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认太监是否净身彻底?宫女不小心透露真相,出乎意料!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如有雷同实属巧合,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深夜的紫禁城,一道夹墙里,风像冰冷的刀子。

秋月提着食盒,只想快点回到住处,手腕却被一只从暗处伸出的手猛地攥住。

“嘘!”陈嬷嬷的声音像生了锈的铁器在摩擦,她惊恐地瞪大眼睛,死死盯着秋月身后,“你看见了没?刚才过去的那个影子……”

秋月吓得不敢回头,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颤声问:“嬷嬷……那……那是什么?”

陈嬷嬷凑到她耳边,气息冰冷,一字一句地挤出几个字:“这宫里,要出大事了。”

01

嘉靖年间的紫禁城,即便在深夜,也并非一片死寂。

更夫的梆子声远远传来,带着一种规律而沉闷的调子,敲在每一个宫中人的心上。

李顺安提着灯笼,脚下的皂靴踩在青石板上,发出轻微而有节奏的“嗒、嗒”声。

他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海手下的红人,负责夜间的巡查。

今夜的风似乎比往常要大一些,吹得御花园里的树影如同张牙舞爪的鬼魅。

李顺安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扫过每一处假山和花丛。

就在他准备绕过太湖石,前往西边的长信宫时,一道黑影从假山后一闪而过。

那影子动作极快,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若非李顺安眼力过人,几乎就要错过。

他立刻停住脚步,将灯笼按在身侧,借着黯淡的光,只看到那黑影的轮廓,像是一个身形矫健的男子,正朝着冷宫的方向疾驰而去。

宫中禁地,深夜奔走,已是死罪。

李顺安没有声张,而是提气跟了上去。

他的脚步轻盈,像一只夜行的狸猫,悄无声息。

黑影在冷宫一处破败的院墙外停下,左右张望一番,随即如壁虎般攀上墙头,转瞬消失不见。

李顺安站在暗处,眉头紧锁。

冷宫里住着的都是失宠的妃嫔,或是犯了错的宫人,平日里连只野狗都懒得去。

这黑影深夜探访,所为何事?

他记下这个位置,转身悄然离去,仿佛从未出现过。

第二日清晨的朝会,气氛异常凝重。

嘉靖皇帝端坐龙椅,面沉似水。

一名御史出班,双手捧着奏折,声音发颤地启奏:“启禀陛下,臣有密奏。近来京城流言四起,称……称宫中有假太监混入,秽乱宫闱,恐危及圣体安康。”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顿时一片哗然。

“假太监”三个字,如同一块巨石砸入平静的湖面。

皇帝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抓起案上的奏折,狠狠地摔在地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混账!”皇帝的声音如同来自九幽的寒冰,“天子脚下,竟有此等腌臜之事!查!给朕彻查!从今日起,宫中所有内官,无论品级高低,一律重新查验净身文书,核对身体!若有半点差池,格杀勿论!



群臣噤若寒蝉,跪倒一片。

“王德海。”皇帝的声音再次响起。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海应声出列,跪在地上:“奴婢在。”

“此事,交由你和内务府、慎刑司一同办理!朕给你十日时间,十日之内,朕要知道结果!”

“奴婢……遵旨。”王德海叩首领命,声音听不出任何情绪。

然而,在他抬起头的一瞬间,那张布满褶皱的脸上,一丝难以察觉的忧色一闪而过,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

李顺安站在殿下的人群中,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重新查验的消息像一阵风,迅速刮遍了紫禁城的每一个角落。

太监们人人自危,脸上都带着惊恐和不安。

李顺安的脸上却没什么表情,只是在无人注意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摸一摸自己腰间的某个部位。

那里的伤疤早已愈合,但记忆的疼痛,却从未消失。

他想起许多年前的那个下午。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母亲躺在床上,咳嗽声一声比一声微弱,仿佛随时都会断气。

郎中说,需要一味极名贵的药材吊着命,可那药钱,是他们家几辈子都挣不来的。

十三岁的他跪在母亲床前,磕了三个响头,然后转身走出了那个破败的家门。

他自己找到了城南那个专门做此营生的“刀子匠”。

那间低矮的屋子里,弥漫着一股血腥和草药混合的怪味。

刀子匠是个面无表情的男人,看他的眼神,像在看一头待宰的牲口。

“想好了?”男人问。

他点了点头,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躺上去吧。”

