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的春节,蒋介石已经是“英雄垂暮”。
一边是放不下的故乡,一边是执着了半生的“反攻大陆”的野心,在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时候,他终于做出了决定:向毛主席发出了赴台访问的邀请。
他遥想1945年的8月,同样也是邀请毛主席,但是当时却只是缓兵之计,与这次真心想要握手言和完全不同。
![]()
他甚至还幻想着,自己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回到阔别数十年的故乡,在母亲的坟前祭拜。
然而,天算不如人算,短短数十天后,蒋介石突发重疾撒手人寰了,而回到故乡的心愿从此成为了他一生未能实现的遗憾。
直到现在,蒋介石还没入土为安,仍然停灵在台湾。
当年,骄傲了一生的蒋介石为什么会突然作出这个决定呢?
01亦敌亦友
说起蒋介石,人们总会想起毛主席,他们从革命时期到新中国建立,一直都是亦敌亦友的存在。
![]()
从前建立黄埔军校的时候,毛主席虽然没有直接进入黄埔军校任职,但却肩负起了招生的重责。
从那时候起,他和蒋介石的宿命似乎就牵绊在了一起。
从国共第一次合作,到国共破裂、再到后来的五次反围剿,毛主席一直都在争取求同存异,避免内战。
而蒋介石却一直视毛主席为劲敌,甚至还认为他给国民党所带来的威胁,都还大于日本,因而坚持了数年的“攘外必须安内”的政策。
直到西安事变时,张学良和杨虎城破除万难,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国共才迎来了第二次合作。
![]()
在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之间还算是同心同德,共同御敌。
蒋介石在第一次正面大规模对抗日军时,就拉出了近百万的兵力参加淞沪会战,当时的国军战士可以说个个都憋着一股气为国效力。
而毛主席当时虽然人在延安,但却心急如焚,通过媒体发表文章建议蒋介石要注意协同作战指挥,避免各部队军阀各打各的。
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惨败后,毛主席又在延安窑洞里书写了5万字的《论持久战》,为中国抗日道路指明了方向。
![]()
然而,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英美等国家下场后,蒋介石也因此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
到了抗战胜利前夕,蒋介石再次暴露出了对共产党的敌意,甚至还出现了小规模的局部军事冲突。
结果,抗日战争胜利的第二年,蒋介石便发动了内战,再次把枪口对准了自己人,使得中国人民再次陷入战乱之中。
1949年4月,蒋介石自知败局已定,他决定退到台湾保存实力,待来日寻找机会反攻大陆。
离开大陆前,他专程跑回了浙江老家母亲的坟前拜别,他哭诉着:“儿子不孝,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来祭拜母亲……”
谁曾想,这一走竟是永别。
![]()
02回首已是暮年
1972年3月,蒋介石以86岁的高龄出任台湾第五届“总统”。
他在台上声嘶力竭地对台湾民众呼吁:“只要毛共还在一天,我们的革命就不能停歇!”
蒋介石之所以如此愤慨,那是因为在一个月之前,美国总统尼克松去到了北京,开启了中美建交的大门。
![]()
他知道,他已经被美国人抛弃了,在大国博弈面前,台湾不过是一枚随时可以被放弃的棋子。
而这时候,他却从媒体上看到了毛主席和尼克松说的话:“蒋介石,是我们共同的老朋友。”
![]()
回想起战争年代,他为了给毛主席添堵,曾经派人去破坏毛家的祖坟。而新中国建立后,他心心念念的蒋家祖坟,一砖一土都被新中国保护得很好,甚至在平坟运动的时候,也没有遭到破坏。
如此的心胸,蒋介石也是自残形愧。
在那之后,大陆还主动邀请台湾运动员一起去参加亚运会,同时还欢迎台湾同胞回到大陆探亲。
1973年5月,香港机场迎来了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
![]()
他就是开启国共对话之门的大功臣章士钊,当年他已经是92岁的高龄,身患重病。可是依旧坚持代表毛主席和周总理前往香港,与台湾的密使对话。
而这次对话中,也取得了诸多共识。
大陆愿意把庐山划给蒋介石,作为他回归大陆之后的养老之地,两岸统一后,台湾地区的社会现状保持不变,台湾省的领导人由蒋经国担任。
这个诚意对蒋介石来说很有吸引力,因此他的态度逐渐发生了改变。
![]()
1975年的春节,蒋介石或许是感知到了大限将至,他遥望着大陆方向思索了许久,最后下定决心,叫来了陈立夫。
让他通过香港的渠道向毛主席转达:希望您来台一叙!
谁曾想,这时候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身体也很糟糕了,于是中央经过商议后决定派邓小平前去台湾赴约。
结果,邓小平都还没启程,台湾就传来了蒋介石离世的消息……
至此,蒋介石回归大陆的心愿也就成为了一大遗憾。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