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80年,65岁开国中将出狱后看望老首长,徐向前竟怒斥:我不见他

0
分享至

1980 年,快 80 岁的徐向前元帅生病住了院。老帅一住院,不少老战友、老部下立马就赶去医院看他。

医院这边也不敢怠慢,第一时间就全力救治、精心照料。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徐帅的身体和心情慢慢好了些。

有一天,秘书走进病房说:“老部下郑维山将军知道您住院了,想来看看您。”

徐向前元帅琢磨了一会儿,回了句:“我不见他。”

秘书没立刻走,又提醒道:“徐帅,他都打第二通电话问了。”

徐帅还是那句话:“暂时不见为好。”

秘书见状也不好再多说,只能退了出去。

按理说,郑维山是跟着徐帅出生入死的老部下,俩人共过患难,为啥徐帅不愿见他呢?咱们今天就来讲讲这事儿。



郑维山是湖北麻城县人,家里穷得叮当响,只读过一年私塾,从小靠放牛过日子。黄麻起义前,受当地下党的父亲影响,他接触了革命思想,还帮父亲送过信。

后来老蒋发动反革命事变,不少革命志士惨遭杀害,郑维山的父亲和叔叔也没能幸免。至亲牺牲了,可他没吓倒,反倒干脆利落参了军。可那时候他年纪小、个头矮,好多部队都不收。时任红一军副军长的徐帅见了,把他留在身边当传令兵。要是没有徐帅,郑维山压根没机会入伍,更别说开启后来那段传奇的革命生涯了。

郑维山也没辜负徐帅的看重,在徐帅身边学了不少指挥本事,自己也肯下苦功。后来上了战场,他打得勇猛,很快就从传令兵升到了政委,成了红四方面军里响当当的猛将,前途一片光明。毛主席都曾夸过:“南有许世友,北有郑维山!”

不过,郑维山性子急、脾气暴,说话办事直来直去,不懂变通。这脾气虽说让他打仗时果断勇猛,可也为他后来的一些麻烦埋下了伏笔。

他这暴脾气归暴脾气,革命意志却比钢铁还硬。长征时最苦的那段日子,他硬是扛了过来 —— 三回爬雪山、三回过草地,还两次带队去接兄弟红军会师。在红四方面军里,他就是 “定心丸”,有他在,再难的仗都有人敢打。

红军会师后,郑维山所在的 30 军改编成西路军,他跟着徐帅西征,在河西走廊跟敌人血战。西路军失利后,郑维山一路乞讨才回到延安。到了延安,组织安排他进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才算换了个新岗位。

抗日战争时期,郑维山先后当了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主任教员、抗大二分校副校长、教导团政委。期间他带着部队参加了 “百团大战”,还有历次反 “扫荡” 斗争,没少立战功。

解放战争时的清风店战役,打得那叫一个精彩。当时我军想打傅作义部,派了六个纵队围攻,盼着能在运动中把他们包了饺子。可傅作义把主力摆在徐水、涿县一带不动弹。为了引他出来,我军故意佯攻保定,想逼他派兵支援。

见我军打保定,傅作义果然动了,这一下涞水城就空了。原本上级给郑维山的任务是,带三纵撤出保定以北的徐水、定兴、固城一带,转头去打涞水。可郑维山琢磨着,就地守着更能 “引蛇出洞”,好把敌人骗出来打。

他干脆给指挥部发了封语气挺冲的电报:“我们没考虑,也不准备打涞水,就想在这儿守着,等情况有变化。” 没想到指挥部挺认可他的想法,立马就同意了。后来果然把敌第三军引到北山决战,郑维山在清风店一带把这支部队包了圆,还活捉了军长罗历戎。



1948 年 1 月,为了杀杀傅作义的气焰,晋察冀野战军集中六个纵队,打平张路、平汉路,想调动傅作义的部队,找机会歼灭。可傅作义沉得住气,只派地方部队出来晃悠,主力仍在涿县、徐水之间蹲守。

没法子,我军只能换战术,大张旗鼓佯攻华北要地保定,让傅作义以为我们要来真的。这招果然管用,傅作义怕保定丢了,赶紧让平汉线的兵团动起来支援,涞水城一下就只剩 35 军 31 师驻守了。杨得志当即下令,让郑维山的三纵北上打涞水,把 31 师灭了。

傅作义得知消息,立马派嫡系 35 军军长鲁英麟带着 32 师南下支援。这 32 师可是傅作义的宝贝疙瘩,被叫做 “虎头师”,官兵胳膊上都戴着虎头袖标。

郑维山一听 “虎头师” 来了,反倒来了劲,决定先不打涞水了,转头收拾这支援兵。他这主意很快得到指挥部同意。

之后,郑维山在涞水城西北把 “虎头师” 32 师全灭了,师长李铭鼎被打死,军长鲁英麟自杀。傅作义得知后哭得伤心,放话说:“一定要灭了郑维山的三纵!不报这仇,我愧为 35 军的人!”

