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瑞超 实习生 李文慧
由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的高青至商河项目黄河特大桥即将建成通车。
该桥全长3425米,900米的主桥采用不等跨四连拱设计,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915米长的系杆为国内长度之最。该桥的建设过程是项目团队攻坚克难、以技术突破推动重大工程建设的奋斗印记。
![]()
项目启动之初即面临三道难题:一是不等跨非对称荷载下的力学平衡难题;二是多次体系转换中,关键工序需兼顾高精度与高安全风险;三是不等跨四连拱桥建设,国内外无成熟经验可借鉴。
面对挑战,项目团队以技术破局,奔赴重庆、四川实地考察双堡特大桥、嘉陵江大桥,与重庆交通大学、福州大学的桥梁专家深入研讨,搭建“智库支撑+跟踪服务”专家指导机制,定期组织专家为建设中的专项难题“把脉开方”。
在具体施工环节,团队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借助BIM模型动态预演建设流程,攻坚拱肋合龙、吊杆系杆协同张拉等“卡脖子”难点。
在拱肋安装环节,为破解精度与效率难以兼顾的困境,项目团队于省内首创“汽车吊+斜拉扣挂+边跨支架”施工组合体系,量身研发梁上移动平台,方便设备快速移位。同时,团队借助5G数据,联动BIM模型与虚拟预拼装技术,通过可视化监测平台实时捕捉参数,再配合自主研发的可调节旋转吊具校准姿态,使拱肋合龙精度控制在3mm以内、安装线形精度控制在20mm以内。
在吊杆系杆安装及协同张拉环节,团队创新开发“接力式”导向安装工艺,如同给系杆铺设了一条“精准轨道”,实现各环节动作的协同控制,确保了超长系杆能够顺畅、精确、高效地安装到位。此外,团队借助GNSS卫星定位仪、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机器人等设备实现索力毫米级监测,分级分批精准张拉吊杆、系杆,索力检测系统实时监测预警,使张拉精度稳控在2%以内。
![]()
在实践基础上,项目团队总结并制定了包括《平原区系杆拱桥施工技术标准》《拱桥超长系杆全流程安装技术标准》《中下承式拱桥吊杆力测试标准》《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技术规程》等的多项标准规范,不仅为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供了技术指引,更为全国类似桥梁工程建设提供了借鉴。
高青至商河项目黄河特大桥的建成,不仅以技术突破破解了不等跨四连拱建设痛点,更打通了跨越黄河的关键交通通道。大桥通车后,将有效加强黄河两岸交通联系,对促进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