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在郎溪县姚村镇姚村社区,退伍军人杨关军的葛根种植基地一片生机勃勃。从部队返乡后,他继承家族技艺,与父亲共同经营葛根粉销售,并将四代传承的古法葛根粉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今,为顺应市场需求,他开辟10亩土地专攻鲜食葛根种植,从“卖粉”走向“种葛”,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
2018年,杨关军跟随父亲踏入葛根行业,逐渐摸清了产业脉络。2022年,家族传承四代的古法葛根粉制作技艺获评郎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份荣誉让他坚定了深耕葛根产业的决心。“光卖粉还不够,客户对新鲜葛根的需求越来越大。”2023年,杨关军开启转型,专门开辟土地种植适宜生吃或煮食的葛根品种,实现从“卖粉”到“种葛”的产业延伸。
“前两年引进的无渣粉葛不耐寒,冬天不好越冬。”杨关军没有气馁,通过野外采挖野生葛根反复试种,最终筛选出一款耐寒性强、品质佳、口味略甜的粉葛品种。“去年是试种第一年,今年是第二年,种苗全靠自己牵主藤、引藤蔓,用扦插方式培育。”如今,他的10多亩葛根基地长势喜人,所产葛根主打鲜食,深受市场欢迎。而家族的古法葛根粉制作,仍以野外采挖的葛根为主要原料,保留着最纯正的传统风味。
凭借用心经营,杨关军的葛根产品收获了大批“回头客”。“他的葛根粉做得细,品质好,我们一家人都爱吃,我经常来买。”本地顾客赵荣生的评价,道出了众多消费者的心声——不仅古法葛根粉备受认可,新鲜葛根也成了村民青睐的“抢手货”。
谈及未来,他有着清晰的规划:“下一步要继续优化种植技术、扩大规模,同时把古法葛根粉制作技艺好好保护、推广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咱家乡非遗的魅力,带动葛根产业再上一个台阶。”(王敏 葛诺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