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9月21日,俄罗斯多家媒体同时抛出一则重磅消息,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亚历山大·拉平上将被正式解职。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位61岁的将领不仅丢了所有军职,还被直接开除军籍,结束了近四十年的军旅生涯。
不久后,喀山当地媒体《鞑靼情报》披露,拉平将回到家乡鞑靼斯坦,担任共和国领导人明尼哈诺夫的助理,负责国防和退伍军人事务。
曾经的“俄罗斯联邦英雄”,为何落得如此境地?
![]()
“英雄上将”转任地方助理
拉平被解职的消息并非首次流传,但直到9月21日才得到俄媒的集中证实。
路透社援引俄罗斯国防部内部消息源称,拉平的免职命令已在当天生效。
同时他被解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和列宁格勒军区司令两项核心职务,且处理结果远超此前“退出现役”的传闻。
军方直接作出了“开除军籍”的决定,这在俄军对高级将领的处置中并不常见。
![]()
几乎同时,鞑靼斯坦共和国官方背景的《鞑靼情报》公布了拉平的去向,他将担任共和国总统明尼哈诺夫的助理,具体负责“国防和退伍军人事务”。
这一职务看似体面,实则权责有限,除了管理退伍军人及家属的帮扶工作,还需协助地方开展合同兵招募。
有俄媒评论称,让一位曾统领大军区的上将去负责征兵和老兵安置,颇具讽刺意味。
![]()
“回到家乡任职”的安排,更像是对这位失意将领的“体面安置”。
俄国防部很快公布了继任者信息,叶夫根尼·尼基福罗夫上将接过拉平的职务,负责哈尔科夫、苏梅方向的作战及库尔斯克等三州的边境防御。
消息人士透露,尼基福罗夫长期在卢甘斯克前线作战,对乌东战场极为熟悉,国防部特意安排他上任,就是希望打破北线僵局。
![]()
从俄媒的密集报道到官方的快速补位,不难看出拉平的解职并非临时起意,而是一场酝酿已久的人事调整。
拉平的骤然退场并非突发的人事震荡,而是他在俄乌战场持续失利后的必然结果。
![]()
拉平的坠落轨迹
回望这位上将的军旅生涯,从备受普京器重的“未来大将”到被舆论斥为“无能”的败军之将,这条坠落轨迹早已被战场硝烟刻下印记。
拉平的军旅起点堪称“科班典范”。
他1964年出生于喀山,先后毕业于喀山高等坦克指挥学校、马利诺夫斯基装甲兵学院和俄罗斯总参军事学院。
![]()
他历任西部军区第20集团军司令、东部军区参谋长等职,更曾赴叙利亚战场积累实战经验。
这些履历让他在2019年顺利晋升上将,成为俄军新生代将领的代表。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初期,他因率部攻占利曼、北顿涅茨克等重镇,被授予“俄罗斯联邦英雄”称号。
![]()
当时外界普遍认为他是“未来大将”的热门人选。
转折发生在2022年9月的哈尔科夫反攻。
拉平指挥的中央军区部队防线迅速崩溃,大片领土丢失,这场失利引发俄国内强烈不满。
车臣领导人卡德罗夫公开炮轰他“指挥无能”,甚至直言“要把他降为列兵,剥夺勋章,派往前线用步枪洗刷耻辱”。
![]()
即便如此,普京当时仍选择力挺,公开强调拉平“亲赴前线、带枪上阵”,为他争取到喘息机会。
到了2023年1月,拉平被任命为陆军总参谋长,暂时脱离前线舆论漩涡。
2024年5月,普京再次启用拉平,让他执掌刚恢复设立的列宁格勒军区,统领北方集团军群,负责哈尔科夫和苏梅方向的作战。
这被外界解读为“给拉平的最后一次机会”。
![]()
但拉平没能抓住这次转机,2024年8月,他解散边境跨部门委员会、调走守备部队后,乌军趁机突袭库尔斯克州,控制多个居民点,迫使俄军紧急疏散10多万平民。
这场让俄本土80年来首次被外国军队攻入的“耻辱性失利”,彻底耗尽了普京的耐心。
今年以来,他指挥的苏梅进攻战又损失三个营的兵力,北线战局持续僵局,最终迎来了被开除军籍的结局。
拉平从“英雄”到“弃子”的转变,看似是个人指挥能力的失败,实则暴露了俄军深层的体系病灶。
![]()
俄军加速“换血”破局
他被解职的背后,既有战场失利的直接推力,也离不开俄军方内部的权力博弈,而这一切又与俄军正在加速的“换血”工程紧密相连。
拉平被解职的直接原因是战场的连续惨败。
库尔斯克失守不仅造成军事损失,更引发严重政治震动,10多万平民的紧急疏散让俄政府承受巨大压力。
即便后来借助援军收复失地,追责仍不可避免。
![]()
苏梅方向的进攻不力则进一步印证了他的指挥缺陷,在乌军的防御体系面前,俄军不仅没能扩大控制区,反而损失惨重。
更关键的是,拉平负责的北线战场已陷入胶着,红军城方向的战斗持续半年。
尽管俄军近期在新帕夫洛夫卡取得突破,但整体战局仍无明显起色,换帅成为打破僵局的必然选择。
![]()
而一直以来,拉平被视为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的心腹,利曼战役中甚至有消息称他的部队撤退时“牺牲了车臣部队”,导致卡德罗夫与他结下梁子。
卡德罗夫的多次公开批评,实则是地方势力对军方传统派系的挑战,但随着格拉西莫夫逐渐被架空,拉平失去了最关键的庇护。
有俄媒透露,因库尔斯克事件被追责的官员中,不少人已入狱,拉平能“转任地方助理”,已是格拉西莫夫尽力争取的结果。
![]()
今年以来,普京明显加快了对军方高层的调整。
五大军区司令中已有2人是65后、2人是70后,仅1人是60后,49岁的莫尔德维切夫升任陆军总司令,成为最年轻的高层将领之一。
普京还启动“英雄时代”计划,推动立下战功的年轻指挥官进入行政层。
![]()
即便年轻如42岁的古德科夫少将阵亡前也已晋升海军副司令,可见对“少壮派”的重视。
这场“换血”本质上是对传统指挥体系的革新。
俄军沿用的苏式集中化指挥模式在现代战争中缺乏灵活性,信息化水平滞后。
而拉平这类成长于低烈度冲突的将领,已难以适配无人机与精确打击主导的战场节奏。
![]()
结语
拉平的黯然离场,是俄军在俄乌冲突中付出的又一“代价”。
从被授予“俄罗斯联邦英雄”勋章的荣耀时刻,到被开除军籍、转任地方助理的失意结局,这位上将的人生,恰是俄军困境的写照。
俄军的“换血”工程虽已启动,但挑战依然严峻,战争从来都是检验军队的试金石,只有能跟上时代的指挥官与作战体系,才能在残酷的博弈中立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