那过程,他后来再也不愿回想。

只记得那把冰冷的刀子划过皮肤时,他发出了一声不似人声的惨叫,随即便是撕心裂肺的剧痛。他感觉自己的生命正随着鲜血一同流逝。

接下来的三天三夜,他高烧不退,下身插着一根麦秆,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灼烧般的疼痛。

好几次,他都以为自己要死了,但一想到病床上的母亲,他又硬生生地挺了过来。

一个月后,他揣着几两碎银子回了家,买了药。

母亲的病有了起色,而他,则拿着剩下的钱,托人买了一纸文书,走进了那道将他与过去彻底隔绝的宫门。

初入宫的日子是灰暗的。

他因为年纪小,又没什么背景,成了老太监们欺凌的对象。

洗不完的衣服,倒不完的恭桶,吃不完的冷饭和白眼。

有一次,一个老太监故意将一盆洗脚水泼在他的被褥上,在寒冷的冬夜里,他只能抱着湿冷的被子,在柴房里冻得瑟瑟发抖。

他没有哭,也没有抱怨。

他只是默默地忍受着,用一双冷静的眼睛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他发现,在这个地方,光会忍耐是不够的,还得有眼力见。

转机发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

当时还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的王德海,奉命去清点库房里的一批前朝字画。

其中一幅据说是唐代名家的真迹,王德海却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一群太监围着字画,说着各种奉承的话,只有李顺安,站在最外围,盯着画上的一方小印,眉头微皱。

王德海注意到了他。“你,那个新来的,你叫什么?”

“回公公,奴婢李顺安。”

“你似乎有话要说?”

李顺安有些犹豫,但还是鼓起勇气说道:“回公公,奴婢不懂字画。只是……只是奴婢的家乡曾出土过一方前朝的石碑,上面的印文,与这画上的印文,在‘永’字的最后一笔上,似乎有些不同。石碑上的那一笔,更像一个点,而这画上的,却是一个捺。”

王德海心中一动,立刻命人取来拓本核对。

果不其然,李顺安说得分毫不差。

这幅画,是一副仿得极像的赝品。

若是就这么呈上去,他王德海的乌纱帽怕是都保不住。

从那天起,王德海便将李顺安调到了自己身边。

他发现这个年轻人不仅眼力好,而且心思缜密,话不多,却总能把事情办得妥妥帖帖。

渐渐地,李顺安成了他的左膀右臂,深得信任。

02

秋月初次出现在李顺安的视野里,是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

她和几个宫女在御花园里采摘桂花,为娘娘们制作桂花糕。

一阵风吹过,她头上的簪子松了,一缕发丝垂了下来。

她伸手去理,一朵淡黄的桂花恰好落在她的发间。

李顺安当时正陪着王德海路过,不经意间看到了这一幕。

那个叫秋月的宫女,脸上带着干净的笑容,阳光照在她身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边。

他只是看了一眼,便低下了头,跟上了王德海的脚步。

内务府的动作很快,一张告示贴了出来,宫中所有的太监,按照入宫的年份,分批接受查验。

一时间,人心惶惶。

负责查验的,是内务府一个叫陈嬷嬷的老宫女。

她五十多岁,一张脸像是风干的橘子皮,眼神刻薄而锐利,据说年轻时曾在宫中负责接生,后来又管过净身房的善后事宜,对太监的身体构造了如指掌。

由她来主持查验,无人敢有异议。

查验的地点设在慎刑司的一间偏殿里,殿内光线昏暗,只点着几支蜡烛,更添了几分阴森。



太监们排着长队,一个个面如死灰地走进去,又一个个脸色煞白地走出来。

轮到一个叫小福子的年轻太监时,他因为过度紧张,双腿抖得像筛糠。

陈嬷嬷冷冷地瞥了他一眼,声音尖利:“抖什么?脱!”

小福子哆哆嗦嗦地解开裤腰带,裤子滑落在脚踝。

陈嬷嬷走上前,戴着皮质手套的手毫不客气地在他身下探查。

她的动作粗暴而迅速,像是在检查一件物品。

“嗯?”陈嬷嬷突然停下了动作,眯起眼睛,“你这里……怎么好像还有些根结?”

小福子“噗通”一声就跪下了,吓得魂飞魄散,话都说不清楚:“没……没有啊,嬷嬷!奴婢是干净的!奴婢进宫的时候,刀子匠给验过的!”

“我信你的,还是信我这双手?”陈嬷嬷冷笑一声,“来人,把他给我记下来,带到一边去,等王公公发落!”

