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晚一秒就要撞上去了。”
“外机故意靠近我,想把我逼退。”
“那我肯定是不会惯着他。”
没有官腔,没有修饰,解放军飞行员这段从一线战位传来的原话,短促、硬核、带着滚烫的血性。短短几句话,像一记重锤,砸进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也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无比的信号:中国领空,不容挑衅。
![]()
这不是电影台词,是真实发生在蓝天之上的生死博弈。而在这场距离相撞仅一秒的空中对峙中,中国军人赢了。
一、“不惯着”的底气,来源于极致的专业
很多人只听到了飞行员的“霸气和硬气”,却可能没读懂这份硬气背后,需要何等强大的实力来支撑。
是技术,更是艺术:在外机故意逼近的瞬间,飞行员的每一个操作都是在和物理学定律博弈。速度、角度、重力过载……在超音速状态下,毫厘之差即是机毁人亡。能将距离控制在“晚一秒”就相撞的极限尺度,这已不是简单的飞行技术,更是一门顶级的空中威慑艺术。这背后,是成千上万次高风险跃升、滚筒、贴身咬尾的实战化训练。他们平日流的汗,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能让对手冒冷汗。
![]()
是勇敢,更是担当:无畏不等于莽撞。这份“不退让”的勇敢,背后是精准的局势判断和巨大的责任感。他知道,自己身后是国家的主权和安全,退一步,就是国格的折损。这一刻,他代表的不再是自己,而是整个中国军队的意志。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是我军自诞生之日起就刻在骨子里的传承。
是个人,更是体系: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一个飞行员的“个人英雄主义”。他的座舱之外,是一个庞大而高效的现代化作战体系在支撑。地面雷达早已锁定目标,指挥所正在实时研判,各类数据通过数据链瞬间汇聚到他的屏幕前。他做出的,是一个体系决策下的最优战术动作。他的“不惯着”,是整个国家防御体系发出的雷霆之声。
二、为什么我们必须“不惯着”?
中方飞行员的做法,赢得了全网喝彩。因为大家都明白,在主权问题上,从来没有“客气”二字。
![]()
划设红线,杜绝误判:对挑衅行为的任何一丝退让,都会被误读为软弱,从而招致更得寸进尺的冒险行动。中国必须以最果断、最清晰的方式,告诉任何潜在的挑衅者:“此路不通”。这是防止事态升级、避免战略误判的最有效方式。
正当合法,有理有节:中国战机的行动,完全是在本国管辖空域内进行的正当防御行为,符合国际法和国际实践。我们从未主动挑衅,但面对来犯之敌,我们有充分的权利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这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合法权利,也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维护地区稳定的表现。
三、“霸气”的背后,是“人民至上”的忠诚
网友为何纷纷点赞“威武”?因为我们从飞行员的硬核回应中,读出了两种最深切的情感:
![]()
安全感:“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飞行员的英勇,让我们每一个普通人能够安心地工作生活,享受和平的阳光。这份“霸气”,就是我们最大的“安全感”。
自豪感:从“银河号”事件时的屈辱,到南联盟使馆被炸的悲愤,再到今天我们可以直面强权、硬气回应“不惯着你”,这种跨越的背后,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军事实力的沧桑巨变。飞行员的自信,是大国崛起的缩影,如何不让人热血沸腾,由衷自豪?
所以,这声“不惯着他”,绝非一句简单的网络热梗。
它是一个宣言,宣告中国军队有决心、有能力、有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
它是一种态度,告诉世界中国崇尚和平,但也从不会拿原则做交易。
它更是一份承诺,是人民军队对祖国和人民的庄严承诺——“请你放心,一切有我。”
致敬,守护我们星辰大海的蓝天勇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