设置时间上却说不通。如果重庆得名是因地处顺庆于绍庆府之间,那么重庆得名的时间就一定晚于顺、绍二庆的得名。

但据《宋史·地理志》载,顺庆府原名果州,于1227年升府。绍庆府原名黔州,于1228年升府。而恭州升为重庆府早在1189年,比顺庆、绍庆升府要早30多年。重庆府得名时顺庆、绍庆二府尚未产生。很明显,重庆府得名与顺庆、绍庆无关。

咸淳府:治所在今忠县,南宋咸淳元年(1265),以度宗潜邸升忠州置。《宋史·地理志》:“咸淳府,本忠州南宾郡,咸淳元年以度宗潜邸,升府。”《方舆胜览》:“咸淳元年八月有旨,系今上潜藩之地,升咸淳府。”嘉庆《四川通志》:“咸淳元年升为咸淳府,以度宗潜邸故。元复曰忠州。”


13.元



酉阳州宣慰司:对于酉阳之得名历来有几种说法。《汉书·地理志》载,早在汉武帝时期,酉阳县就设立了,为武陵郡十三个属县之一。但那时酉阳县治在今湖南省永顺县南部酉水和猛洞河汇合的王村,因位于酉水北岸而得名。其辖境包括今湖南的永顺、龙山、古丈,今酉阳地区、秀山、黔江、彭水,以及贵州的沿河,思南等地。宋高宗建炎三年因酋长冉守忠平“叛苗”有功,封酉阳寨知寨,“子孙世袭,驻扎酉阳。”宋绍兴元年,酉阳改寨为(羁縻)州,治所在今酉阳李溪区,继迁今酉阳铜鼓镇。元明清以后县治均在酉阳县钟多镇,均在酉水北。关于元以后酉阳之得名,《蜀中广记》:“秦得楚地,因置县于大酉山之阳,属黔中郡。”同治《增修酉阳直隶州总志》中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州在酉水之阳故名。一说以境内酉阳山而得名。一说为蜀汉时侨治酉阳县,故蒙之以为名。《增修酉阳直隶州总志》所说的蜀汉侨治酉阳县所存在的时间极短,影响亦应较小,不大可能因此为名。而酉阳山之说亦不成立,西汉时期在湖南地区既已设立酉阳县,亦是因酉水得名,说明酉水之名由来已久。酉阳山之名应在酉阳得名之后。《大明一统志》载:“酉阳山,在黔江县东五十里,以山近酉阳界故名。”而《大清一统志》载:“酉阳山,在州北一百五十里接黔江县界,州以此得名。”二者的记载截然相反,《读史方舆纪要》:“酉阳山,在县东五里,以地近酉阳境而名。”《大清一统志》的记载,乃是作者附会之言。应是先有酉水,次有酉阳,最后才有酉阳山之名。南宋时既已出现的酉阳只能是因酉水而得名。

云阳州:治所今云阳县云阳镇。元至元二十年升云安军置。至于“云阳州”名的由来、含义,历有三说:一曰以处山水之阳,四时多云为名;一曰以处古镇云安之南得名;一曰以处缙云山之南为名。《蜀中广记》卷五十三:“云阳县乃朐肕旧县地,在缙云山之阳也。宋张灏记形胜,东有瞿塘,西有缙云矣。后周为云安县宋置军监,元改今名。”其认为云阳之得名在于其在缙云山之阳。这里所说的缙云山与云阳未免距离太远,以此命名亦不可信。《郡县释名》云阳县:“以其地两山夹江,四时多云,而邑当山水之阳,故名云阳”。看来郭子章认为云阳是以“山水之阳”而名为云阳也。

平茶洞长官司:今秀山县美沙乡。“吴之黔阳县地也,五代没于番,宋政和中得之,置平茶洞,犹乎葭萌以茶氏矣,元改今官,隶思州安抚。”

綦江县:治所今綦江县古南镇北。元末明玉珍改南平綦江长官司置。《蜀中广记》:“江发源夜郎,作苍帛色,故名綦,昔南平军之长官司也。”《郡县释名》:“本古綦市,明改名綦江县,以县有綦江。”


14.明



邑梅洞长官司:治所即今秀山县梅江乡。《蜀中广记》:“邑以树称,在酉阳之内。宋末有杨光甫者亦杨业后据其地。元改为柫乡洞矣,明玉珍改邑梅军民府,国初改今官,隶酉阳,永乐初改隶重庆。”