两个膀大腰圆的太监立刻上前,就要拖走小福子。小福子吓得大哭起来,不停地磕头。

就在这时,李顺安从外面走了进来。他是奉王德海之命前来查看进度的。

他看了一眼吓得快要晕厥的小福子,又看了看陈嬷嬷,平静地开口:“陈嬷嬷,这是怎么了?”

陈嬷嬷见是李顺安,态度稍稍缓和了一些,但依旧不依不饶:“李公公来得正好。这个小崽子,身上不干净,被我查出来了。”

李顺安走到小福子面前,蹲下身,仔细看了看。

然后,他站起身,对陈嬷嬷说:“嬷嬷,您再仔细看看。这并非根结未除尽,而是当年净身时,伤口愈合不好,留下的一块疤痕疙瘩。您看这颜色和硬度,与周围的皮肉并无不同。若是真有根结,此处必有血气汇聚,颜色会更深一些。”

他的语气不卑不亢,说得有理有据。

陈嬷嬷将信将疑地又上前检查了一遍,发现确实如李顺安所说,只是一块长得比较难看的疤。她自觉失了面子,冷哼一声:“算你运气好!滚吧!”

小福子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跑了出去。

李顺安对陈嬷嬷拱了拱手:“嬷嬷辛苦了。王公公那边还等着我回话,我先走一步。”

他转身离开,没有看到,在殿外不远处的一个廊柱后,一个端着茶盘的宫女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那宫女正是秋月。

她看着李顺安的背影,眼神里多了一丝异样的光彩。

她没想到,这个平日里看起来有些冷漠的太监,竟然有这样一副热心肠。

小福子在外面等着李顺安,见他出来,立刻跪下磕头:“多谢李大哥救命之恩!多谢李大哥!”

李顺安扶起他:“起来吧。都是宫里的苦命人,能帮一把是一把。”

从那天起,小福子便对李顺安死心塌地,两人成了朋友。



而秋月,每次在宫里远远看到李顺安,都会觉得他的身影似乎比别人要挺拔一些。

查验的风波还在继续,宫里的气氛却愈发诡异。

一日傍晚,李顺安刚从王德海处当值回来,就被一个陌生的面孔拦住了去路。

那是个小太监,神神秘秘地对他说:“李公公,张贵妃请您过去一趟。”

张贵妃是当今圣上最宠爱的妃子之一,平日里与司礼监并无太多交集。

李顺安虽然心有疑虑,却也不敢怠慢,跟着小太监来到了翊坤宫。

翊坤宫内焚着名贵的龙涎香,奢华而压抑。

张贵妃斜倚在软榻上,手中把玩着一串东珠,看到李顺安进来,她挥手屏退了左右。

“你就是王德海身边那个得力的李顺安?”张贵妃的声音娇媚,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奴婢正是。”李顺安躬身答道。

“很好。”张贵妃坐直了身子,“本宫听说你是个聪明人。现在交给你一个任务。”她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从今天起,你给本宫盯紧一个人。”

“不知贵妃娘娘说的是谁?”

“皇帝身边的一个侍卫,叫赵武。”张贵妃缓缓说道,“他的一举一动,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你都要事无巨细地报给本宫。记住,此事只有你知我知,若是走漏了半点风声……”她没有说下去,但那威胁的意味不言而喻。

李顺安领命退下,心中却翻起了滔天巨浪。

贵妃监视皇帝的侍卫,这背后隐藏的秘密,让他不寒而栗。

与此同时,王德海的行踪也变得神秘起来。

有好几次,李顺安都发现他在深夜独自一人前往宫中一处偏僻的假山群,与一个看不清面目的黑衣人密谈。

他们的声音压得很低,只能隐约听到“寿宴”、“时机”、“万无一失”之类的词语。

03

查验工作仍在进行。

几天之内,又有三名太监被查出“有问题”,当场被慎刑司的人用黑布堵住嘴,秘密带走,从此再无音讯。

这三个人,李顺安都有些印象,都是平日里沉默寡言,没什么存在感的人。

宫女们凑在一起的时候,总会偷偷议论这件事。

“听说了吗?那三个被带走的,好像都不是因为净身不彻底。”一个宫女小声说。

“那是为什么?”另一个好奇地问。

“我听慎刑司一个相熟的哥哥说,那三个人,根本就……就是完完整整的男人!”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惊雷,在宫女们中间炸开。

秋月当时正好端着点心路过,听到这句,手一抖,盘子里的糕点险些掉在地上。

她脸色发白,匆匆离去。

原来,宫里真的有假太监,而且还不止一个。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