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一张轰-6轰炸机机腹下挂载一枚大型神秘导弹的照片引发广泛关注,这枚导弹大概率就是后来在93阅兵场上亮相的惊雷-1空基核导弹。与以往轰-6满挂巡航导弹的“野兽模式”不同,这种“单枚挂载”的方式显得格外特殊。这显然是一款新型空射弹道导弹。
尽管这款武器大概率首先作为常规打击力量部署,但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正在为中国未来真正的隐形战略轰炸机挂载空射核导弹,进行至关重要的前期技术验证和战术探索。
![]()
为何“挂一颗”比“挂多颗”更值得关注?
轰-6系列轰炸机作为中国空军的空中主力打击平台,其典型作战模式是挂载多枚巡航导弹,对地面或海上目标实施饱和攻击。这种模式追求的是火力密度和打击范围,属于常规战术范畴。
然而,当一架轰-6仅在机腹中心挂点携带一枚大型导弹时,其背后的逻辑就完全不同了。这种配置通常意味着这枚导弹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
体积和重量巨大:其尺寸可能远超常规巡航导弹,需要占用最大的中心挂点,甚至无法同时挂载其他武器。
任务属性特殊:它执行的可能是核常兼备,承担“一击必杀”的战略级任务,而非追求数量优势的战术任务。空射弹道导弹是这类武器的典型代表。它结合了弹道导弹的高超音速、突防能力强和射程远的优点,以及轰炸机灵活部署、前沿存在的优势。
![]()
单一挂载有助于集中测试导弹与载机的兼容性、分离过程、发射程序以及对其巨大后坐力和重量的适应能力。
目前,这枚导弹很可能像东风-26D一样,首要任务是作为常规反舰弹道导弹或对地精确打击武器,用于打击高价值时敏目标,如航母战斗群或坚固指挥中心。但它的出现,为中国空基核力量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尽管轰-6N已经能够搭载空射弹道导弹,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但轰-6平台本身源于苏联图-16的设计,其隐身性、航程和生存能力在现代高强度冲突中依然存在天花板。
![]()
中国空军的未来,系于新型隐形战略轰炸机。一款真正的战略轰炸机,不仅要能执行常规打击,更核心的使命是作为空基核威慑的“三驾马车”之一,具备强大的核打击能力。
轰-6当前的空射弹道导弹测试,正是在为空基核战略平台进行关键准备:通过轰-6平台,实际测试大型空射弹道导弹的飞行性能、制导系统和杀伤效果。这套系统未来完全可以集成到隐形战略轰炸机的内置弹舱。
空军正在学习如何运用这种武器。包括如何规划发射阵位、如何与侦察预警体系协同、如何确保发射平台的安全等。这些宝贵的经验将直接移植到未来的隐形轰炸机部队中。
![]()
空射弹道导弹的运用涉及天基卫星、地面雷达、数据链等多个环节。轰-6作为现阶段的测试平台,正在帮助整个作战体系熟悉并整合这套新的杀伤链。
“不怕轰-6挂的多,就怕轰-6挂一颗”这句调侃,恰恰点出了中国空基战略力量正在经历的转型——从追求常规火力投送的“量”,转向追求战略威慑能力的“质”。
当未来的轰-20能够在内置弹舱中携带多枚此类导弹,悄无声息地飞抵发射阵位,对目标实施难以拦截的核或常规打击时,中国空军的战略威慑体系才算真正完整。而今天轰-6的每一次飞行和测试,都是在为那一刻的到来积累数据、锤炼战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