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入青瓦台的第一天起,李在明就知道,他的每一步都需要极其谨慎。韩国的安全依赖于美国,美国承诺在必要时提供保护,但这份保护是有代价的。华盛顿希望首尔能在各个方面与其保持一致,尤其是在遏制中国的战略上。
而在经济上,中国不仅是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还是许多韩国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市场。那么,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
【接受美媒采访时,李在明把话挑明】
在美国《时代》杂志的专访中,李在明首次明确了韩国的立场:要做中美之间的"桥梁",既要"站美国一边",又必须"妥善处理对华关系"。
这种"桥梁论"听起来不错,但实际操作起来就像在钢丝上跳舞。李在明想两边通吃,这个难度系数着实不低。他必须时刻警惕:稍有不慎,就可能从桥梁变成"夹心饼干"。
李在明这次通过美国主流媒体发声,也是向中美双方释放明确信号。但问题是,双方会买账吗?
以造船业为例,特朗普政府想要重振美国造船业来对抗中国,但美国自己的产能根本跟不上,于是就把目光投向了全球第二大造船国韩国。但问题在于,韩国的造船业离不开中国,中国不仅是韩国造船业的最大客户,更是其供应链上的关键环节。
![]()
【美国想借助韩国对抗中国造船业,却忽略了一个问题】
如果李在明真的同意帮美国对付中国,那就是要拿着中国的产品对付中国,可能吗?
美国对韩国的施压可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在多个领域步步紧逼。
从"芯片四方联盟"到"印太经济框架",美国正在编织一张针对中国的包围网,而韩国就是这张网上不可或缺的一环。美国的态度相当直接:要么跟着我的战略走,要么就准备承受后果。他们不仅要求韩国在半导体等关键技术领域限制对华出口,还通过各种贸易和投资壁垒向韩企施压。
但中国这边的态度同样明确。外交部那句"中韩关系不受第三方因素影响"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客套话,而是划下了一道清晰的红线:韩国可以和其他国家正常往来,但不能拿中韩关系当筹码。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们理解你的处境,但别踩过界。
![]()
【中方明确表示中韩关系不受第三方影响】
这种两面夹击让李在明政府在国内也面临巨大压力。韩国的政治势力分成三派:亲美派巴不得全面倒向美国,保守派在外交上畏首畏尾,而民族主义者则强调要保持独立自主。这三派吵得不可开交,让李在明想走中间路线变得异常艰难。
更麻烦的是,民众的情绪也在发酵。年轻一代更关注就业和经济,他们可不管什么地缘政治,只关心自己的工作会不会因为外交失误而丢掉。而老一辈则对安全问题更加敏感,担心太过疏远美国会带来安全风险。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李在明那个"既要...又要..."的平衡术,看起来美好,实行起来却没那么容易。
![]()
【特朗普不会轻而易举让李在明保持中立】
10月底的APEC峰会,或成为检验李在明外交路线的试金石。这场在韩国庆州举办的多边会议,很可能成为中美元首会晤的舞台——而作为东道主的韩国,将在这场大国博弈中扮演一个特殊的角色。
韩国媒体已经开始预热,将此次APEC称为"外交大考"。青瓦台的消息人士透露,筹备团队已经在模拟各种可能的情景:如果中美在会议期间发生争执怎么办?如果一方提出让韩国"表态站队"的要求该如何应对?甚至细到座位安排、会谈时长这种细节,都可能被解读出不同的政治信号。
对于韩国来说,成功的标准很明确:要让美国觉得韩国是个可靠的盟友,同时让中国感受到韩国的诚意和尊重。但如何做到这一点,还是个问题。
![]()
【APEC峰会或许是韩国证明自己的机会】
这场APEC峰会,既可能是李在明外交路线的辉煌时刻,也可能是平衡策略破产的开始。全世界都在关注:这个夹在中美之间的国家,能否真正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道路?答案很快就会揭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