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8点,记者乘坐的动车准时抵达香港西九龙站,从深圳北到西九龙,全程25分钟。这条由和利时参与信号系统建设的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如今已经成为深港双城生活的动脉。对于和利时集团而言,高铁香港段既是2012年入港的跳板,也是其十三年扎根香港、辐射全球的“纽带”。
出西九龙站,乘车向西北行驶10余分钟便抵达和利时位于荃湾的办公地点。没有豪华的前台以及富丽的装修,办公人员并不算多。“在香港,我们已经有快100人的员工,只是因为人员会以项目团队制的形式分布在元朗、西九龙、朗屏、机管局等各个项目点,与客户一起开会讨论,荃湾办公室则以管理团队为主,不过一些工位是流动的,只要有谁需要就可随时使用。”接受记者专访的是和利时交通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智,他向记者详细介绍如何在香港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上,走出一条从“项目 交付”到“全球中枢”的稳健之路。
![]()
▲和利时交通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智 本刊记者赵芃程摄
借势入港:从高铁延伸到创科共振
和利时入港并非偶然,而是业务自然延伸的结果。2010年,已承担广深港广深段、郑西等内地高铁项目的和利时,得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需求后参与投标,2012年中标后正式落地。李智回忆道,“香港段是内地段的延伸,我们能够在香港发展也是借助内地经验顺势进入。”
![]()
▲成为深港双城生活的动脉的高铁 本刊记者 康铭祥摄
彼时的香港市场与如今差异明显,李智坦言:“早期我们更专注于项目交付,需自行解决具体问题,如通过入境处办理工作签证等,流程耗时较长。当时香港以金融中心为主,国际化工程交付能力强,但缺乏像引进办这样的统一对接部门。”而如今,香港提出建设国际创新中心,与和利时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建设“八大中心”,包括打造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特区政府亦持续加码创科产业扶持力度,通过多重举措推动国际创新中心建设。在政策层面,推出 “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科技人才入境计划” 等专项政策,简化高端科技人才来港工作的签证流程,为企业引进国际化技术人才提供便利;在资金支持上,设立总规模超百亿港元的 “创新及科技基金”,对企业的技术研发、产学研合作、实验室建设等项目给予最高 50% 的资金补贴,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在基建布局方面,香港三大科技园区:港深科创园、香港科学院、数码港,已形成北、中、南三大园区部署。
李智表示:“过去技术支持主要依靠北京和西安团队,但随着业务量增加,我们希望在当地完成更多设计与开发工作,以提升回应速度和效率。香港的创新政策与我们的发展规划契合,尤其在本地化研发方面提供了新机遇。”去年,和利时成功与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签约承揽港铁1259主控系统项目旨在为香港东铁线、屯马线及东涌线的延线和新建车站,以及小蚝湾车场和东涌站的主控系统(MCS),提供高效、智能的综合监控解决方案。该项目是和利时首次将其主控系统应用於香港地铁综合监控项目,提升了香港城市轨道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务实扎根:从突破困境到借力成长
初入香港时,和利时面临标準差异、成本控制、本地化融合等难题。面对这些挑战,李智总结出了关键应对思路:“首先,香港的要求透明且清晰;其次,业主目标明确,注重共同解决问题而非单方面施压;第三,语言和文化相通性为沟通提供了便利,中英文切换有助於深入理解技术细节。这些因素帮助我们快速适应并组建起高效团队。”
真正的效率提升,始於与香港引进办的对接。引进办全称是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OASES),自2022年底成立开始,坚持突破传统思维、积极筹划、主动出击、全力“抢企业”。为落户企业介绍香港各类资源的同时,协助企业与香港各政府部门对接等服务,以加速企业在港实现其发展计划。
李智提到:“此前我们主要通过本地雇员或政府网站自行了解资讯,过程较为费劲。近一两年与引进办对接後,他们提供了大量幫助,尤其在资讯层面更加丰富,包括政策、地段导向甚至项目引荐。我们还参加了引进办组织的交流会议、政策宣讲及‘一帶一路’对接活动,这些支持显著提升了我们的效率,否则靠自身摸索难度较大。”
如今,和利时在港发展已颇具规模:业务占公司海外业务一半左右,团队融合度不断加深。李智介绍:“本地雇员约占1/4至1/3,内地雇员中部分已长期在香港工作生活。许多内地员工已扎根香港,团队融合程度较高。”按照规劃,“到明年人数预计将达到150人左右,届时在香港应算中型企业了。我们也会根据业务需求考虑拓展到科学园等地,综合项目地理位置、客户沟通需求、办公便利性等因素进行布局。”
以港出海:打造全球业务中枢
随着在港经验的积累,香港已从和利时的“区域项目交付地”升级为“海外业务中枢”。李智对香港的战略定位有着清晰规划:“香港的人才国际化程度高,与内地形成互补。我们在法律、金融、国际贸易等领域需补充国际化能力,香港在这方面更具优势。未来计劃将香港作为海外业务基地,整合内地技术资源与香港团队能力。”
目前,和利时已借助香港平台向全球市场延伸,在马来西亚、新加坡、非洲等“一帶一路”沿线国家积累了项目经验。李智表示:“我们在广州、深圳、香港均有项目经验,未来将以北京为技术支撑、香港为国际化平台,整合资源推进海外业务,减少沟通与成本障碍。”同时,为夯实全球业务根基,和利时还在积极对接香港本地资源:“已与香港多所高校开展交流,探讨合作可能。科学园主要在政策对接、资金支持及项目引荐上提供幫助,我们也在推进本地实验室建设,以加强应用层开发能力。”
破局前行:以定力应对挑战
当下,国内市场增速放缓,海外环境存在不确定性,成为和利时面临的主要挑战。“企业需要‘走出去’,但地缘政治等因素帶来了变数。”即便如此,李智仍保持从容与坚定,“我们正加强能力建设,推动技术国产化、智能化,并通过香港团队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
这种“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的定力,源於和利时三十馀年的发展基因,以技术为驱动,聚焦自动化领域,顺应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需求。团队坚持工程師文化,扎实解决用户痛点。“天时、地利与人和共同作用,使我们得以快速发展。目前集团近6000人中大部分为工程師,务实文化是企业的重要特质。”未来,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和利时都将以香港为支点,稳步拓展全球自动化市场——正如李智所言,以技术为核心、以务实为底色,一步一个脚印把项目做扎实,便是企业面向全球的最大底气。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作者:舒志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