石耶洞长官司:治所即今秀山县石耶乡。明洪武八年置。《蜀中广记》:“其洞有大石也。宋宣和中杨昌安者,太原杨业之裔也,讨平蛮乱,蛮人畏服,因世其地。元时尚称土知府,国初归附。”此说法有误。据考,“石耶”是土家语。这“石”是“肉”,泛指“兽类”。这“耶”有两解:一是“到”,可引申为“出没”,二是“拖”,依据第一项应是指野兽出没的地方,第二个意思可以理解为打猎。但总的来说即是指野兽出没之地。曹学全正是没有注意到少数民族语言的特殊性而错解了石耶之意。

长寿县:治所今长寿区城关镇。明洪武六年置。《蜀中广记》:“长寿,山名,《寰宇记》云山下有老人村也,县国初置,实秦汉之枳,唐之乐温地矣。”《郡县释名》:“长寿县,国初名县,东北七十里有长寿山也。”道光《重庆府志》:“长寿县,郡志长寿山在县东北七十里,人多寿考,故名。”民国《长寿县志》云:“邑名长寿,以县东北长寿山得名。”看来长寿县得名是因有长寿山,而长寿山是因其人多长寿也。

安居县:治所即今铜梁县北安居镇。明成化十七年置。《郡县释名》:“安居县,《舆地考》云:县有安居水也,今《邑志》亡安居水,止有安居里,邑建于里中,似以里名矣。邑有七里,曰安居、曰安东、曰安正,总之取安宁攸居之义。”

石砫宣抚司:治所即今石柱县南宾镇。明洪武八年改石砫军民安抚司置。石砫得名说法不一。《蜀中广记》:“按《宋地志》南宾县旧属忠州,《寰宇记》并州有宾化、建安二县,宾化无事迹,建安下载石幢、柱蒲二关,其殆合之以成义耶。硅字韵不载,疑即柱,隶夔州府。”《明史·四川土司二》记载:“石砫,以石潼关、砫浦关而得名。”《大清一统志》:“石砫以石潼关、砫浦关而名。”另《石柱直隶厅志》认为是取县城东北万寿山有巨石如砫而得名。后一种说法乃是附会之言。明置石砫宣抚司,不是仅管辖南宾一县,不太可能以一块石头来命名。1959年,石砫县改名今石柱县。另有说法认为石柱是土家语地名,意为野兽出没的地方。《中国土家语地名考订》中有多处修改‘石柱’的地名解释。如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名“石柱”,彭水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名“石柱”,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地名“石猪”,贵州德江土家语地名“石柱垭”等均有解释,认为石柱、石猪、石柱垭均是土家语。土家语称“野兽”为“石”,“柱”是“出来”。“石柱”就是“野兽出来”。以往这里山大林密、野兽多,是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


15.清



城口厅:道光二年置,属绥定府,治所即今城口县。《清史稿·地理志》卷四十四,城口厅:“西,城口山,厅以此名。”1913年改为城口县。《今县释名》:“城口,清置厅,民国二年改县,县西有城口山。”

秀山县:治所即今秀山县中和镇。乾隆元年以平茶、邑梅、石耶等长官司之地设县。《今县释名》:“秀山,···县西有高秀山,高立千丈,丹崖翠碧,秀色如画,县以此名。”《大清一统志》:“高秀山,在秀山县西一百八十里,高立千丈,丹崖翠秀,色如图画,县以此名。”

江北县:治所即今江北区。其地明代至清初为巴县之江北镇,清初一度为江北里,仍习称江北镇。乾隆十九年正式建制江北厅,民国二年废府设县,改为江北县。《今县释名》:“在涪、岷二江之北。”涪江所指即嘉陵江、岷江即长江。


16.民国



巫溪县:治所今巫溪县城厢镇。民国三年(1914),以四川大宁县与山西大宁县同名,改为巫溪县。《东方杂志·内外时事》载:“山西大宁县设置在先(后周置)应存;四川大宁县设置在后(明置),酌改,查该县有巫溪水,拟定名巫溪县。”《今县释名》:“巫溪,汉巫县地,有巫溪······民国三年改今名。”

潼南县:治所在潼南县梓潼镇,1912年分遂宁、蓬溪二县置东安县,属潼川府。1914年因与湖南东安县同名改为潼南县。潼南之得名乃是因其县治在梓潼镇,《今县释名》:“地居故潼川府南,因名潼南。”

作者:刘静 蓝勇

来源:《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

选稿:耿 曈

编辑:耿 曈

校对:王玉凤

审订:周 煜

责编:耿 曈

(由于版面内容有限,文章注释内容请参照原文)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欧阳娜娜年纪轻轻身材已封神,好身材呼之欲出?

欧阳娜娜年纪轻轻身材已封神,好身材呼之欲出?

