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43.75 亿美元防洪工程款不翼而飞,当催泪瓦斯在马尼拉街头弥漫,当军方表态从 "效忠总统" 转向 "忠于宪法",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正面临执政以来最严峻的政治危机。
目前,抗议已成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在演变为暴力活动,他们手持棍棒,在墙上随意喷涂涂鸦、推倒钢柱、打碎玻璃,还洗劫了一家经济型酒店的大堂。
警方使用催泪瓦斯驱散攻击者后,在全市范围内采取逮捕行动。
21日菲律宾警方与抗议者在几个地区爆发冲突,导致95名警察受伤,216名抗议者被捕,还有至少1人死亡。
这场由腐败丑闻点燃的抗议风暴,已裹挟着民众怒火、军方观望与政治对手的觊觎,将菲律宾政坛推向了动荡的十字路口。
![]()
43 亿贪腐案点燃全国怒火
压垮马科斯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一桩堪称 "系统性溃败" 的防洪工程腐败案。
今年 7 月,马科斯在国情咨文中意外披露近万项防洪工程存在异常,涉案金额达 5450 亿比索,而随着调查深入,更惊人的黑幕浮出水面。
一个 17.5 亿美元的项目仅回扣就高达 4 亿美元,60% 的防洪工程在台风未至时便预支了巨额资金,部分所谓 "防洪设施" 实为未开工的 "幽灵项目"。
这场贪腐直接与民生灾难挂钩。
9 月菲律宾暴雨洪涝中,马尼拉等城市沦为泽国,民众在积水中求生时发现,本应守护家园的防洪墙、排水系统要么偷工减料,要么干脆从未建成。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涉案承包商夫妇竟在听证会上炫耀用回扣购置的豪车,彻底引爆了公众情绪。
怒火迅速转化为行动。
9 月 21 日,"万亿比索游行" 席卷全国 20 多个城市,马尼拉 EDSA 大道聚集超 3 万抗议者,黎刹公园另有 1.3 万人集结,总数近十万人的示威人群中,既有工会成员、青年学生,也有教会人士甚至知名女演员等公众人物。
和平抗议很快升级为冲突:阿亚拉桥畔,抗议者投掷燃烧瓶、点燃路障、抢夺防暴装备。
总统府附近,示威者焚毁集装箱卡车,与警方激烈对峙。
军方异动,从 "表忠" 到 "中立" 的致命转向
在菲律宾政治生态中,军方的立场历来是政权存续的关键,而马科斯如今正失去这支力量的支撑。
此前马科斯下令抓捕前总统杜特尔特时,军方明确表态 "严格遵守指挥系统",展现出对总统的绝对服从。
但在此次抗议风暴中,军方发言人帕迪拉的表态发生了微妙却致命的变化,强调武装部队对 "国民和宪法保持坚定不移的忠诚",绝口不提对总统本人的效忠。
![]()
这种 "去总统化" 的表态绝非偶然。
马科斯上台后曾火速撤换杜特尔特任命的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试图掌控军权,但杜特尔特在中下层军警中积累的声望难以撼动。
当年杜特尔特被国际刑事法院调查时,众多军警当场情绪激动,退役将领更是公开为其发声。
如今面对汹涌民愤,军方虽进入 "红色警戒" 状态,却始终保持观望姿态,这种 "不介入" 的立场实质等同于放弃对马科斯的支撑,毕竟在菲律宾历史上,军方多次成为 "政治终结者"。
更致命的是军方内部的分裂。
马科斯奉行亲美路线,为美军增开四个军事基地,但这一政策在军中引发严重分歧:亲美派固然支持,却有大量军官对中国实力心存忌惮,外交路线的撕裂进一步削弱了军队对现政府的向心力。
17 万军人的沉默观望,成为悬在马科斯头顶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
渔翁得利?杜特尔特家族的政治布局
就在马科斯焦头烂额之际,杜特尔特家族正以 "旁观者" 姿态悄然布局,成为危机中最大的潜在受益者。
尽管前总统杜特尔特仍在荷兰海牙等待国际刑事法院审判,但其家族势力并未消散,反而通过精准操作占据了道德与权力的双重优势。
家族的 "明棋" 是现任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
作为菲律宾二号人物,她紧抓反腐议题对马科斯政府穷追猛打,既顺应了民众对腐败的痛恨,又巧妙与现政府切割,为家族积累政治资本。
![]()
而 "暗棋" 则是杜特尔特的儿子保罗,他在家族大本营棉兰老岛牢牢控制着一支 2.5 万人的地方民兵,这支武装力量成为家族在动荡局势中的 "硬实力" 保障。
这种 "上层施压 + 基层控权" 的布局,让杜特尔特家族在乱局中进退自如。
当前马科斯政府为平息怒火,已被迫牺牲核心亲信 —— 先是参议长埃斯库德罗因腐败丑闻遭罢免,随后总统表弟、众议长罗穆亚尔德斯也被迫辞职,但这种 "丢车保帅" 的操作并未挽回民心。
相反,随着马科斯的号召力持续下滑,民众对 "铁腕治腐" 的怀念情绪上升,恰好为杜特尔特家族的回归铺平了道路。
末路与否?马科斯的三重困局
马科斯的政治命运,正取决于能否破解交织的三重困局。
经济上,菲律宾 27.2% 的家庭面临饥饿,大米价格创下历史新高,而腐败导致的 1185 亿比索经济损失(约 20 亿美元)进一步加剧民生困境,民众对政府的忍耐已达极限;
政治上,除了杜特尔特家族的觊觎,执政团队的应对失误不断,从最初的 "淡化处理" 到后来的 "被动灭火",始终未能掌控舆论主导权;
外交上,一边在南海与中国持续摩擦,一边未能从美国获得实质性经济支持,"外强中干" 的外交形象加剧了国内对政府能力的质疑。
目前,马科斯虽已成立 "基础设施独立委员会" 彻查贪腐,并要求警方对示威者 "保持克制",但这些举措更像危机公关而非根本解决方案。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已发布旅行警告,投资者对菲律宾的信心持续下滑,若不能迅速稳住民心、争取军方支持,这场由腐败点燃的风暴,很可能成为压垮马科斯政权的最后力量。
马尼拉街头的硝烟尚未散尽,菲律宾政坛的博弈仍在继续。
马科斯能否逆转颓势,杜特尔特家族是否会趁机崛起,17 万军方最终将倒向何方?这场政治风暴的答案,或许正藏在下次抗议的口号与军方的最新表态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