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刚刚结束的俄罗斯第七届克努舍维茨基国际大提琴比赛中,上海音乐学院共11名学生入围正式比赛,以1金2铜创造中国选手在该项赛事取得的团队最好成绩。
![]()
![]()
![]()
上音附中11岁马可芮希以高分摘得少年组金奖第一名,指导教师李继武;上音附中学生王迪尔荣获少年组铜奖第三名,指导教师马新桦;上音管弦系博士生杨康在青年组的激烈角逐中闯进决赛,荣获铜奖第三名,指导教师王健、李继武。此外,上音附中李奕忻、周妍孜获得少年组决赛奖,黄秋宁老师荣获最佳伴奏奖。
![]()
![]()
![]()
颁奖仪式现场,萨拉托夫爱乐乐团爱乐大厅内不时响起热烈掌声、欢呼声,向来自中国的选手致以由衷鼓励、赞赏。俄罗斯评委Skvortsova Nadezhda Nikolaevna赛后表达,上音每一位选手的演奏都很精彩,感受到了中国大提琴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高度。
克努舍维茨基国际大提琴比赛由俄罗斯联邦文化部主办,为纪念杰出俄罗斯大提琴家斯维亚托斯拉夫·克努舍维茨基而创立,是俄罗斯唯一独立的国际大提琴专业比赛。赛事设有少年组与青年组。
![]()
![]()
俄罗斯古典音乐网报道本次比赛,鼓励参赛选手记住音乐感受。
评审团阵容强大,主席由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大提琴教授伊戈尔·加夫里什担纲。“评价比赛的品质主要看评委和选手。这个比赛以高密度、高强度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水平选手参加。以往参加过柴赛的有6名,入选决赛3名。本届多名选手都有参加重大国际比赛的经历,尤其少年组优于往届,而上音少年组的选手全部进入决赛。”作为唯一的中国评委,上音管弦系教授李继武说。
本次比赛曲目覆盖巴洛克至20世纪的核心曲目,全面考察选手的技巧、风格以及整体音乐表现力。杨康介绍说,比赛从11日延续至20日,比赛节奏紧凑,决赛与萨拉托夫爱乐乐团合作,排练时间很短,非常考验选手对协奏曲乐队部分的了解程度。他表示,这次参赛让他进一步了解了俄罗斯学派的艺术风格,并见识到俄罗斯大提琴演奏者对俄罗斯学派的坚守与传承。
![]()
上音与俄罗斯音乐学派渊源深厚,创校初期,多位俄籍教师在上音担任重要教职,包括大提琴教师舍甫磋夫等。如今上音大提琴教学在前人的基础上,守正创新、兼容并蓄,更注重风格融合与细腻层次,在保持技术精湛与音色纯净的同时,展现出多元而灵活的艺术气质。
![]()
![]()
11岁的马可芮希是少年组参赛年龄最小的选手,使用3/4儿童琴。小小年纪的她已经屡获国际奖项,在一次次参赛中收获比奖项更全面的成长。比赛结束第二天,她受邀来到克努舍维茨基先生的故居——萨拉托夫州的彼得罗夫斯克,与青年组金奖一起在雕塑前献上花篮。
青年组吴万旋给评委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她说,“通过这次参赛实现了自我突破。由衷感谢恩师的悉心指导与赛后的勉励。比赛让我进一步认识到艺术评判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我会调整自己,追求更高的艺术造诣。”
李奕忻和周妍孜近半年来以练备赛、以赛带练,在王健李继武大提琴工作室的指导下,获得全方位的进步。此次工作室5名学生入围正赛并取得佳绩。“比赛结果只是对阶段性专业水平的评价,只有持续坚持,不断进取,才能面对今后的任何考验。”李继武教授说。
供稿:管弦系、宣传部
编辑:彭畅
审核:张卓
小音家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