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夏一家长在城市留言板留言询问:开学至今未收到该幼儿园针对学前一年减免保教费的任何通知,开学是正常收取3000元保教费+2750元生活费,该幼儿园在国家政策减免范围内吗?什么时候落实下来呢?
![]()
△武汉城市留言板截图
对此教育局回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一纸《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大班阶段),在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将全面免除。民办幼儿园参照同类型公办园等级标准减免,高出部分由家庭承担。8月下旬已通知各幼儿园,开学初大班保教费暂缓收取。已对该幼儿园刘园长提出批评,并督促其近期将为您办理减免的保教费退费事宜。
1
政策明明已出台,幼儿园却“没接到通知”?
蟠桃上网查询后发现,江夏这位家长的遭遇并非个例。在北京,有家长反映孩子所在的民办园 “只字不提减免,问了就说没接到通知”;在四川,部分家长等到9月中旬还没收到退费;广东、湖南等地也有家长在政务平台留言,询问政策落实进度。
![]()
△问政四川家长留言截图
2
年龄限制成了“拦路虎”
更让人头疼的是,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出现了不少“理解偏差”,首当其冲的就是“减免对象的年龄界定”问题。
![]()
不少地方的幼儿园把减免对象限定为“2019年9月1日—2020年8月31日出生的孩子”。这就导致一批正在读大班、但年龄不在这个区间的孩子,被排除在减免范围之外。
一位网友透露自己和和老公都是上班族,没人带孩子,所以孩子两岁半的时候就被送到幼儿园去了,现在正在上大班,却被园方告知年龄不符合减免要求。
![]()
像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大多是双职工家庭为了方便带娃,提前送孩子入园,最后可能多上一年大班或幼小衔接班,结果就无法享受减免政策。
![]()
除了“年龄不够”,“年龄超了”也成了难题。四川省泸州市一位家长在问政平台留言:“我家儿子今年9月1日前满的6岁。这学期开学我们便决定让他在区内一家私立幼儿园再就读一年大班……但现在幼儿园那边说我儿子超龄了,有可能不能享受这项减免政策。”
好在当地部门反应迅速,9月15日就给出了明确答复:对于6周岁及以上(有缓学证明)就读幼儿园大班的必须减免。
3
民办园“先收后退”,家长心里没底
政策落地难,还难在民办幼儿园的“收费方式”上。
部分民办幼儿园采取“先预收费用,之后再补退减免部分”的方式,让很多家长感到不安。
![]()
“我8月23日就交了全款,后面别的家长9月1日报名的就只交了伙食费。问园长就是要等政策下来多退少补,但都快10月了还没有动静。”湖南的一位家长在网上无奈发帖。
为什么民办园要这么做?
一家连锁民办园的负责人表示:“一方面生源数在减少,一方面运营成本也有上涨压力,要保证办园质量不下降,如果政府补贴不能及时到位,确实会影响决策,出现观望情绪。先收后返也是无奈之举。”
这种“想响应政策,又怕亏本”的矛盾心理,在民办幼儿园行业里很普遍。
4
也有幼儿园迅速响应,家长直呼“真香”
当然,也有一些民办幼儿园很快就响应了政策,开学之初便直接减免了保教费。
![]()
△武汉某私立幼儿园收费通知
家住武昌区的钱女士,第一时间就尝到了政策甜头:她的孩子在武昌区一所私立民办幼儿园读大班,8月29日晚上,班级群里就收到了老师发来的减免通知:原本每月1500元的保教费,减免后只要交800元,一个月直接省了700元。
“以往公立幼儿园每个月的保教费是600元/月,现在我们花差不多的钱,就能享受私立幼儿园的服务,太值了!”提到这项政策,钱女士难掩兴奋。
![]()
一年省下大几千,她立马就给孩子买了磁力片和书。据她分享,一些公立幼儿园学生的家长,转头就给孩子报了钢琴课。保教费减免后,大家手头都宽裕了不少。
5
政策落地需要时间,各方还需耐心等待
据了解,目前教育、财政等多个部门正在协同制定具体的减免执行方案,尤其是非普惠性民办园的“分级定档减免细则”,比如不同等级的民办园该按什么标准减免、政府补贴如何计算发放等,还没完全确定下来。
相信等具体的减免执行方案出来后,官方也会建立专门的核查机制,让所有该减免的费用都能一分不少退到家长手里。
一项好政策的落地,离不开政府、幼儿园和家长的共同努力。相信随着细则逐渐明朗,这些落实中的“小插曲”也会陆续解决,让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家庭都能切切实实享受到政策红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