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市,或是由于历史上地广人稀,许多峭立的峰岭并没有得到意境深远的命名并载入典籍,如果能以民间俗称广为流传,就已经算是莫大的机缘了。不过,这民间俗称,由于命名所依特征,只是小范围内的共识,故而很容易与别处出现的“小共识”雷同,使得吉林地区重名的山岭颇多,“炮台山”即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目前在吉林市,具有官方背书认可的炮台山只有一处,即吉林老城北侧的玄天岭。在《吉林市地名志》、《吉林市山水地名志略》等资料中,炮台山词条所解释的内容就都是玄天岭。作为吉林城北的屏障,玄天岭历史上曾几易其名。如: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的名讳,曾改名元天岭;因山在吉林城门巴尔虎门外,又曾名为巴尔虎岭;此外,玄天岭还有后玄武、望云山等其他称谓。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许多地方史料误记为1900年),在玄天岭西北最高处修有一处三合土夯筑炮台,安放炮口指向北方的西洋大炮七门(目前炮台上的仿制品为中式大炮,有误),用以增加城防实力,防范沙俄可能的侵略,玄天岭遂在民间得名炮台山。查吉林地方史料,此前未见吉林城建设炮台的记载,故而在市区提及炮台山这一名称,当以玄天岭为最早。
另外,根据史料所载,修建玄天岭炮台时,在吉林城外围安达木等处还同期修筑了其他一些炮台。这其中位于今天龙潭区金珠镇安达村的江防炮台,也为所在的“南山”留下炮台山的俗称。
事实上,在吉林市区范围内,民间俗称的炮台山还有很多,我幼年时在江边玩耍时,就知道江对岸的建华东山(现在命名为悠然山)被叫做炮台山。另外,在2002年时,江南永庆乡北侧还兴建了吉林市炮台山体育公园——此炮台山算是建华东山向东南方向的纵深。
丰满区的这一系列炮台山目前并未遗留炮台的痕迹,据地方史料记述及所在地老人回忆,这些炮台实为砖混的炮楼、碉堡,均修建于解放战争时期。当时,国民党控制的吉林市市区逐渐被人民军队包围,国民党地方政府于是提出“武装保卫大吉林”的口号,在吉林市周边战略要地大肆修碉堡、挖战壕,妄图顽抗到底。
当年,修建在江南地区炮台山上的几个碉堡,扼守着通往丰满、蛟河等处的要道。由于建在易守难攻的山顶,在碉堡里射击,可对道路形成火力压制,可视同小型炮台。于是,尽管这些碉堡的体量无法与炮台相比,但所在山体还是被周边百姓俗称为炮台山。
修建于解放战争时期的这批碉堡和炮楼并非都产生了“改地名效应”,如小白山上也修了碉堡,挖了战壕,但是山并没有因此改名。另外,即便发生了改地名,也未必都以“炮台山”命名,如国民党在龙潭区天太地区修建的碉堡,所在山体被周边百姓俗称为“炮楼山”。
截至目前,解放战争期间修筑的炮楼、碉堡已基本消失殆尽,整个吉林市,只有玄天岭上可见军事建筑遗迹。不过秋风起时,晴空之下的所有炮台山,皆五彩缤纷,层林浸染,一派优美的自然风光。置身这些炮台山之中,嗅秋风、听叶落,赏亮丽秋光,若能知晓一些与“炮台”相关的清代、解放前的旧事轶闻,一定会让游山之兴有所增益。
![]()
![]()
![]()
![]()
![]()
![]()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