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以色列无人机发射导弹,炸死美国一家人,美国务院连夜开除国籍?

0
分享至

9月21日,以色列无人机向黎巴嫩南部发射两枚导弹,原计划要炸死一名真主党成员

结果导弹偏离目标,将旁边私家车里的美国公民一家四口炸死,只有母亲重伤幸存,面对铁证如山的死者护照,美国国务院居然矢口否认这些人的美国身份

以色列为何敢炸盟友公民?美国为何急于撇清关系



作者-常

两枚导弹偏离目标,美国一家四口瞬间人间蒸发

当地时间9月21日下午,黎巴嫩南部宾特朱拜勒镇的街头,一场精心策划的定点清除行动正在上演。

以色列军方的目标很明确:消灭正在这里活动的真主党武装分子穆罕默德·姆鲁韦。按照以军一贯吹嘘的"精准打击"能力,这本该是一次教科书级别的斩首行动。

然而现实却是两枚从以色列武装无人机上射出的导弹,确实准确命中了目标摩托车,穆罕默德·姆鲁韦当场死亡。



问题是,第二枚导弹偏离了预定轨道。

它径直撞向了停在路边的一辆奔驰私家车,车里坐着的是一家五口:父亲、母亲和三个孩子。爆炸瞬间,父亲和三个孩子当场死亡,母亲身受重伤,至今还在医院与死神搏斗。



更让以色列军方头疼的是,这一家人不是普通的黎巴嫩平民。黎巴嫩议会议长纳比·贝里很快公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细节:死者持有美国护照

这下捅了马蜂窝。以色列一直自诩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技术,导弹能"指哪儿打哪儿",结果这次狠狠打脸。

更要命的是,被炸死的不是别人,是美国公民。这就不是普通的"误伤平民"那么简单了。



以色列国防军倒是麻利,当天就发布声明承认了部分责任,表示对"无关人员伤亡"深感遗憾,并称正在调查。但这种标准化的道歉声明,在一家四口的生命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更讽刺的是,这已经不是以军第一次在所谓的"精准行动"中炸死美国公民了。



铁证如山,美国政府却说"不认识这家人"

如果说以色列的反应还算在预料之中,那么美国政府的表现就真的让人大跌眼镜了。

按照常理,当自己的公民在海外遇害,特别是被盟友国家误杀时,美国政府通常会第一时间表达关切,要求彻底调查,甚至可能发出强烈谴责。



但这次不一样。面对黎巴嫩官方提供的护照证据,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的回应堪称"神操作":"没有迹象表明五名遇难者都是美国公民"

这话说得让人细思极恐。黎巴嫩外长优素福·拉吉都亲自出面确认了,说死者确实拥有美国国籍,美国政府却矢口否认。



网友们瞬间炸锅了。有人翻出特朗普今年1月签署的那道争议行政令,怀疑美国政府是不是连夜把这家人的国籍给"开除"了。

这道行政令规定,如果父母不是美国公民或绿卡持有者,那么孩子即便生在美国也拿不到国籍。虽然这个政策在法律上存在争议,但在政治操作层面,确实给了政府很大的解释空间



更扎心的是,这种急于撇清关系的做法,与美国以往处理类似事件的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想想看,如果是俄罗斯或者伊朗误杀了美国公民,华盛顿早就跳脚了,制裁、谴责、召回大使,能用的招数一个不落。

但面对以色列,美国政府的反应却是"先否认再说"



这种双重标准,让人不得不怀疑:在美国政府眼中,美国公民是不是真的分三六九等?

网上流传的那句话看来真没说错:"美国人是二等公民,犹太人才是一等公民"

面对舆论质疑,美国国务院后来不得不修正了表态,表示正在"核实死者身份"。但这种马后炮式的补救,已经暴露了美国政府在处理这类事件时的真实态度。



三年内十几起"误炸",美国公民命如草芥

可悲的是,这种悲剧并不是偶然事件。

翻开近年来的新闻记录,类似的"误炸"事件已经成了以色列军事行动的常规剧本。从2023年到现在,光是公开报道的就有十几起。



2024年9月,拥有美国和土耳其双重国籍的社会活动人士艾谢努尔·埃伊吉在约旦河西岸参加抗议活动时,被以军一枪爆头。以色列军方的解释是"很可能是间接和无意击中的"。

当时的美国总统拜登甚至支持以方说法,称这"显然是一起意外"。一个美国公民被盟友士兵一枪打死,美国总统的反应竟然是为杀人者开脱。



同年4月,14岁的美国少年阿米尔·穆罕默德·萨达·拉比在约旦河西岸被以军射杀。以军的理由是这个孩子在"向高速公路投掷石块"。

一个14岁的孩子,哪怕真的扔了石头,就该死吗?但美国政府的反应依然是"强烈关切"几句后就没了下文。



更让人愤怒的是,根据巴勒斯坦卫生部统计,自2023年10月以来,以色列军队或定居者已在约旦河西岸杀害了至少662名巴勒斯坦人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破碎的家庭,是无数个永远回不了家的孩子。而以色列军方每次的回应都是那句标准台词:"深感遗憾,正在调查"

调查的结果呢?通常是不了了之,或者认定为"符合交战规则"。



更可怕的是,以色列军方越来越依赖人工智能和无人机系统进行目标筛选。机器缺乏人性判断,很容易把平民目标误判为"威胁"。

而在政治层面,内塔尼亚胡政府为了维持极右翼联盟的执政地位,任何被视为"软弱"的行为都可能引发执政危机。于是,军方在行动中更倾向于采取强硬手段,哪怕代价是无辜生命。



当盟友开始杀盟友的人,这友谊还能要吗

这起悲剧的深层意义,远远超出了一次军事误判的范畴。

它暴露出的是美以"特殊关系"背后的结构性扭曲:美国每年向以色列提供38亿美元军事援助,两国在情报共享、军事合作上密切到"穿一条裤子"的程度。



但这种关系是不对等的。以色列拿着美国的钱和武器,却可以肆无忌惮地杀死美国公民,而美国政府为了维护所谓的"盟友关系",连自己人的命都可以不要。

这种扭曲的盟友关系,正在引发美国国内越来越强烈的质疑声。

国会中的进步派议员也开始推动立法,要求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附加更严格的条件,包括改变交战规则、更好地保护平民安全等。



但改变谈何容易。以色列在美国国内拥有强大的政治游说力量,任何对以色列的批评都可能被贴上"反犹"的标签。

更关键的是,美国的中东政策深度依赖以色列这个"看门狗"。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乱局、真主党威胁等一系列地缘政治挑战面前,华盛顿很难放弃这个重要棋子。



但问题是,当盟友开始无差别伤害无辜生命时,这种合作的道德基础还存在吗?

从更大的历史视角看,这种状况反映出的是整个国际体系的道德沦丧。强权政治压倒了人道主义原则,国家利益践踏了基本良知。

而最可悲的是,平民永远是最脆弱的牺牲品,他们的生命在政治天平上究竟值几两?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决定美以关系的未来走向,也会影响整个国际秩序的道德底线。



结语

当孩子的生命在大国博弈中变成可以忽略的"附带损伤"时,所谓的精准技术和盟友情谊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这起悲剧可能成为美以关系的分水岭。如果连自己人的命都保不住,美国的承诺还值几个钱?随着类似事件的累积,华盛顿将面临越来越大的道德拷问

面对如此赤裸裸的双重标准,你还相信什么"自由民主价值观"吗?当强权政治碾压人道主义底线时,我们还要沉默多久?



信息来源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井普椿的独白 incentive-icons
井普椿的独白
智愚各有营,君子独脩吉。
4419文章数 415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