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殡葬企业业绩下滑,行业迎来结构调整期
从暴利到理性,殡葬行业回归服务本源
老龄化加深为何殡葬企业盈利反降?
生态安葬普及加速,传统殡葬模式面临挑战
![]()
在多数人的印象里,殡葬行业似乎始终与“稳赚不赔”挂钩。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加上老龄化趋势加深,需求看起来只增不减。然而真实的市场表现却给出了不同答案,多家主营殡葬服务的上市公司近期披露的财务数据出现明显下滑,引发广泛关注。
根据公开财报信息,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福寿园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20.9%,净利润降幅超过50%。同样,福成股份、安贤园中国等企业也不同程度面临业绩压力。这一现象与外界对行业“持续景气”的普遍认知形成反差。
过去一段时间,殡葬行业特别是墓地经营板块确实拥有较强的市场逻辑。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截至2024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3.1亿,占总人口比重达22%。未来一段时期,老龄化程度还将持续加深,这为行业提供了稳定的需求基础。与此同时,墓地价格过去若干年呈现上涨态势,部分一线城市墓穴单价甚至高于当地住宅房价,例如上海某墓园单穴售价曾高达数十万元,引发社会广泛讨论。此外行业人才供给存在缺口,专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相关专业毕业生受到市场欢迎。
![]()
然而行业近期表现却显示出现转折。销量下滑成为最直接的表现,福寿园2024年墓穴销售数量同比下降23.2%,减少超过3800座。随之而来的是价格调整,部分产品均价从12万元/穴降至9万元/穴,降幅约25%。这一变化轨迹与传统房地产行业有相似之处,都经历了从量跌到价跌的过程。
多重因素共同促成当前行业变化。政策层面,近年来国家持续深化殡葬改革,大力推进公益性生态安葬设施建设。多个地方出台具体措施推广节地生态安葬,如海葬、树葬、花葬等,并提供相应补贴,无锡等地对选择生态安葬的家属给予一定金额奖补。这些措施有效引导公众选择,分流了传统墓地需求。
社会观念转变同样重要。越来越多民众开始接受更简约、环保的安葬方式,年轻一代对此持更加开放的态度。以上海为例,选择海葬的数量从最初每年200具左右增长至近年近万具,累计总量超过8万例。这种观念变化正在从根本上改变行业需求结构。
![]()
市场供给增加和消费心态变化也不容忽视。天眼查数据显示,殡葬相关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0.8万家增至2024年的6.43万家,供给快速增长加剧了行业竞争。同时消费者更趋理性,在经济环境变化背景下,更多家庭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服务方式,“厚养薄葬”观念逐渐普及。
面对市场变化,行业企业正在积极探索转型发展。绿色环保成为重要方向,可降解骨灰盒、水焚葬等新技术逐渐应用,这类方式能耗显著降低,更加环保生态。数字技术也为行业创新提供可能,VR祭扫、线上纪念馆等服务开始出现,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服务品质提升和专业人才培养受到更多重视,遗体整容师等专业技术人才价值得到更好体现。
行业格局面临重塑,具有资金、技术和品牌优势的企业通过提供更标准化、高品质的服务获得发展空间。散、乱、小的行业状况正在逐步改变,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这些变化最终促使行业回归服务民生本质,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社会价值。
![]()
生命服务的本质在于给予逝者尊严、生者慰藉。行业转型阵痛期也是自我完善的机遇期,更加透明、绿色、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将赢得社会认可和尊重。未来殡葬行业将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与文化传承,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提供更多情感价值,这既是行业发展的方向,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