娱乐领航家
2025-11-01 23:00:02
道光年间的中国官场有多腐败?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道光年间的中国官场有多腐败?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马蹄烫嘴说美食
2025-11-02 11:11:26
妹子“把胸放桌上休息”被拍走红!女菩萨们不服发照片PK:最后这波赢麻了

妹子“把胸放桌上休息”被拍走红!女菩萨们不服发照片PK:最后这波赢麻了

经典段子
2025-10-11 22:34:42
君合律师停车场被抓包!出轨乘务长致怀孕,反怼原配引全网怒议

君合律师停车场被抓包!出轨乘务长致怀孕,反怼原配引全网怒议

行者聊官
2025-11-01 10:45:08
体育为媒 融合加速(潮涌大湾区)

体育为媒 融合加速(潮涌大湾区)

金台资讯
2025-11-02 06:18:04
量子科技站上“十五五”风口:万亿市场开启,核心标的全梳理

量子科技站上“十五五”风口:万亿市场开启,核心标的全梳理

普陀动物世界
2025-11-02 11:49:00
在家突发心梗别乱来!医生教你黄金5分钟自救法,关键能保命

在家突发心梗别乱来!医生教你黄金5分钟自救法,关键能保命

袁医生课堂
2025-10-31 18:50:24
不丹为什么不愿意和中国建交?原因非常简单

不丹为什么不愿意和中国建交?原因非常简单

凡人侃史
2025-10-28 09:40:55
61岁水均益首谈离婚,承认重男轻女愧对女儿,感叹女儿嫁得有点差

61岁水均益首谈离婚,承认重男轻女愧对女儿,感叹女儿嫁得有点差

观察鉴娱
2025-10-28 09:17:08
医生聊完都想去看心理医生:有些母亲的杀伤力,远超想象

医生聊完都想去看心理医生:有些母亲的杀伤力,远超想象

柚妈充电屋
2025-11-01 17:59:04
戴旭:中国从来没有单独彻底战胜过日本,未来一战永绝后患

戴旭:中国从来没有单独彻底战胜过日本,未来一战永绝后患

boss外传
2025-11-01 12:00:03
起风了,马英九落泪原因曝光,傅崐萁去意已决,郑丽文面临新考验

起风了,马英九落泪原因曝光,傅崐萁去意已决,郑丽文面临新考验

刘浶开挖机
2025-11-02 11:50:50
巴黎大师赛决赛前瞻:阿利亚西姆与辛纳,一场关于蜕变的巅峰对决

巴黎大师赛决赛前瞻:阿利亚西姆与辛纳,一场关于蜕变的巅峰对决

网球之家
2025-11-02 13:34:11
苑举正怒怼马先生:哭什么哭,没出息!

苑举正怒怼马先生:哭什么哭,没出息!

前沿天地
2025-11-02 12:34:05
苏超落幕,谁是真正大赢家?

苏超落幕,谁是真正大赢家?

吴晓波频道
2025-11-02 08:30:38
人口警报拉响!催生三胎无果后

人口警报拉响!催生三胎无果后

新浪财经
2025-11-01 04:52:07
一个糊弄的世界——特朗普全世界水来的四万亿订单,大概率都会黄

一个糊弄的世界——特朗普全世界水来的四万亿订单,大概率都会黄

超级学爸蛋总
2025-11-01 23:12:55
德媒:埃尔多安与默茨公开发生冲突

德媒:埃尔多安与默茨公开发生冲突

参考消息
2025-10-31 15:21:06
王赐月,入职东南大学

王赐月,入职东南大学

鲁中晨报
2025-11-02 09:59:04
国际空间站7大禁令:禁止发生性关系……最离谱的却是最后一条!

国际空间站7大禁令:禁止发生性关系……最离谱的却是最后一条!

徐德文科学频道
2025-09-25 20:05:13
2025-11-02 14:52:49
江西地名研究 incentive-icons
江西地名研究
分享地名研究信息、行业资讯。
3032文章数 29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广东惊现“乡村版白宫”,造价3200万,竟然是卫生院!

头条要闻

媒体:安世中国第3次硬核回击荷兰 已获国家强势撑腰

头条要闻

媒体:安世中国第3次硬核回击荷兰 已获国家强势撑腰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离世的他曾是刘德华张学友御用班底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艺术
家居
旅游
教育
本地

艺术要闻

广东惊现“乡村版白宫”,造价3200万,竟然是卫生院!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旅游要闻

豆香满溢六百年 非遗新姿绽呈贡——呈贡区第六届七步场豆腐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

教育要闻

“一句话”如何管理好一所学校? | 涂玉霞谈“学校高效管理新思路”①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