后来傅作义还想偷袭石家庄、端了西柏坡,局势一下子变得危急。周总理亲自指挥反击,聂帅也亲自给郑维山打电话,让他带三纵轻装、隐蔽、快速出发,去拦傅作义的部队。这任务对郑维山来说太难了 —— 他的部队已经好几个月没休整,敌人靠战马、汽车赶路,他们只能靠两条腿,还得藏着掖着不被发现。

压力再大,郑维山也没含糊,亲自带了个精干的指挥小组带头赶路,总算按时到了指定地点。可到了之后他才知道,七纵已经在沙河一线拦敌人了。他立马下令部队往沙河靠,跟七纵合兵一处。

等三纵到了沙河,郑维山一边派人联系七纵,一边给聂帅报信。傅作义的部队一瞅是郑维山来了,赶紧上报。傅作义本来就因为偷袭阴谋被中央戳穿而吃惊,再瞧见郑维山的部队到了,知道自己打不过,只能下令撤退。

这之后,郑维山又参加了平津战役、太原战役,还跟着部队挺进大西北,为新中国成立立了大功。

新中国成立后,郑维山又去了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期间他接替回国的杨成武,当了 20 兵团代理司令员。金城反击战里,他敢想敢干,指挥三千人白天潜伏,开创了白天大规模潜伏作战的先例。

当时 20 兵团的阵地是 “凹” 字形,美军的是 “凸” 字形,敌人突进来的阵地长约 20 公里、深 9 公里,还有 883.7、949.2 等高地,比我方阵地高出一两百米,美军还修了完善的防御工事。

郑维山考察后,拿出个大胆计划:潜伏部队打掉敌人的加强团阵地。多数人都不敢表态,只有事先打过招呼、负责主攻的 60 军军长张祖谅全力支持。

许世友也参加了会议,会后说:“我打仗向来胆大,可你郑维山比我还敢闯!”

郑维山笑着回:“这决定是大胆,但我有把握。敌人绝想不到我们会搞这么大规模的进攻,更想不到我们会在他们阵地前潜伏。我打仗,只要有 70% 的把握就敢下决心。”

有人提醒他:“哪怕一个人动一下,就全暴露了,后果不堪设想!” 后来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也给郑维山提了建议,可郑维山拍板说:“我决心定了,错了我担着!”



一旁的张祖谅说:“我跟你一起担!”

郑维山一拍桌子:“不用你担!你只管打好你的仗,错了,我一个人顶着!”

之后部队紧锣密鼓准备,郑维山抓得细之又细,就怕出岔子。一切准备就绪,他亲自坐镇 60 军,连平时容易疏忽的小地方都一一过问 —— 哪一步出问题,都可能满盘皆输。

1953 年 6 月 10 日晚,我军先发起炮火攻击,潜伏在坡下的部队随即冲锋。短短 70 分钟就结束了战斗,不仅消灭了敌人一个团的大部分兵力,还占了那些高地,开创了我军防御作战歼灭敌人一个团的先例。

大胜之后大伙儿都在庆祝,郑维山这位指挥官却趴在作战室的桌上睡着了 —— 高强度的指挥把他熬得筋疲力尽,这会儿他最想的就是好好睡一觉。

从朝鲜回来后,1955 年全军第一次授衔,郑维山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

朝鲜战争结束后,功勋卓著的将帅们都换了新岗位,继续为国家建设出力。可后来因为特殊时代的原因,不少人受了影响,郑维山也在其中。

特殊时期结束后,郑维山想回部队接着干,就找了老领导徐帅,徐帅答应帮他想想办法。可那时候一切都在恢复中,事情迟迟没个准信,他也没能如愿回到岗位。

1980 年徐帅病重住院,不少老战友、老部下都来探望,郑维山也来了。当秘书告诉徐帅郑维山求见时,徐帅眼神里挺复杂,说啥也不见。

其实徐帅不是真不想见,是心里有愧。特殊时期里,郑维山受牵连遭了不公对待,在安徽被关了八年。出来后回北京,一直闲着没活儿干。忙惯了的郑维山哪受得了这个,就找徐帅帮忙。徐帅本想帮老部下,可事情没办成,自己还病倒了。见郑维山来,他觉得没脸见人,只能说不见。



后来秘书把缘由告诉了郑维山,他挺理解:最难的日子都熬过来了,多等阵子不算啥,可不能给老领导添堵。

等徐帅身体好点后,又特意过问了郑维山的工作。没多久事情就解决了,郑维山被任命为兰州军区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之后为西北边防建设和当地绿化工作出了不少力。

2000 年 5 月 9 日 1 时 10 分,郑维山在北京去世,享年 85 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小七读文史
小七读文史
一个文史迷
272文章数 347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